豬病大腸桿菌腹瀉怎麼治??

對哺乳仔豬來說,腹瀉是最普遍也是最嚴重的疾病,時常造成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管理良好的豬群當中,任何時間需要治療的仔豬比例應控制在 3% 以內,因腹瀉死亡的仔豬比例應控制在 0.5% 以內。嚴重發病的情況下,仔豬死亡率可高達 7% , 未及治療的個別窩中死亡率可達100%。

大腸桿菌 (E. coli) 、梭菌、球蟲、傳染性胃腸炎和傳染性腹瀉都會造成仔豬腹瀉。其中以大腸桿菌最為重要。

豬病大腸桿菌腹瀉怎麼治?

工具/原料

注射 福樂星

小豬用高利樂

飲水 賽瑞新+加樂佳或可瑞斯+加樂佳

方法/步驟

大腸桿菌(E.coli) 腹瀉症狀

母豬和生長豬:不常見。通常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

仔豬急性發病:突然死亡,無其它症狀。扎堆、戰慄,或臥在角落裡。尾巴和肛門附近潮溼。水或沙拉醬狀下痢並散發異常氣味。嘔吐。隨病情發展出現脫水、眼窩下陷、皮膚僵硬等。

稀糞常粘在其它仔豬身上,使其呈桔黃色或白色。

死前仔豬側臥,四肢划動,口吐白沫。

仔豬亞急性發病:症狀與急性相似,只不過較輕微,病程較長,死亡率較低。這種腹瀉常見於7~14 日齡仔豬。水樣或沙拉醬狀下痢,常呈白色或黃色。

斷奶豬:初期常表現為體況下降,脫水,水樣下痢。有時糞中可帶血或黑色物質,或有其它各種顏色象漆一樣塗在糞的表面—灰色、白色、黃色或綠色。生長緩慢、消耗性體質、多毛、拉稀、雙目凹陷,脫水導致體重迅速下降。可導致死亡,死豬可見雙目凹陷,肢體末端略呈藍色。看起來正常的豬隻可能也會死亡,而不表現任何外在症狀。

致病原因:

母豬與仔豬:衛生條件和衛生管理不足。溫暖、溼潤的環境、糞便和撒出的飼料提供了細菌繁殖的適宜環境,賊風,使用代乳品(尤其是代乳品變質或遭病原汙染),初乳攝入不足,仔豬夠不到奶頭,產箱設計不合理,母豬患有無乳症,會都增加發病率。大窩更易發病。

斷奶豬與生長豬

斷奶前因素:這種問題是否只存在於初產母豬?如果是,可考慮對青年母豬接種大腸桿菌疫苗。要考慮哺乳仔豬飼料的合適性,投用次數以及開始投用的日齡。可換用哺乳仔豬料,對比一下效果。

斷奶時的因素:應激、飼養密度、豬舍溫度及溫度波動、豬舍衛生狀況、飲水汙染、飼料類型(粉料還是顆粒料、溼喂還是幹喂)、給料方式、日糧營養價值。

斷奶後的因素:寒冷、溫度波動、通風過強、溼度過高,仔豬料管理問題(可用不同的仔豬日糧,對比之間的發病率差別),是否有其它疾病存在,斷奶時的日齡和體重,地面狀況(仔豬在上面活動是否舒適)。

生長豬出現腹瀉多由以下一種或幾種疾病導致(*表示最常見的):大腸桿菌感染*、非特異性結腸炎*、豬地方性痢疾(PED)*、壞死性腸炎和節段性迴腸炎*、沙門氏菌病*、豬痢疾*、豬瘟、腸道寄生蟲、腸炎,包括豬小腸腺瘤、冠狀病毒感染、螺旋體痢疾、傳染性胃腸炎。

輪狀病毒、大腸桿菌和梭菌這樣的病原在飼養環境中是不可能被消滅的。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豬隻都會感染這些病原。但傳染性胃腸炎(TGE)、流行性腹瀉(PED)和豬繁殖呼吸綜合症(PRRS)等病可以杜絕。至於梭菌,也是任何豬群裡都有的,但其發病需要一定的誘因。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患豬對抗生素治療的反應(病毒性疾病對治療通常沒有反應),以及試驗室對瀉出稀糞的檢查進行診斷。

豬病大腸桿菌腹瀉怎麼治?

治療:

應針對病豬進行個體治療,同時對易感豬群進行群體治療。飲水用藥效果較好,可採用下列藥物:阿莫西林、安普黴素、新黴素、磺胺類藥物以及複方磺胺類。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2,500ppm的鋅(用氧化鋅),連續 2~3 周。如果出現脫水,可用單另容器提供電解液進行口服補液。

適於治療大腸桿菌痢疾的藥物(斷奶後)

注射用藥: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新黴素、慶大黴素、複方磺胺類。

飼料用藥:阿莫西林 300 g /噸、安普黴素 100 g /噸、林可黴素或壯觀黴素 44 g /噸、新黴素 163 g /噸、複方磺胺類藥物200~400 g /噸、氧化鋅 3.1kg /噸(僅用於預防)。

應對比各種致病原因,找出本場存在的問題。

注意事項

應對比各種致病原因,找出本場存在的問題。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