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男丁早逝真是蔣介石父子未能入土為安所致嗎?
張恕老師
據媒體消息,2014年3月22日上午,蔣介石之孫蔣孝嚴在寧波奉化摩訶殿祭掃完祖母毛福梅墓後,讓身邊的人幫拍自己站在祖母墓前的照片留作紀念。
有記者瞭解到,這已經是蔣孝嚴第6次到奉化老家來了。蔣孝嚴第一次帶著全家來奉化溪口祭祖掃墓,則是在2000年。
有人感慨:蔣孝嚴,是蔣介石五個孫子中唯一的在世者了!
話說蔣介石、蔣經國相繼去世之後,蔣氏王朝隨之瓦解,後代厄運也是接連不斷,蔣家第三代男丁更是英年早逝,據相關消息:蔣孝文於1989年因咽喉癌去世,時年54歲;蔣孝武1991年因急性心臟衰竭過世,時年46歲;蔣孝勇1996年因食道癌過世,時年是48歲;章孝慈1996年因為中風過世,時年54歲。
有說法就將這些歸結為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沒有入土為安的結果,說是因為他們父子二人的浮葬,對後代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對男丁。導致了蔣家一門七寡,蔣家的運勢轉壞。
相傳,為了有朝一日能“返回大陸”,蔣介石去世前口授遺囑,吩咐自己死後,棺木暫時安放在慈湖,將來再安葬於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 蔣去世後,按照奉化慣例,在大殮前,蔣經國親自為父親穿衣服,穿了7條褲子、7件內衣,包括長袍馬褂。遺體貼身包裹著絲棉等;並遵從父親遺願,將其棺木“暫時安放”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與復興鄉交界處的慈湖賓館,並舉行了安靈儀式。此後,“慈湖賓館”改稱“慈湖陵寢”。
慈湖原名“埤尾”,水碧山青,與蔣介石老家奉化的景色有些相像,蔣為了表達對母親王太夫人的懷念,感謝母親的慈愛,專門改名為“慈湖”。
1988年蔣經國去世之後,其棺木則暫時安放在了“大溪陵寢”(該地原名“頭寮賓館”)。此地距離蔣介石陵寢”公里,以體現蔣經國隨伺父親的孝心,規模也比蔣介石的“陵寢”小。
傳統習俗講究入土為安,認為老人去世後,只有葬入地下,才是死得其所,才是最好的歸宿;讓老人入土為安,是子孫們們應該做的、最基本的孝道。 古籍中,有“土生萬物,萬物歸土”的記載,意思是說土地是萬物之母,萬物最後也要歸於土中;如同落葉歸根一樣,人死後也要回歸土中,入土為安是關係後代子孫的大事。如果老人去世後得不到好好安葬、入土為安的話,是會嚴重影響子孫後代福廕的。
風水學理論認為,祖先的墳墓風水對後代的影響很大,未能入土安寧,對後代的影響自然也就說不上好了。至於蔣家第三代孫子的早逝是否因為蔣家父子未能入土所致,本人在此就不做定論,各位君子見仁見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