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

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

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卓越教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本期關注

  “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

  引發大討論

  1916年,曾經有一份成績單擺在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面前:國文98分,數學0分。

  當年,北京大學破格錄取了這位考生,多年以後,這位考生集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等眾多頭銜於一身。他就是因散文《荷塘月色》而廣為人知的朱自清。“數學0分”的經歷非但沒能成為朱自清生命中的遺憾,反而讓他的履歷多了些傳奇色彩。

  但在要求全面發展的今天,數學0分的學生恐怕不會有朱自清那樣的運氣了。不久前,一份長達5頁的學生來信擺在了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人稱“根叔”)的面前。這封信出自該校新聞學院2011級的一位本科生,他在信中問“根叔”:“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處呢?就算要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遺忘和荒廢了。”

  這封信引來了網友的關注、媒體的興趣,一時間,從學者到媒體再到網路,大家為此吵翻了天。本組撰文 本報記者 李寧

  ■事件進展

  “根叔”很重視,全校大討論

  給李培根校長寫信的同學姓朱,他在信中寫道:“學校對新聞專業修數學的要求,真的讓我很失落。據我所知,其他大學的新聞專業,是不學數學的……”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注重的應該是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一味地強調全面發展有時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在列舉了文科生不應該學數學的諸多理由的同時,他問校長:“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處呢?”

  據報道,早在上世紀80年代開設文科專業時,華中科技大學就設定了數學課,當時主要出於文理交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考慮。近30年過去了,這種延續是否還有道理?

  小朱的信得到了李培根校長的高度重視,在他的要求下,全校展開了對課程設定問題的大討論。雖然不少文科生表示不該學數學,但是在討論會上,專家學者的觀點很統一,認為數學能訓練文科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文科學生形成互補,所以“肯定要學”,但與理科生相比,難度應該有所下降。

  昨日,記者就“課程設定有無更改”等問題聯絡華中科技大學時,其校辦公室、宣傳部接電話的工作人員都表示知道這件事,但進展如何,截至發稿時止,仍未得到肯定的答覆。

  ■網友

  爭論不休,坐等結果

  “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這一話題在網上之所以能引起熱議,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很多人都是“過來人”——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課程設定中,高等數學都是必修課。對於那些學文科且數學不好的人而言,幾乎都感受過數學帶來的“痛苦”,也有很多“不吐不快”之言。

  反對在大學課程中設定數學的人,有很多從高中時起就覺得“備受摧殘”,至於那些因數學成績不好而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的人,更是希望噩夢不重來。然而天不遂人願,據統計,大學時高等數學成了文科生掛科機率最高的學科。很多人認為,數學學到初中階段就完全夠用了,再學只不過是浪費時間,以至於有網友如此評論:“語文好歹能增長你的文學知識,英語能讓你與外國人交流,歷史能讓你長智慧,地理能讓你不至於迷路啊……可是數學學深了有什麼啊?你用函式買菜啊?你去黃鶴樓還要算長江裡的船距離你多遠啊?你看到一排電話號碼要想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通項公式啊?”

  反對者雖理直氣壯,但支持者則很不客氣地指出,“學數學無用的人太過於實用主義”,並列舉出學習數學的諸般好處,比如鍛鍊邏輯思維等。但這種說法立刻招致猛烈攻擊,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徐欣在微博中反問:“難道我沒有邏輯麼?如果一個人到了大學還沒有邏輯,那隻會學不好高數,不會培養出邏輯。基礎教育階段肯定得學數學,高等教育階段就該根據專業需求和個人興趣學習了。”但是,立刻又有網友反問:“這樣跟普通專科職業學校獨孤一味、只專注於本學科的學習又有何區別呢?”

  雖然爭論很激烈,網友也紛紛獻策,提出“按不同學科規定數學課程的難度”“降低佔學生總成績的比例”等建議,但是大家都在期待,這封信能讓“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的爭論在華中科技大學收穫一個結果。

  ■專訪

  教育學者熊丙奇:

  該不該學不能一刀切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教育專家熊丙奇,本科學電力工程的熊丙奇與高等數學打了好幾年交道,數理化成績一直都很好,所以在他的感性認識中,學數學並不是什麼痛苦的事情。至於“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這一問題,他的第一反應是,此問題的實質“不是學不學數學,而是學校的課程設定出了問題”。

  熊丙奇說,國外的大學,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課程是必修課,而在中國高校中,必修課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基礎課程太多。必修課太多,壓縮了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空間,因此學生不愛學習、但又必須去學的課程時常出現。對“數學該不該列入文科生的基礎課程”的問題,熊丙奇反問“什麼叫文科”?他說文科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說歷史、藝術都可以算是文科,但是如果日後做文化市場調查,還是會用到統計學;而作為人文學科大類的管理學和經濟學,和數學的關係更加緊密。所以,所謂的必修課,應該和該專業高度相關。

  同時,熊丙奇指出,現在大學生中出現了一種趨勢:“有些學生不愛學基礎課程,認為學此類課程沒有用。這種學生是要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對基礎學科的掌握很重要,理轉文容易而文轉理難,就是因為對基礎學科的掌握程度不同。”他還說,除了專業技能外,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是他以後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基礎,而這些能力,大多是在基礎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的。

  最後,熊丙奇說,“文科生該不該學數學”,不應該是以一刀切的方式解決,而是要從培養個體的角度出發。

  ■微評論

  沒有沒用的,

  只有更有用的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經,這句話激勵了無數學子,當這句話異化為“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時,人們對“數理化”所能起到的作用產生了懷疑,更多時候在想:“數理化到底有什麼用?”

  “文科生學數學有什麼用”,很容易讓人想起前些年“讀書無用論”的泛濫。“有沒有用”變成了一種判斷標準,該不該?在大多數人都盼著“有個好爸爸”的年代,這種判斷標準的出現並不奇怪,然而,就像投資有長期回報和短期回報之分,學習或者說讀書帶來的效用和影響,很多時候並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

  藝多不壓身,基本上很少有完全沒有用處的技能,練就“屠龍術”的人,即便無龍可屠,或許他可以從中演化出打虎的技巧。對於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很多人而言,沒有“無用”的技能,只有“更有用的”。不要怪學生陷入了實用主義,因為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才是最有用的。而這些,正是學校應該教給他們的。

原作者: 卓越教育小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