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知識管理就是將知識看作最重要的資源,把知識和知識活動看作企業財富的核心,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創新和傳播以及企業內部知識共享的結構和機制進行管理的過程。知識管理有助於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集體智慧,在知識創新中謀求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知識價值鏈進行管理,使組織的知識在運動中不斷增值。知識就像企業的其他資產一樣,通過適當的運用與管理,便可有效地累積存量,進而轉化為一種“智力資本”(Intelligent Capital) 。也就是說,知識只有通過有效的管理,才能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

知識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特有的知識和資源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在傳統的工業社會,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資本的運作,尤其在金融資本完全介入市場之後,誰擁有資本,誰就可以控制市場,掌握未來。在今天的後工業社會和資訊時代,IT和其他高科技居於領導地位之後,企業的未來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則主要依賴於企業知識資本的大小,誰擁有知識誰就擁有未來。企業的知識管理水平或者說企業知識資本的厚度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的未來。

知識管理有助於企業的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也對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內容,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培養創新能力。在科技高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而是產品的創新性,這往往是企業獲得並保持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許多大型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設法將其在各國的員工組織在一起,跨越地域和空間的限制,進行討論和研究,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知識管理通過對合作活動進行組織,將使團體的交流超越簡單的討論而實現創新。由此可見,知識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自身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利用最新的資訊科技來實現所需資訊的獲取和傳遞。

知識管理有助於提高企業的適應性

現代商業社會瞬息萬變,不可預知的事件越來越多。傳統的資訊科技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要求。知識管理能夠協助企業感知微弱的商業訊號,並按要求對各種資源進行組織,對突發事件做出迅速有效的反應,通過提高企業內部合作的密切程度使企業能夠快速適應多變的環境,提升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成功的知識管理將會加快員工的學習過程,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進而提高企業的適應性。

依靠知識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樹立知識資本的新理念。

20世紀80年代,保羅·羅默教授提出了經濟增長的四要素理論,認為知識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要素。羅默教授指出:知識能提高收益;知識需要投資;知識與投資存在良性迴圈關係:投資促進知識,知識促進投資。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指出:“在新的經濟體系內,知識並不是和人才、資本、土地並列為製造資源之一,而是唯一有意義的一項資源”。因此,企業領導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知識資本的新理念,使企業內全體員工高度重視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領悟到知識是企業生存、發展和獲利的核心資源,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管理主體的一部分,自覺地把知識的生產、傳播、共享、應用和創新作為自身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層領導者應從戰略的高度對企業自身擁有的知識資源進行再認識、再評價,要清楚地知道企業有哪些知識資源,並據此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和開發。

按知識管理的要求實施管理創新。

一是進行管理組織結構創新。知識作為企業的稀缺資源,應有專門的人員和部門來進行管理,這就要求設立知識主管和知識管理部門。知識管理部門可以由企業內部的資訊管理部門轉變而來,也可以由企業的若干部門進行整合組成。二是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新。在組織管理方式上,傳統的以經驗進行管理的家長制及缺乏靈活性的、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層的科層等級制度已不能適應知識管理的要求,客觀上就要求企業的組織管理方式必須轉變為有利於知識的迅速傳播、共享、應用和創新的網狀結構。富有彈性的網狀結構能夠對經營環境和市場的變化作出快速響應,從而提高企業績效。三是加強知識管理資訊系統建設。知識管理資訊系統是知識管理主體進行知識管理的主要工具,是知識管理的物質基礎設施。企業只有擁有了這些基礎設施,才能夠跨越時空,有效地實現對知識的積累、生產、標示、分類、傳播、應用和創新,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管理。

營造有利於知識共享的組織文化。

企業組織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表現,是知識管理的基礎,對知識管理持敵對態度的組織文化是知識傳播中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說,適應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首先必須改造傳統的組織文化,提倡知識創造和知識共享的企業價值觀。知識環境是複雜多變的,新的知識資產管理方式、管理技術、政策法規和共享服務等問題層出不窮,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及時調整價值取向,重點發展面向知識的技術基礎,建立開放和相互信任的合作環境及科學的業績評價與激勵機制,不斷使知識員工對知識創新有新需求,鼓勵知識共享和利用。創造這種管理文化氛圍的目的並不在於收集和控制所有知識,因為那樣做容易扼殺員工的創造性,並引起組織內外的懷疑、憂慮和怨恨情緒。知識管理的目的在於增加企業組織整體的知識存量與價值,提高員工的學習能力及整個組織共享和利用知識、開拓創新的能力,進而有效促進企業知識生產力的提高。一切不利於這一目標實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都必須及時加以糾正。員工只有理解了組織進行知識管理的價值,才會在價值觀上,進而在行動上進行轉變。由於隱性知識是最接近經營活動過程的員工的私人資訊,很多員工會認為他擁有的這部分私人資訊是他的個人價值所在,認為失去它,自己就會失去價值。因此,培養共享隱性知識的文化氛圍,對隱性知識進行科學管理,恰恰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細緻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深入人心的員工粘合機制,使員工得到公平的對待和全面的尊重與關心,充分保護和激勵員工參與管理和進行創新的積極性,最終在組織內形成崇尚創新、敬業助人的文化氛圍,這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前提。

建立學習型組織。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一切財富的源泉,企業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知識與其他資源不同,任憑權利再大、財富再多、武力再強,也掠奪不到知識。得到知識的唯一渠道就是學習。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想成功,必須成為學習型的人;一個企業要成功,必須成為學習型企業———鍛造成為能夠讓全體職工全身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的要求是: ①共同的願景。共同願景是組織中全體成員個人遠景的整合,它包括目標、價值觀和使命感三個因素。它能為學習聚集、提供能量,對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和企業的知識管理至關重要。只有當人們致力於實現共同的理想、願望和共同關注的願景時,才會產生自覺的創造性學習。②良好溝通。只有通過良好的溝通,群體成員才能有暢通的渠道進行資訊交換,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工作氛圍,才能有一致的想法和情感。③團隊學習。所有高智商的人集合在一起,集體的創造力不一定高,這取決於團隊協作的程度。不重視整體配合與協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將受到削弱。團隊學習的目的就是使團隊智商大於個人智商的集合,團隊學習的關鍵是每人攤出心中的設想,實現真正的共同思考、相互啟發,取得更高層次的共識。④終身學習。競爭力最強的組織,是終身學習的組織。要學會向他人學習,向同行學習,向顧客學習,向國外學習;從知識傳播中學習,從失敗中學習,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學習。塑造學習型組織,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和資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淨化人們的心靈,體現人生的價值,從而大大增強組織創新的能力,提高知識管理的效率,保持競爭優勢,不斷創造未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