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菜即渝菜,屬四大菜系川菜系,具有麻辣酸香的特點,以麻辣為重。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排名不分先後,只是個人的經驗。
火鍋
重慶火鍋是重慶飲食文化的代表。據說以前船工在江邊升火做飯驅寒,炊具僅一瓦罐,罐中盛湯,加入各種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溼,船工吃後,酣暢淋漓。這習俗沿襲下來,日漸豐富,成為重慶人特有的美食。現在重慶已獲得“中國火鍋之都”的名號。
正宗的重慶火鍋在鍋裡面有9個格子,按菜分格而食。
天氣越熱,火鍋食客越多。夏天打著赤膊在火鍋店裡饕餮的食客都是重慶本地人。
吃火鍋後降火的最好方法,是在吃火鍋用的油碟裡放一匙醋,百試不爽,而且多了一種獨特的味道(重慶人經常如此)。
溫馨提醒:如果初來重慶受不了麻辣的刺激,可以選擇麻辣、清湯底料分隔的“鴛鴦火鍋”。
渝李記火鍋米線
將米線與火鍋湊成一對兒,把火鍋變成小吃,顛覆米線傳統口味,大膽玩味、“線”露頭角。
底料熬至油散沸騰,加以新鮮的配菜入鍋。待濃郁的白霧匍匐於鍋面,便是倒入米線的最佳時機。潔白的米線入鍋便染上了底料的一抹豔色,慢慢透出誘人的紅,火鍋的香氣也被高溫醞釀得愈發肆意。少頃,高挑,入碗,熄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火鍋米線便呈現在了食客面前。
火鍋底料在用料上甚為講究,精選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漢源花椒、貴州的辣椒以及二十多種香料等作為為原料,再進行更科學的兌配。製作時,採用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再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後,加速炒香花椒和香料,然後摻牛骨原湯,加進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薑,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製。
麻辣燙
將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黃臘丁、貢菜、海白菜、魔芋、黃花、藕、空心菜、排骨在開水裡燙數分鐘,倒入豆腐、辣椒粉、花椒粉、鹽、味精、辣豆豉即可。
脆皮魚
將鮮魚加工洗淨,上水豆粉,然後用熱油淋炸定型,熟透澆糖醋味汁。甜酸爽口,皮脆酥香,肉細嫩,回味綿長。
山城小湯圓
將粉面揉勻,包甜餡心,煮熟。小巧玲瓏、白如玉珠,皮薄透明,隱約可見餡心,香甜滑糯。可在解放碑的八一好吃街品嚐到。
宮保雞丁
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微麻辣中而姜蔥蒜味濃,略帶甜酸味道。
回鍋肉
巴蜀特色菜餚,當地居民家家會做,且各有所長。色澤美觀,香味濃郁,微辣香甜,肥而不膩,有“過街香”之美稱。
過橋抄手
因其獨特的飲食方法而聞名,食用時將碗中抄手夾入味碟中,蘸上碟中調味品後食用,猶如過橋,故名。細嫩爽口,味多變化。
雞絲豆腐腦
用黃豆磨漿製成,食用時加熟雞絲和各種調料。麻辣鮮香,風味別緻。
水煮牛肉
麻辣味突出,肉片鮮嫩的特色,具有川味火鍋麻、辣、燙的風味。
葉兒粑
選料考究,工藝精細,色綠形美,細軟爽口,為四川名小吃之一。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餡心或鮮肉鹹餡心,外裹鮮橘子葉,置旺火蒸。清香滋潤,醇甜爽口,荷香味濃,菜分兩味,鹹鮮味美。
重慶酸辣粉
由於價廉物美,重慶酸辣粉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其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
棒棒雞
選用雞脯、雞腿肉,入鮮湯煮熟,敲鬆肉質,撕成雞絲,淋味汁。麻辣味重,鹹鮮味美,雞絲細嫩爽口。因在烹製過程中,要用小木棒敲打雞肉,使其鬆軟,故名“棒棒雞”。重慶街頭隨處可見賣棒棒雞的小店。
擔擔麵
細滑柔軟,麻辣味鮮。因過去是小販挑著面擔沿街叫賣故得名。風味獨特,製作簡單,主要採用麵條、老抽、生抽、料酒、花椒麵、米醋、香油等材料製作而成。
毛血旺
採用鴨血、百葉、鱔魚、黃喉、木耳,肉片,豆皮、金針菇、三文治等,能吃的都放在一起煮,用辣椒、麻椒等做調料,鴨血的營養價值很高,好吃又便宜,麻辣鮮香,汁濃味足。
辣子雞
將雞塊炸至外焦內酥,與花椒、幹辣椒和指天椒一同拌炒而成。色澤紅潤,麻辣鮮香,酥香爽脆,辣椒和花椒隨自己的口味添加,。
魚香肉絲
常見川菜,以魚香調味而定名。魚香肉絲的“魚香”,由泡辣椒、川鹽、醬油、白糖、薑末、蒜末、蔥顆調製而成。此調料與魚並不沾邊,它是模仿四川民間烹魚所用的調料和方法,取名為“魚香”的,具有鹹、甜、酸、辣、鮮、香等特點,用於烹菜滋味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