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未曾見過大名鼎鼎的肉鬆之前,對我來說它只是一個小零食的簡單詞語,只能發揮自己無比豐富的想象力,想象這“鬆”字與肉到底有何牽連?色澤,口感,味道,形狀都是一個謎。直到成為廈門媳婦融入沿海人們的生活,才發現這不僅僅是零食,清晨哪怕一碗寡淡無味的白米粥,舀上很小一勺金黃燦燦的肉鬆,也絕對能讓味蕾瞬間如百花綻放,口齒溢香,綿軟流長。
懂行之人告訴我,這肉鬆乃是取其豬肉腿之精華,去皮拆骨修盡油膜,再經過煮燒,加醬油,白糖紅糖調味,烘乾炒鬆成肉坯,最後要將這成型的肉坯炒成粉末狀,倒入融化的豬油,待其結成細小的顆粒圓球狀即成福建油酥肉鬆。歷史中清朝咸豐年間也是一次廚房的意外事故才讓大廚發明了這道肉鬆,日後竟成為進貢皇帝的珍饈。肉鬆的另一聲名顯赫的流派是江蘇太倉一地,肉鬆品質還分一,二,三等級,成品成絲絮狀,也是入口即化,鮮美無比。
婆婆說像她出生在四十年代的福建女子,幾乎人人都會做肉鬆魚鬆,一是資源豐富,二是做成肉鬆也有利於儲存,與之搭配的食譜也是千變萬化。難怪魚鬆肉鬆在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都很常見,據說緬甸還有蝦肉做的蝦鬆,越南人更是發明了除豬肉,牛肉,雞肉,魚肉之外的青蛙肉鬆。喜歡肉鬆之人,恐怕也是一日不食,便望眼欲穿吧。
前段時間與食素友人在上海功德林小聚,嘗過一道聞名遐邇的名菜素肉鬆,論色澤金黃燦燦,與真肉鬆毫無差異;論香味也是絲絲香脆,回味無窮,到現在還不能猜出此物為何物所做。查閱資料,原來,這還是一道頗有來歷的菜。相傳清朝使人黃九煙因喜食又脆又香的鍋底飯粢,將它切成細絲入油微炸,拌上調料招待好友,眾人品嚐後讚不絕口。
民國初年,此菜傳入杭州尼姑庵,因飯粢火候控制很難收發如心,便被改用為杭州特產豆腐皮製作素肉鬆。豆腐皮糯,滑,薄,脆,這一改進不但簡化了製作程式,而且成品質量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後來,素肉鬆傳入百年曆史老字號的素食鼻祖功德林,廚師們沿用豆腐皮,加入芝麻,紫菜等原料,口味更鮮美,口感更逼真。
比起步驟繁複更考驗大廚實力與經驗的肉鬆做法,這“素”肉鬆還真能以假亂真,低碳健康啊。速速討來一方子,與豆也有關,只不過是最為大眾所憐惜的剩豆渣,簡單幾個步驟,我這個小兒科的小廚娘竟也能完成一道以假亂真,形似神似味俱佳的素肉鬆!含在口裡,也真能體會綿軟,絮狀,入口即化的絕妙口感,喜歡辣味的可將豆渣拌入些許辣椒粉,愛咖哩的可以灑上一些咖哩粉添一點乾貝素;喜食鮮甜味的就只加紅糖上等生抽即可,萬千滋味都在手中那小小一勺的變化之中,最高境界的美食DIY恣意創新,取悅生活之路,非之莫屬吧。。
食材
主要食材: 黃豆 (100克) 黑豆 (20克) 小米 (20克)核 桃 三顆,黑 芝麻 10克。
調味料: 紅糖 (10克)生抽(兩勺), 橄欖 油(三勺)。
步驟
將所有豆類洗淨放入豆漿機當中。
將豆漿倒出,瀝乾豆渣,豆渣最好放置時間長一些,水分瀝乾,也可以放入紗布擠幹。
將擠幹水分的豆渣放入10克紅糖,兩勺生抽,調入橄欖油,如果有乾貝素放入一些更好。
將所有調料與豆渣伴均勻,放入一個微波爐的大容器中。(為防止高火溢位,一定要使用有蓋子的容器,我是用寶寶的奶瓶消毒鍋:)
容器放入微波爐,開始用高火將豆渣烘乾,一般2分鐘一次,開蓋子拌勻一下,再繼續2分鐘。
等到6分鐘後,看到豆渣已經基本烘乾,水分脫掉變成乾乾的團狀,可以用勺子稍微壓碎一些。
8分鐘後,可以按個人喜好加入白芝麻,海苔碎等,最後再2分鐘高火,一共10分鐘左右。
注意事項
我是按個人喜好做營養補腎的健康豆漿,這樣豆渣顏色偏深,如果追求更好色澤,可全部用黃豆取渣。
豆渣的瀝水非常重要,最好用紗布包住按壓至水分收幹,不然在微波爐中的時間會非常久。
用微波爐的好處在於能很好掌控素肉鬆的幹度和蓬鬆度,如果用油鍋炒,一定要開小火慢慢烘乾,時間肯定會比微波爐長很多,還有粘鍋損失一部分肉鬆的可能性。
豆渣營養豐富,尤其是豆渣幹物質中膳食纖維含量可達50%以上,是一種較理想的天然膳食纖維源。以豆渣為原料製成各種食品,如豆渣蛋餅,豆渣窩窩頭,豆渣玉米麵等,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有助於預防結腸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對營養不良,肥胖症的兒童更是非常質優價廉的保健食品。
自己製作素肉鬆的好處在於避免攝入任何的新增劑,防腐劑,色素,甚至是不衛生的死豬肉等危險,素肉鬆更適合兒童,對需要大量鈣質的兒童可以按需求加入海苔,紫菜,芝麻,甚至魚乾,小蝦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