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 我們身上被貼上了 “80 後” 的標籤, 成為其他年代人眼中 “幼稚” 、 “嬌慣”“叛逆”的代名詞。然而,時光冉冉,歲月如織,逐漸登上正式舞臺的 、 我們,已經開始揹負起了那種叫“責任”的東西,而青春,彷彿已從我們身邊悄 悄溜走。
小時候,長輩們總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能夠在一個安定的大環境中成 長,能夠通過努力練就一身的本事然後去實現我們的夢,那個時候,我們渴望長 大。現在我們終於不再被稱為孩子,卻發現情況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工作中 發展升職的壓力、生活中買房買車的壓力、情感中患得患失的壓力都讓我們無法 回想起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在這些高樓林立的城市裡,我們不知道有多久沒有 心無旁騖的望著藍天暢想了。
“懷舊”這個名詞過早的出現在了我們的意識裡,現代網路的發達又讓這種 情緒迅速傳播,漸成燎原之勢。悲觀的人們回憶起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覺得我 們並沒有他人說的那麼幸運,甚至比其他年代裡生活的人們更加不堪。網上流傳 一段“80 後通史” 夫 80 後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逮高等學校 : 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碩博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 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 年縮至萬餘,抑鬱成疾。入院一週,傾其所有,病無果,因欠費被逐院門。醫保 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友憐之,賒三鹿一包,衝而飲,卒。這段“通史” 雖有誇張之處,但也非空穴來風,每個“80 後”都能從這段自嘲之中讀到苦澀 的滋味。
80 後的青春真的像那些悲觀者們認為的那麼一無是處嗎?我們真的是最苦 命的一代嗎?每當我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總是羨慕父母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 覺得那是一種人人平等的標誌,人與人之間沒有攀比,更沒有貴賤。然而,真正 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們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也大都不是愉快的記憶:要長身體的 時候經歷著三年自然災害;要受教育的時候開始了;要承擔家庭責任 的時候又面臨著下崗……正像白巖鬆在一次演講裡說的, 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 經歷坎坷的。
于丹教授在詮釋孔子“三十而立”的時候,就給我們描繪了青春的共性。三十歲之前的心態變化就像一條拋物線,拿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在二十多歲踏入社 會之前,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美好向上的,那時候的我們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有回 報,相信這個社會充滿了正義和公平,相信王子和公主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結 局; 踏入社會之後, 幾年的摸爬滾打讓我們經歷了世態炎涼, 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這一切都會消磨掉我們曾經的激情澎湃。而三十歲,正是讓我們心態恢復平穩的 一個點。從這一點來說,只有經歷過這些坎坷的青春,才能使我們磨鍊出堅韌的 性格,才能懷著一顆淡然的心繼續我們的人生旅途,這也許就是“立”所需要的 必備條件吧。 不必為我們 80 後的青春逝去而感到惶恐和不安,青春不是人生的全部,只 要我們感悟到了青春的真諦,領會到人生的這一階段賜予我們的禮物,我們就沒 有荒度。
對於在這期間遇到的所有喜怒哀樂,尤其是挫折,我們都要心懷感恩, 因為這都是我們人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