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院士倡議拒絕網絡虛假醫藥醫療廣告(1)?

15院士倡議拒絕網絡虛假醫藥醫療廣告 科學新生活記者 趙麗娜 陳業雷 在廣東,幾乎所有私人男科醫院都打著一個院士的旗號在做線下和線上推廣;在北京,有4成三甲醫院在網上被冒用;在搜索網站上,有近7成醫療廣告涉嫌違法…… “不能再縱容網絡醫療和醫藥廣告無法無天了”,3.15前夕,15名兩院院士向互聯網企業和全社會倡議:向生命負責!拒絕網絡虛假醫療醫藥廣告。 院士被用做幌子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醫療醫藥相關行業的兩院院士,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山寨”。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的學生北大男科副主任張志超告訴記者,郭先生在線上線下被拉去做幌子的足有1000多家民營醫院。郭應祿院士遇到一次令他啼笑皆非的事情:武漢有一家民營泌尿醫院,託了各種關係邀請郭院士去講課。考慮到是一傢俬人醫院,他沒有答應。後來這家醫院的網站上居然用了郭院士的題詞,只是署名“郭應碌”。顯然,人家是故意搞錯了名字。 還有一次,郭院士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一進貴賓室就發現沙發對面有一個照相機,有幾個人找他合影,是誰他都不知道,過了幾天,他就在某醫院的網上發現了自己與院方領導的合影。 李連達院士每次得知自己的名字被冒用,就不勝其煩。有一次,網上一家機構宣稱他和陳可冀院士發明了一種包治百病的藥,李院士氣憤地質問,招來對方輕描淡寫的迴應:非常抱歉,這種藥我們包給了一家代理公司銷售。 “我能有什麼辦法” 在談到名字被假冒的時候,幾乎所有院士都表示經歷了從“氣憤——維權——無奈”的過程。李連達院士以前還會警告對方,現在都懶得管了。郭應祿院士對本刊記者說,一點辦法都沒有,前些年他多次呼籲過,政協還專門開會討論過,幾十家媒體報道。現在的情況是,報刊、電視臺收斂了一些,網上的都撲過來了。 如果僅僅是無奈也就罷了,院士們最憋屈的是要承擔各種罵名。 曾經有患者找到陳可冀,質問他為何把自己的病治得越來越嚴重。陳院士壓根沒見過這個患者,後來才知道患者是在打著他旗號的醫院裡就診的。 郭應祿院士更鬱悶,他是記者見到的被冒名次數最多的院士。“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都找過我,組織以為我真的在外面開醫院了呢。我說您別擡舉我了!”說到激動的時候,郭院士向記者發問:“你說,我有什麼辦法?我能有什麼辦法?” “必須拿起法律武器” 一說起自己的名字被假冒,陳可冀院士就非常生氣,去年東北一家民營醫院打著他的旗號在網上招搖撞騙。他給醫院打電話抗議,沒想到對方一直置之不理。陳院士咽不下這口氣,直接把電話打到所在省裡有關部門,醫院才從網上撤掉他的相關信息。 和一些同行不同,肖培根院士對自己被侵權有一套應對方法。肖院士一般過一段時間就在網上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是否被不法商人利用。一旦發現問題,肖院士就拿出自己的絕招:馬上給對方打電話,如果不趕緊把自己的名字撤掉,會馬上起訴。一般情況下,法律起訴還是很有分量,對方會灰溜溜撤掉相關信息。 不過,他也承認,他沒有太多的時間去一一維權。 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之中,不法醫療醫藥機構做推廣做廣告,難道就沒有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法嗎?肖培根院士說,線上線下醫療醫藥廣告,光靠企業、媒體、網絡自律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立法才能解決。在一些國家,醫藥保健品做廣告和推廣是受到嚴格限制的。網絡醫療廣告關乎民眾生命與健康,立法要嚴,要嚴格控制管理。 15院士簽名倡議書 向生命負責倡議書: 互聯網行業不接受虛假醫藥醫療廣告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網民人數在不斷增加,網絡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逐漸充斥國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通過搜索引擎來完成信息搜索、信息篩選的過程,使用搜索引擎獲得信息已經成為網民的基本網絡行為之一。 監測數據顯示:從2007年9月開始,中國網民的每月搜索請求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月搜索量超過100億次的國家;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搜索引擎運營商市場規模為70億,環比增長26.6%,同比增長62.0%;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4.51億,年增長率達到10.7%,網民滲透率達到81%。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網民對搜索引擎正變得越來越依賴。 然而,近日互聯網實驗室發佈的《關於搜索推廣中的違法醫療廣告情況調查》卻讓我們遺憾地看到,在搜索引擎上,虛假醫療、醫藥信息明顯缺乏監管,已經嚴重危害到人民群眾的健康…… 醫藥醫療行業是關係國計民生和治病救人的特殊行業,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其質量安全關係重大,每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包括向網民呈現醫藥醫療行業相關信息的搜索引擎企業,都必須以高度的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來對待,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因任何虛假的信息而受到危害。 在此,我們倡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對網絡醫藥、醫療相關廣告的監督管理,對網絡虛假信息進行嚴厲打擊。 在此,我們倡議,互聯網企業加強自律,不對各種國家已公佈過的虛假藥品信息進行推廣服務,不對無國家藥品食品生產銷售批准文號的藥品進行推廣服務,不為其客戶提供假冒知名醫院名稱的混淆性推廣服務,不為其客戶提供國家已明令禁止的醫療廣告誇大性、欺騙性推廣服務,確保網民得到的是真實、準確、客觀的信息和結果。 這將是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有利於企業的行為準則,讓我們共同營造健康氛圍,不負互聯網行業的神聖職責和崇高使命,並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陳可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 陳可冀院士是第一個簽名發出倡議的。老人第二天一早要出差,本刊記者晚上9點多趕到院士家中。他說:“非常支持!我本身也是一個受害者。” 張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時院士對網絡醫療醫藥廣告深惡痛絕,他的一個親戚就是通過網絡醫療廣告被騙。 劉以訓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殖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在劉以訓院士的辦公室,老人向本刊記者豎起大拇指:“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陳文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 記者到陳文新院士辦公室的時候,她正在開會。得知記者身份後,她中斷會議在倡議書上籤了字。 童坦君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北京大學衰老研究中心主任。 童坦君院士簽完字後對記者說:“這件事做的好,很有意義。” 周緒紅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兩會期間,周緒紅院士正在開會。看了倡議書後,周院士第一時間簽了字。 葉銘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學術主任。 葉銘漢院士覺得虛假醫療和醫藥廣告太猖獗了,他質問:“如果糖尿病、肺癌、肝癌什麼疑難雜症都讓這些醫院徹底治癒了,那麼中國人得拿多少諾貝爾獎啊?” 肖培根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藥用植物學家。 肖培根院士在家中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自己總是無緣無故被不良藥廠和商家拿來說事,“非常氣憤”。他會時不時到網上搜搜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沒有人又以自己的名義胡說八道。 魏江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衣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魏江春院士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現在很多醫療廣告,連電視上都那麼多,更何況網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商業操作。建議國家採取措施,嚴格管理。” 李連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研究員及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談起自己多次被外地醫院在報紙和網絡上宣傳的時候,李連達院士表示:“每次都特別煩,太不像話。很多病人好不容易湊點錢,卻被一些不法醫院騙光了!” 陳冀勝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與藥物化學專家。 陳冀勝院士要外出開會,記者堵車遲到了,陳院士簽完字才匆匆去開會。 陸士新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理生理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研究員。 陸士新院士在辦公室簽完倡議書,對記者說:“現在很多機構都不講科學,只講效益,導致很多老百姓上當受騙。這是非常可怕的。” 郭應祿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泌尿外科和男科學新一代學科帶頭人。 郭應祿中斷手頭上的工作,簽完倡議書後向本刊記者談起多年被網絡不法醫院騷擾的苦惱。 匡廷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