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六個“底線”不能碰?

 老話常說:罵人不揭短。在行事風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 那就是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何止成年人有底線,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做個合格父母。

孩子的六個“底線”不能碰

步驟/方法

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於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癒,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於是“揭短”,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曾經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於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四:被體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五: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儘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六: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並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常未經孩子同意在其“領地”裡“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點燈的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