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社會上的人際交往中是這樣,在家庭成員的相處中也是如此。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夫妻在語言交流的問題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正確的看法.生活在誤區中。
方法/步驟
誤區之一:既然結婚了,是一家人。說話就不用再謹慎了。
在談戀愛時,他們很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包括有聲的和無聲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說話總是“想著講”,生怕自己的話講得不得體使對方不愉快。“想著講”就是對方怎麼愉快,自己就怎麼講。可以說,甜蜜的愛情,是通過對自己語言和行動的自覺限制而實現的,沒有限制,便沒有愛情,便沒有甜蜜。
可是,結婚之後,他們便認為大功告成了,該鬆口氣了,說話不再講究藝術和技巧,而是變得放任自流,無所禁忌。例如,談戀愛時,他們說:“親愛的,請把門關上好嗎?”而結婚後,他們卻說“喂,關門!”特別“簡潔”,不願多說一個字,還帶著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語氣。
這樣一來,原先愛情的甜蜜,便讓位給了不愉快的資訊刺激,家庭的矛盾、婚姻的裂縫自然也就產生了。如果不及時調整、修正,婚姻就會向更壞的方向發展,直至離婚。
大量的事實表明,婚後不注意語言交流藝術,不創造語言交流的形式,是絕大多數家庭成員之間產生誤會、矛盾,以致反目的極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誤區之二:結婚就是兩個人在一起過,沒有什麼好交流的.
多說話是浪費時間。
他們認為,結了婚,雙方的關係已經牢固,不需要再花太多的時間來談情說愛和交流思想了。事實上夫妻之間的感情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常變化的。因為,任何感情都是時間和具體條件的產物,不存在永恆不變的情感,夫妻之間只有不斷地創造情感生活的新內容、新形式,才能保持愛情之樹常青。愛情存在於雙方不停的創造活動之中。有了創造,才會有愛情,沒有了創造,愛情就會凋零、死亡。語言交流,就是創造的重要內容和形式。
夫妻間沒有了交流,便沒有了理解,沒有理解便沒有共識,更難有相互的忠誠和支援,所謂的“海枯石爛、天長地久”便很難實現。回到家少說話或不說話,夫妻之間就是一起吃飯、睡覺,這樣的夫妻生活,怎會有高質量?怎會不令人乏味?
誤區之三:夫妻之間的語言交流,僅限於談家事,而不談單位的事。
他們認為,夫妻之間的交流就應該是夫妻之間的事,家庭的事,不應該談什麼家庭之外的事。他們覺得,和對方談自己單位的事,沒有必要,說不定還會惹麻煩。對方不在自己的單位工作,因而對自己單位的情況不瞭解,要向對方講清一件事,並不容易,還是不說的好。各自為政,互不干涉,在單位不談家事,在家不談單位的事,界限分明。
這種看法似乎有道理,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愛一個人是愛他的人格、智慧、才能等等,沒有全面的瞭解,怎麼會有全面的愛呢?
相互間談談單位的事,談談自己對這些事的看法,交流一下工作心得,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一種研討,一種提高。有高興的事,說出來共同分享;有不順心的事,說出來請對方幫助指點,訴說衷腸,減輕壓力和煩惱。這本來就是夫妻間相互支援,相互信任的體現。
誤區之四:夫妻之間沒有什麼顧忌的,什麼都可以談,而且越多越好。
按理說,夫妻之間確實沒有什麼顧忌的,應該是什麼都可以談的。因為,既然真誠相愛,就應該明白實在,有什麼話就痛痛快快說出來,不必吞吞吐吐,瞻前顧後。
但是,果真如此的話,又是不行的。因為,信口開河講些沒根據的話,或口不擇言講些不在理的話都會給“愛情”罩上一重陰影。那麼,該如何掌握其尺度,把握其分寸呢?
一是不能嘮叨個沒完,重複來重複去,一遍又一遍,從早說到晚。俗話說,話講三遍如稻草。意即話重複多了就沒有價值了。嘮叨個沒完,是對對方的噪音干擾,破壞了對方的生活環境和心理安寧。對方不理睬你,你會不高興,影響你的情緒;對方理睬你,實在是浪費時間,日復一日,自然就會煩了。
二是不要講過多刺激的話。即使對方有些過失,也不要糾纏不放,說個沒完。夫妻之間應該多些鼓勵,少些指責;多些寬容,少些固執。
三是不要隨意揭露對方的隱私,不要故意觸及對方的痛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又都有自己的尊嚴。要相互理解和尊重,愛才能長久。
四是不亂猜疑,不要講沒有根據的話。有的人見到自己的愛人和別的異性走在一起,便醋意大發,甚至和對方鬧個沒完沒了。這些沒有什麼根據的話,會讓對方感到冤枉和氣憤。夫妻之間鬧矛盾,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這個原因。既然是夫妻,為什麼不能多些信任,少些猜疑呢?
五是不要亂許願,誇海口。無法兌現的承諾,會使對方失望、反感,覺得你在騙他,愚弄他。
六是不要講粗言,不要拿對方的人格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