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洲旅遊成了中國遊客外出的一種時尚,歐洲在我的想象中,好象就是融匯了中世紀的教堂、阿爾卑斯的雪山
和多瑙河的清波,一個令我神往的地方。我有幸成為一名遊客,乘飛機和大巴,跟隨團隊前往荷蘭、德國、奧地利、意
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列支敦斯登、瑞士、法國、盧森堡、比利時11國進行了為期15日的歐洲遊。每天,提著行李
清晨出門,夜晚歸宿,疲勞奔波,儘管時間緊張,只談得上是走馬觀花。但是,短暫的旅途中,還是能領略到一些東西
,對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很有好處。我將將歐洲遊的一些感受作一些初略的介紹。
從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到奧地利的藍色多瑙河,從威尼斯水城到德國鄉村酒吧,從皚皚白雪的阿爾卑斯山到精美絕倫的瑞
士小城,從古城羅馬到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神聖之都梵蒂岡,從巴黎醉人痴迷的夜景到荷蘭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歐洲之
旅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在瀏覽風光名勝,欣賞美好的環境及享受浪漫情趣時,那些富於人文歷史和
藝術內涵的建築,尤其是觸目所及的哥特式建築,如巴黎聖母院、凡爾賽宮、科隆大教堂、羅馬鬥獸場、羅馬古城、聖
彼得廣場、聖瑪麗亞教堂等。一個好的建築就像是一首美麗動聽的樂曲,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景觀不僅記錄了歐洲的
歷史,還涵蓋了歐洲園林建築的精華。讓你在這裡駐足觀看,流連忘返。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概括歐洲給我留下的印象,我會選擇“乾淨”。從車窗的玻璃就能看出來,纖塵不染,能見度極好
,天空中飛鳥黃色的喙粉色的腳都看的一清二楚。在乾淨的歐洲,如果讓我再用一個詞來形容,則是“綠色環保”。高
速公里兩旁全是草坪,圍欄很低,山是綠色的,歐洲十幾天中沒有看見一處冒煙的企業,這是你一輩子想象不到的綠,
浸潤了你的眼睛和心靈,無法用人類貧乏的語言來形容。所以這一頁我選擇翻過,閉上眼將它永遠的寫在我的心靈中,
祕密的花園,無法描述。就一句話,所有人都說過的一句話,這裡隨意拍出一張照片都可以做成明信片……
再一個感受就是歐洲的交通秩序非常好。歐盟各國間沒有國界,高速公路是連通的,也沒有海關,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
是兩個國家。兩者的區別一是公路兩旁的樹木有所不同,二是公路兩旁的路標不同。歐洲轉了11個國家後我們感覺還是
德國人最守秩序。真遵守交通規則呀,走路的人看見紅燈不管有車沒車都會停下腳步,開車的看見紅燈不管有人沒人都
要停車等待,超級自覺。在歐洲,我們也就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看到好車像寶馬奧迪的多一些,不過當然還是賓士和大
眾最常見。高速公路上有很多的休息站,司機開車駕駛2-3小時必須休息,每天開車不超過12小時,車上安裝自動記錄儀
,一路上沒有看到過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上沒有收費站,加油站全是自動收費,交通秩序非常好,真夠讓我們吃驚的!
1、北京—阿姆斯特丹—科隆
11月12日我們從北京首都機場集合送機後,搭乘南方航空公司豪華客機飛往風車王國荷蘭的首都素有“北方威尼斯”之
稱的阿姆斯特丹,抵達機場專車接機後前往萊茵河邊博覽會城市-科隆入住酒店。
飛機經過11小時達到阿姆斯特丹,我第一次在飛機上坐十幾個小時,睡不著覺比較難受。飛機上有一套閉路電視系統,
12個頻道除了播出新聞、音樂、電影等節目外,還有一個頻道專門顯示飛行狀態的各種資料,比如高度、速度、內外溫
度以及到達目的地所剩時間等等,全部電腦控制,隨著飛機的飛行而不斷變化。螢幕上還會定時顯示世界地圖,讓你能
一目瞭然地清楚自己正飛越那個地區的領空。
2、科隆-法蘭克福
在歐洲的第一天在德國,也就剛剛六點吧,天剛矇矇亮,就醒來了,開始吃歐洲的第一頓早餐,早餐都是賓館的自助餐
,有各式各樣的麵包、香腸、咖啡、水果和黃油,現在閉上眼,餐廳的佈局,我們坐的位置,金髮的招待女士都還是歷
歷在目。
在德國的第一站,就是科隆。科隆是德國第二大城市,有35萬人口,科隆大教堂以其挺拔高聳的尖頂和精緻細密的結構
而聞名世界!它是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建於1248年,後幾經波折,直到1800年才建成。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歷史悠久,而
想想科隆教堂是從哪個朝代建到哪個朝代,就會心頭一沉。我們留下了什麼完整的古蹟給子孫後代呢?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4大教堂,它是由全歐洲兩座以最高塔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築群。科隆大教堂為罕
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大教堂長144.5米
、寬86米,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教堂外型除兩座高塔外,還有1.1萬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1 萬多
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蘭西火焰式,使教堂顯得更為莊嚴。從建築規模和裝飾藝術質量來看
,科隆大教堂均勝過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築,因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在科隆吃過午飯後乘車前往歐洲金融之都-法蘭克福,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猶太人在德國居住最密集的城市,以博
覽會之城而聞名於世。法蘭克福稱得上是世界圖書業的中心,每年世界最大、最有名的書展在這裡舉行;羅馬廣場不僅
是法蘭克福的精神中心,還曾是德國國王的加冕之地,羅馬廣場旁邊的建築物有舊市政廳,其階梯狀的人字形屋頂,別
具特色,羅馬廣場另有帝國大教堂,凱撒教堂,保爾教堂等;美茵河邊的美術館區彙集了7所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及博物館
,其中全德國最權威的美術館是國家藝術學院;歌德故居就在市中心,值得參觀。
3、法蘭克福-慕尼黑
早餐後前往巴伐利亞洲首府-慕尼黑,漫步於市中心馬麗恩廣場,參觀奧林匹克運動中心。慕尼黑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
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人口125萬,是德國的第3大城市。這裡的人文薈萃,在保守的德國南部,算是自由主義氣氛比較
濃厚的都市。慕尼黑洋溢傳統的歡樂氣息,與前衛而且不斷重建的柏林形成強烈對比,分別代表德國的不同面向。慕尼
黑城裡為數可觀、各式各樣的博物館,以及各種音樂、戲劇盛會,使得慕尼黑成為國際馳名的大都會。
最漂亮的建築座落在市政廣場.這些建築裝飾華麗,雕像林立,煞是好看.最有趣的是80多米的高塔,上面裝有大型銅製時
鍾”機關”,每逢11時和17時鳴鐘時,塔閣裡的許多彩色小銅人便”走”出來,演練1568年威廉五世國王結婚典禮的隆重
場面,滿廣場的人翹首以待,嘆為奇觀.
午飯後來到位於城西北的奧林匹克公園,觀滿園柳絮滿園春色,頓覺神清氣爽.這兒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1972年舉辦的,
曾發生過震驚全球的以色列運動員被害慘劇,身臨其境,昔日的情景便如過電影般在腦海浮現…..可容納8萬名觀眾的運
動場靜靜地躺在我們面前,我與同伴將奧林匹克塔作為背景,席地而坐成風景。著名的寶馬汽車公司就座落在運動場附近,
它那別致的發動機造型的辦公樓,堪與奧林匹克塔媲美,凝神遠眺,心欲飛馳.
4、慕尼黑-茵斯布魯克-威尼斯
早餐後乘坐豪華大巴踏著歐陸秀麗的風光前往風景如畫的奧地裡茵斯布魯克,感受山城風情,參觀黃金屋頂及施華洛世
奇水晶店自由購物。
因斯布魯克是奧地利西部重要城市,這是一座冰雪勝地,著名遊覽城市和冬季運動勝地。茵斯布魯克位於茵河河畔,四
周被高山環繞,山峰終年積雪,是典型的阿爾卑斯風景區。茵斯布魯克城內有古代連環拱廊、凱旋門、官邸、公侯堡等
古建築。我遊覽了其中的公侯堡為15世紀的城堡,以其鍍金銅頂的陽臺著名,有“金頂城堡”(或“金頂屋”)之稱。
陽臺的圍攔和柱子上也有雕刻,顯得挺華貴,很象大劇院裡的高階包廂。是當地一個公爵為了女兒婚禮而修建的,因為
婚禮演奏在建築物前的廣場上舉行,當然場面一定很熱鬧了,公爵女兒及女婿要站在這個陽臺欣賞臣民們為她們歡歌演
奏。從黃金屋向前不遠,便是國際著名的“天鵝”牌水晶商店。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
館,也是著名的水晶製造商施華洛世奇公司的總部,展有全球種類最全的各類水晶石、最華貴的水晶牆、最美麗的水晶
藝術品。當我們走進水晶商店,但見店內的水晶製品琳琅滿目,晶瑩剔透,大到劇院內的水晶吊燈,小到戒指和耳墜,
應有盡有,當然都是天然水晶製品。
午飯後乘車前往世界聞名的“水都”-威尼斯。
5、威尼斯-聖馬利諾—蒙特肯帝尼
早餐乘船到威尼斯本島遊覽在千萬只飛翔的和平鴿中屹然聳立的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廣場,歷史陳跡嘆息橋,乘貢得
拉小船欣賞水巷,欣賞水晶玻璃製作,之後前往歐洲小國聖馬利諾參觀,晚間住宿古羅馬皇帝度假之地-蒙特肯帝尼。
進入義大利,一路風景很美,兩側山巒起伏,偶而可以看見樹林中的殘雪。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以及
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
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有阿爾卑斯山脈
和亞平寧山脈。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義大利半島的東北角上,是一群小島,外面一道沙堤隔開亞得利亞海。這裡沒有汽車,要到
那兒,不是搭小火輪,便是僱“剛朵拉”。大運河穿過威尼斯像反寫的S;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條,這些
就是小衚衕。輪船像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剛朵拉”是一種搖櫓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兒都去。威尼斯並非
沒有橋;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轉彎抹角,那兒都走得到,用不著下河去。可是輪船中人還是很多,“剛朵
拉”的買賣也似乎並不壞。在聖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盪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
一片茫茫。這裡沒有什麼煤煙,天空乾乾淨淨;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國人到此,彷彿在江南的水鄉;
夏初從歐洲北部來的,在這兒還可看見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麼綠,那麼釅,會帶你到夢中去。威尼斯不單是
明媚,在聖馬克方場走走就知道。這個方場南面臨著一道運河;場中偏東南便是那可以望遠的鐘樓。威尼斯最熱鬧的地
方是這兒,最華妙莊嚴的地方也是這兒。除了西邊,圍著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築,東邊居中是聖馬克堂,卻有了八九
百年—鐘樓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門”;教堂左首是“老衙門”。這兩溜兒樓房的下一層,現在滿開了鋪子。
鋪子前面是長廊,一天到晚是來來去去的人。緊接著教堂,直伸向運河去的是公爺府;這個一半屬於小方場,另一半便
屬於運河了。太息橋,從前一邊是監獄,一邊是法院,獄囚提訊須過這裡,所以得名。拜倫詩中曾詠此,因而便膾炙人
口起來,其實也只是近世的東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產,以典麗風華勝,緙絲也不錯。導遊帶我
們參觀了水晶加工表演及專賣店。
後前往歐洲小國聖馬利諾參觀,聖馬利諾是義大利的“國中國”,是一個美麗而富裕的山城小國,有“郵票王國”之稱
,發行的郵票色彩鮮豔,圖案別緻,印刷精美,與紀念幣一起成為遊客和收藏家們爭相購買的紀念品。午飯在聖馬利諾
的一個小酒吧吃,我們每人買了一個比薩餅,吃的很開心。後前往晚間住宿地古羅馬皇帝度假之地-蒙特肯帝尼。
6、蒙特肯帝尼-羅馬
羅馬是一個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它位於義大利的中部,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因羅馬城建在七個相連的小土丘上
而別稱“七丘之城”。羅馬是個很大氣的城市,近三千年的歷史給它留下了深厚的底蘊。它雄偉壯觀的競技場、鬥獸場
、廣場等遺址,記錄了曾經的繁榮與輝煌,散發出令人懷念的永恆魅力。
今天我們從北京經過阿姆斯特丹、科隆、慕尼黑等城市來到羅馬,正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條條大路通羅馬。
羅馬街頭遊人很多,儘管已是11月中旬,仍然展現出一派旅遊觀光的熱鬧氣氛,沒有一點要進入淡季的跡象。是的,世
界上有那一座城市,在歷史、藝術、建築上的財富能比得上羅馬呢?一直以來,羅馬吸引了全球旅遊人士的目光。今天
,我也站在羅馬的大街上了。
羅馬是一個遍地古蹟的地方,我最喜歡的,是位於威尼斯廣場和鬥獸場之間的古羅馬廢墟。二千年前,這裡曾是羅馬的
民主政治中心,走在二千年前的街道上,你仍然可以想像當年羅馬共和國的繁榮景象。
雄偉的凱旋門,高大的殿堂依然儲存完好,上面雕刻精美的文字和巨大的神像讓人讚歎古代羅馬文明的高度發達。
而一些神廟,雖然早已毀於戰火,但屹立於蒼穹之下或倒伏在地的巨大而雕刻精美的石柱,仍能讓你想像出當年的巨集偉
規模。這裡儲存完好的元老院和高大寬敞的議事會堂讓人觸控到了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發源處。
走在二千年前的街道上,每一步,都能讓你觸控到真實的歷史。在這裡,你坐著的某段石階上,可能愷撒大帝曾在
此發表演講,你觸控的某根高大石柱,可能在以前曾經由6位聖女終身守護……
而想想同樣號稱文明古國的中國,兩千年前的建築物,除了墳墓,已無任何巨集大建築遺存(現在能見到的長城也不超過
兩千年曆史),更不必說商周秦漢了,以至於我們的歷史學家要搞個斷代工程來論證(而不是依據考古證據證明)某些
有爭議的朝代了。
再有,這裡和國外大多數的歷史遺蹟和自然風光景點一樣,是不收門票的,而在中國,你去一座不起眼的小山,登一座
島,去一片海灘,進一個小鎮都很有可能會被索取高額的門票。而這些在國外,如果沒有被擺在博物館裡,那大多數就
應該是免費的或只收取非常低廉的維護費用,因為這是人類共有的遺產和資源,理應由人類共享。而國內,那些景點是
當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所謂經濟來源,不宰遊客宰誰啊。
走出古羅馬廢墟,對面就是高大的古代鬥獸場了。在沒有見到鬥獸場之前,我相信你一定會通過圖片或網上間接地瞭解
它,當你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時,感到的是沉重悲壯。這座鬥獸場始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末,從建成之日起至公元608年,這
裡一直上演著人獸大戰。戰俘和奴隸要在這裡戰勝猛獸,並且還要屢戰屢勝才能獲得自由。許多儒弱的人一進場就成了
猛獸的快餐,勇敢的人為了爭取自由必須面對這些猛獸,當他獲得自由的時候,自己也傷痕累累了。生命和自由在這裡
劃上了等號。 羅馬的主要景點都很集中,人民廣場、西班牙廣場、圓柱廣場、四河噴泉、許願泉、萬神殿、眾議院、
威尼斯廣場、古羅馬廢墟、鬥獸場等景點都很近,沿Via del Corso大街兩邊就可以找到,這些景點一天就可以走遍了。
梵蒂岡城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面積0.44平方千米。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
彼得教堂、梵蒂岡宮、博物館和公園以及幾條街道。人口約1000人,主要為義大利人。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為特
殊形式的政教合一國家。公元774年前後形成教皇國。1929年義大利與教皇簽約,成為主權國家。現在100多個國家和地
區派有“聖使”、“代表聖使”或“宗座代表”,在聯合國有常駐觀察員。
聖彼得廣場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築大師貝爾尼花了一生的心血建起的最偉大的建築藝術作品,它擁有兩個由四排共284根圓
柱和88根方石柱組成的半圓形花廊,40位聖人雕像,正中為大教皇阿勒桑德羅七世巨大的徽志,這使得整個建築像聖彼
得大教堂伸出2只巨大的手臂,將偌大的廣場緊緊擁抱住。
7、羅馬—佛羅倫莎—皮亞琴察
早餐後前往義大利佛羅倫莎參觀市政廣場,聖母百花大教堂,但丁故居,比莎斜塔。前往北部城市皮亞琴察,沿途
可欣賞義大利秀麗的風光景色。佛羅倫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是義大利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其歷史中心
被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無窮魅 力大多來自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型建築物,而這些建築構成
13至14世紀的城市結構,至今仍原樣保留。在佛羅倫薩出生或工作過的大詩人、畫家、建築師、哲學家和政治家的名單
可以開得很長,如果說今天的城市裡富有藝術傑作,大部分的功勞都應屬於1434年托斯卡納和佛羅倫薩的執政官科西莫
· 梅迪奇, 他承認並保護了大批藝術天才, 例如布魯內萊斯基、米開羅佐、多納泰洛、馬薩喬和皮埃羅·德拉弗朗切
斯卡。正是在梅迪奇時期,特別是高貴者羅倫佐 (科西莫之孫) 使城市的藝術繁榮進入了鼎盛期。 作為哥特建築的最
高表現,主教堂 (即鮮花聖瑪利亞教堂) 是1296年阿莫夫·迪甘比奧開始設計的。工作進展了一個半世紀,又有一些大
藝術家參與,最終是布魯內萊斯基在1420至1438年完成了這個傑作:有白色凸脊線的紅色大圓頂高大恢弘,立刻就成為
佛羅倫薩的象徵。大圓頂頂端的燈籠是1461年完成的。建築內部簡樸而肅穆,由漂亮的玻璃窗保證充足的光線。保羅·
烏切羅和安德列·德卡斯塔尼奧的壁畫以及多色拼圖的大理石地板都為建築增輝添色。
離開佛羅倫薩雨漸漸地停了,天也逐步放晴了,到比薩的時候,太陽從雲中鑽出頭來。參觀比薩斜塔要把車停在離景點
較遠的停車場,再換乘景區提供的車,大約十來分鐘的路程到達了景點。
穿過一道城牆的門洞,洗禮堂、教堂、比薩斜塔由近及遠依次排列,赫然在目。比薩斜塔因伽利略的實驗而聞名,人們
卻很少知道與斜塔既獨立又統一的建築—洗禮堂和教堂。洗禮堂是一個圓柱形的建築,紅色的圓頂在雨霽的夕陽下分外
耀眼。教堂是長方形建築,頂端兩側各延伸出“耳房”。比薩斜塔就在教堂的後面,這個世人皆知的建築是每個到意大
利的遊人都要參觀的景點。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重約1.4萬噸。斜塔共有八層,除底層和頂層有所不同外,其
餘六層結構完全一樣。斜塔底層有15根圓柱,中間六層各有31根圓柱,頂層12根。沿石柱有寬4米的環行走道。斜塔每層
都有拱門,總共有213個,斜塔底層牆壁上刻有浮雕,頂層有鍾亭。塔內有螺旋臺階294級,供遊人登塔,遠眺全城風光
。比薩斜塔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由於塔身壓力過重和地質鬆軟,南面的地基比北面約低2米。在施工期間塔身
既出現輕微傾斜,隨著工程的進度,傾斜度不斷增加。到塔身建到第三層時,可明顯看出傾斜,曾一度停工。一百多年
以後,經工程師托馬索·皮薩諾精心測量和計算,證明比薩斜塔雖傾斜,但不會倒塌,使工程繼續按原設計繼續施工,
直到竣工
8、皮亞琴察-列支敦斯登-瑞士琉森
早餐後前往郵票袖珍王國—列支敦斯登,之後前往瑞士湖光山色精粹之代表**市——琉森,參觀睡獅、木橋、琉森湖。
汽車一直沿著阿爾卑斯山脈北麓的高速公路向東賓士,由於天下著小雪,車速不很快,120公里的路程走了大約一個半小
時。十點半到了列支頓士登的首都瓦杜子,遊覽這個郵票王國是我這次行程內容之一。我用了40分鐘遊覽這個城市,先
後參觀了郵票展覽館、市政廳大樓外景以及城市建築。買了一些精美的郵票,算是紀念。這裡真是太小了,整個國家只
有160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到5萬,首都瓦杜子人口只五千有餘。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列支頓士登國家只相當於我
國的一箇中型鄉鎮。這裡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沒有太值得欣賞的建築物。 一天趕路,連午飯都來不及吃,一人退了5
歐元,在列支頓士登又買了比薩餅充飢。然後前往瑞士著名的旅遊城市“琉森”(盧塞恩)。瑞士不屬於歐盟國家,進
入這裡要單獨申請簽證。我們的車已經駛過了海關大門,這個時候卻突然被叫停,原來是我們車上有人照相惹鬧了海關
的衛兵。上車來一個一個的查護照,對人數,搞得大家都神經兮兮的,導遊說好在還沒有開包檢查行李,即便這樣也耽
誤了不少的時間。琉森具有21世紀的現代化,更具有中世紀所特有的美、和諧及生命力。這裡街頭隨處可見的各種各樣
特色面具,市內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住足的商店。遊客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悠閒氣氛。琉森是瑞士最美麗
的度假城市,大湖是它的靈魂所在。卡貝爾橋羞澀的掩映在鮮花羽衣下,難道是為它自己並非原作而不好意思呢嗎?古
老的街道兩邊矗立著歷經風霜的老宅,厚重的木門後掩藏著幾代人什麼樣的祕密呢?不知名的雕刻家的精美作品在每一
棟建築上訴說著無聲的寓言。琉森市內不乏文藝復興時期及巴羅克式的建築物及噴水池。廣場均以鵝卵石鋪砌,人字形
的小屋都塗上鮮豔的色彩,此等景色實在令人神往。沿途經五穀廣場,鹿兒廣場,美酒市場及穀物市場一路都可見到 木
橋附帶的十三世紀八角形水塔是市標之一。瑞士的另一個榮耀就是它舉世聞名的製表工藝.我們的導遊對文化和歷史講不
出什麼,對與奢侈品,手錶和紅酒等那可真是專家級別的,滔滔不決,揚揚得意.其實到琉森來,在他的計劃裡就是專門為了
拉我們大家來買表.湖邊上好幾家著名的錶店相鄰,但今天是星期天大商店都關門,我們轉了幾家小商店,看了一下表確
實是好東西,可是也真貴。導遊安排我們吃晚飯,留這麼多時間購物大家也很不滿意.夜幕降臨了,晚上湖邊有一個很大的
遊樂場,燈火輝煌, 喧鬧的音樂驚動了湖邊棲息的天鵝,不耐煩的煽動著翅膀.喉嚨裡咕咕聲好象在發著牢騷。
10、盧森堡—巴黎
早餐後前往令人嚮往的“世界花都”巴黎,抵達後訪法國國家藝術寶庫-盧浮宮,親眼目睹世界名畫“蒙娜麗莎”、“
維那斯”雕像及“勝利女神”雕像,盧浮宮是世界最大最具象徵地位的博物館之一,同時是古代與現代建築史的最佳融
合,博物館內珍藏中古至19世紀的藝術珍品。
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是舉世矚目的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 當時是
用作防禦目的, 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1981年,被闢為博物館, 如今館內收藏的藝
術品已達40萬件, 其中包括雕塑, 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盧浮宮共分6個部分:希
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塑館和裝飾藝術館,其中最著名的“宮中三寶”是“愛神維納斯
”、“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
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盧浮宮整個建
築群和廣場及草坪總共佔地45公頃,展廳面積大約為138000平方米,盧浮宮收藏了人類藝術古代部分的精華,有著“人
類文明發展的總索引”之譽。而就盧浮宮本身來說,她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整個的盧浮宮是一個有著美麗花園的新
古典式宮殿,主體建築帶有長廊,廊柱間有精美的雕刻作為裝飾,顯得古樸端莊,精緻典雅.
盧浮宮博物館我們主要參觀三件珍寶:蒙娜利莎的微笑:達芬奇所畫的蒙娜利莎是佛羅倫斯的富豪夫人,在其高超的技
術下,表露出優雅的面容和神祕的微笑,雙手交錯,充滿溫柔、和諧。我從180度每個角度去看,都會覺得蒙娜利莎在看
著我微笑,特別和藹可親。她的微笑那麼神祕,那麼美,很讓人陶醉。終於看到了我心儀已久的蒙娜利莎,非常高興。
彷彿世界上一切的煩惱,可憎,可恥,可恨,都隨著她的微笑而融化了。蒙娜利莎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
女性美之外,還有背後渲染的山、空氣和水,使人的輪廓溶解在光影中,經由相互影響的元素,成就永恆的微笑。 米
洛的維納斯:古典女性美代表的維納斯是羅浮宮三寶之一,也是古希臘雕塑的極品,202公分高的大理石雕像,是西元前
二世紀的作品,1820年在米洛島被一名農夫所發現。維納斯雕像由兩快大理石組成,在左腰部連線,平滑性感的上半身
,與下半部粗糙不規則的衣著形成明顯對比。正面看,維納斯以右腳為中心,左腿略微擡起,肩部的擺動方向,加上全
身一致的螺旋形式,呈現靜中有動的平衡美感,因而成為女性美的永恆典範。
雙翼勝利女神:大約完成於西元前190年左右,1883年出土。一般相信雙翼勝利女神是為了紀念洛斯特海役勝利而作
,雙翼勝利女神龐大雄健的雙翼屹立在海面上,浪花打溼她的袍子,使袍子緊緊貼在胸前和雙腿上,背後隨風飛揚,充
分展現當時戰役的壯烈和雙翼勝利的英勇。
盧浮宮是一個藝術的天堂,它有更多的畫,雕塑,和工藝品。
出了盧浮宮,就是協和廣場:協和廣場最早為路易十五廣場,用以展示國王雕像,之後更名為革命廣場,斷頭臺取代了
國王雕像,1793年至1795年間,包括路易十六、瑪利皇后共有一千多人在此被處決。為了一洗血流成河的慘烈史,這個
廣場最後重建並正名為協和廣場,噴水池為協和廣場帶來新氣象,周圍8座以法國城市命名的雕像,使得協和廣場仍在法
國政治上具有象徵意義,是國慶閱兵及遊行**的重要據點。廣場中央的埃及尖碑有三千多年曆史,是埃及贈送給法國的
禮物,1833年時遠渡重洋抵達巴黎,在19世紀當時,如何將這個重220噸的尖碑從埃及送到法國可是一大工程。巴黎人也
把協和廣場當作散步之地、聊天之地、談情說愛之地。據說,很多法國新婚夫婦都喜歡把協和廣場當作蜜月的出發點。
然後穿過梧桐樹,林蔭道路,就到了大名鼎鼎的香榭大道,香榭大道全長約三公里,如從協和廣場頭看,微微隆起,最
高點就是凱旋門。古老的香榭大道,是上流社會的最愛,答答的馬車蹄聲,雍容華貴的仕女,璀燦的櫥窗,撒著金粉的
舞鞋……所謂「享受巴黎美好的生活」,正是如此;但隨著觀光年代的來臨,它的盛名替它帶來了太多的觀光客,因此
打赤膊的、穿拖鞋的、自助旅行的……,櫥窗璀燦的燈光也被快餐店、照片沖洗店等取代,雖然它的燈光依舊,可是味
道已大大不如往日了。可是這個大道還是世界最美的,巴黎人也竭力恢復它往日的風華,它是必到之地。其實,我對香
榭大道的感覺是失望。大街上全是人,人山人海的。
過了香榭大道就是凱旋門,拱門上有壯觀雕刻作品,每年10月12日拿破崙生日當天,太陽會不偏不倚從凱旋門正中下綴
!拿破崙盛世的代表象徵-凱旋門,是為了紀念拿破崙軍事勝利而建立,1806年奠下凱旋門首座基石後,因拿破崙1815年
失勢,使得凱旋門建設工程延滯不前,一直到1836年才完成了這座高50公尺的雄偉供門,拿破崙遺體及軍隊在1840年通
過凱旋門。 晚上十點欣賞巴黎紅磨房歌舞表演,到巴黎的人必須要去的地方,表演非常正規,有歌舞、雜技、小品,
並不是人們相象的那樣。11、巴黎(11月22日)早餐後前往市郊參觀路易十四時輝煌的凡爾塞宮,參觀巴黎聖母院、艾
菲爾鐵塔。凡爾賽是很漂亮的皇家園林,其實也就是國王的寢室,會議亭。還有一個大的挺漂亮的皇家花園。宮殿以東
西為軸,南邊對稱,內部裝修富麗考究。宮中部的鏡廊更加富麗堂皇,拱頂上佈滿了描繪路易十四最初18年征戰功績的
彩色繪畫。1837年改建成歷史博物館。然後到了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是西堤島上最大也最著名的建築。 巴黎聖母院
始建1163年,歷時四百年才完工,是哥德式教堂的代表,有鬼斧神工之能,尤其是正門三個大拱門上的浮雕,共有千於
人物,非常細緻。巴黎聖母院內部裝璜,但以彩色玻璃窗的設計最吸引人,其中有長有圓有長方,但以其中一個圓形為
最,它的直徑有九公尺,俗稱「玫瑰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間,巴黎人很怕德國人把它搶走,所以拆下來藏起來
了。不過它的傳奇乎等同於巴黎的盛名,雨果的「鐘樓怪人」就是以它為舞臺。 ——比利時印象比利時在我的腦海裡
它只是西歐的一個小小國家的符號,歐洲之旅才領略到它雖然小但卻很美。我是11月22日從法國乘汽車入境比利時的,
中午時分到了首都布魯塞爾市。 比利時被譽為“西歐的十字路口”,位於德、法、荷之交,面積三萬平方公里多一點兒
,人口也只有一千萬有餘。布魯塞爾位於比利時中部的塞納河畔,我首先遊覽了建於1958年的原子塔(既原子球廣場)
。這是一個放大約2000億倍的鐵分子模型建築物,由9個鋁製的圓球和鐵架構成的,高約120米,有“比利時的埃菲爾”
之稱。接著我遊覽了布魯塞爾廣場,廣場其實也只有一萬平方米左右,它是個古代露天市場,地面全是用花崗岩鋪砌而
成。四周集合了歌特式、文化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的建築精粹。在眾多建築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市政廳。它建成於15
世紀中葉,主樓高90米,頂部有一座5米高的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的塑像。緊接著我參觀了人稱“布魯塞爾第一公民
”的男尿童像,我曾經見過他的照片,以為他是一個很大的塑像,走的跟前才知道原來只是一個高不過一米五的鏽跡發
黑的小銅像,他的小小**在不停地尿著尿(其實是人工造噴水)。出於好奇我把他拍了下來。在尿童旁的商店裡導遊領
我們買比利時的巧克力。 13、阿姆斯特丹—北京(11月24日)
早餐後訪問獨特的扎達姆風車村,參觀傳統木鞋加工廠,乘船欣賞“北方威尼斯”之稱的阿姆斯特丹,參觀荷蘭王宮,
市政廣場。
---風車之鄉阿姆斯特丹
提起荷蘭,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黃昏的原野、靜靜的風車、盛開的鬱金香、擠牛奶的少女,還有阿城東靠西歪的房子。
荷蘭只有4.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1550萬人口。雖然國土面積很小,人口也少,但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強國。直至今
日荷蘭仍是西方的經濟強國。
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一個奇異的城市。建於12世紀末,那時它是個建在阿姆斯特爾河堤壩上的小漁村。阿姆斯特丹
的原意是阿姆斯特爾河的堤壩,人們曾在附近阿姆斯特爾河上建築水壩,阿姆斯特丹就得名於此。它素有“北方威尼斯
”的美稱。共有90個小島,160條運河和令人驚異的1281座美麗的運河,交織出“水都”風光。木屐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
重要的實用價值,歷史上因荷蘭土地太潮溼,木屐最能防潮溼且經久不爛,故成了荷蘭人的最愛。另外荷蘭全年晴好天
氣不足70天,這使荷蘭人愛陽一如愛他們的畫家凡高筆下的“向日葵”。居民住房窗子比門寬敞,為了讓陽光能更好地
灑滿居室。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浪漫的運河、奇特的建築、珍貴的藝術、田野裡臨風微動
的風車,更有能夠包容萬物、心胸開闊的市民。在這裡旅遊,乘遊船在阿姆斯特河上游覽,能盡情領略兩岸居民生活情
景和休閒情調,飽覽12世紀以來修建的各種建築和橋樑。
上午我們到風車村參觀了木鞋加工工藝,然後參觀風車,這裡一片田園風光,許多風車在轉動,但是我第一次知道
風車的作用是用來排水的。接著我們參觀荷蘭王宮,市政廣場,並在附近的商店幫同行買了一款老力士手錶,由於錢不
夠大家共同給湊,好在這裡還可以使用中國的銀聯卡。午餐後前往機場辦理退稅及登機手續,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北京結
束浪漫的歐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