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型電腦維修維修教程、維修思路?

Tags: 教程, 故障, 部件,

膝上型電腦維修,首先要弄清故障發生時電腦的使用狀況及以前的維修狀況,瞭解具體的故障現象及發生故障時的使用軟硬體環境才能對症下藥。

1.拆裝前注意事項(1)拆卸前關閉電源,並拆去所有外圍裝置,如AC介面卡、電源線、外接電池、PC 卡及其他電纜等;因為在電源關閉的情況下,一些電路、裝置仍在工作,如直接拆卸可能會引發一些線路的損壞。(2)當拆去電源線和電池後,開啟電源開關、一秒後關閉。以釋放掉內部直流電路的電量。(3)斷開AC介面卡,拆下PC卡、軟碟機、CD-ROM;然後重新連線它們。(4)按照正確的方法拆裝膝上型電腦。(5)不要對電腦造成人為損傷。(6)拆卸各類電纜(電線)時,不要直接拉拽,而要握柱其埠,再進行拆卸。(7)不要壓迫硬碟、軟碟機或光碟機。(8)安裝時遵循拆卸的相反程式。(9)維修人員應配戴相應器具(如靜電環等)。2. 拆卸時需要的注意事項(1) 首先拆卸筆記本時需要絕對細心,對準備拆裝的部件一定要仔細觀察,明確拆卸順序、安裝部位,必要時用筆記下步驟和要點。(2) 當使用合適的工具,如鑷子,鉤針等工具。但使用時也要小心,不要對電腦造成人為損傷。(3) 拆卸各類電纜(電線)時,不要直接拉拽,而要明確其埠是如何吻合的,然後再動手,且用力不要過大。(4) 由於筆記本很多部件都是材質是塑料,所以拆卸時遇到此類部件用力要柔,不可用力過大。(5) 不要壓迫硬碟、軟碟機或光碟機。(6) 由於筆記本當中很多部件或附件十分細小,比如螺絲、彈簧等,所以嚴格記錄下每個部件的位置,相關附件的大小,位置等十分重要,拆卸下的部件按類碼放,對提高維修效率很有幫助。(7) 最後就是安裝時遵循記錄,按照拆卸的相反程式依次進行。6.2 維修方法及故障判斷6.2.1 筆記本維修中的“八先八後”原則1.先調查,後熟悉維修,首先要弄清故障發生時電腦的使用狀況及以前的維修狀況,瞭解具體的故障現象及發生故障時的使用軟硬體環境才能對症下藥,此外,在對其電腦進行維修前還應瞭解清楚其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2.先機外,後機內對於出現主機或顯示器不亮等故障的膝上型電腦,應先檢查筆記本電源部分的外部件,特別是機外的一些開關,插座有無斷路、短路現象等。不要認為這些是不關緊要的小處,實踐證明許多使用者的電腦故障都是由此而起的。當確認機外部件正常時,再進行其他的檢測。3.先機械,後電氣由於膝上型電腦安裝的特殊性,對於各個部件的裝配要求非常精細,不正確的安裝可能會造成很多問題,因此先檢查其有無裝配機械故障再檢查其有無電氣故障是檢修電腦的一般原則。4.先軟體,後硬體先排除軟體故障再排除硬體問題,這是電腦維修中的重要原則,在維修過程中要注意使用者的軟體使用環境和我們標配的有什麼區別,是不是有什麼行業公認的不相容軟體的使用,系統啟動有沒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先排除軟體的問題再著手進行硬體的維修。例如WINDOWS系統軟體的被損壞或丟失可能造成宕機故障的產生,因為系統啟動是一個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錯誤,如果存在損壞的執行檔案或驅動程式,系統就會僵死在這裡。但電腦各部件的本身問題,插接件的介面接觸不良問題,硬體裝置的設定問題例如BIOS,驅動程式的是否完善,與系統的相容性,硬體供電裝置的穩定性,以及各部件間的相容性抗外界干擾性等等也有可能引發電腦硬體宕機故障的產生,在維修時應先從軟體方面著手再考慮硬體。5.先清潔,後檢修如果已經開啟膝上型電腦,在檢查膝上型電腦內部配件時,應先著重看看機內是否清潔,如果發現機內各元件、引線、走線及金手指之間有塵土、汙物、蛛網或多餘焊錫、焊油等。應先加以清除,再進行檢修,這樣既可減少自然故障,又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表明,許多故障都是由於髒汙引起的,一經清潔故障往往會自動消失。6.先電源,後機器電源是膝上型電腦及配件的心臟,如果電源不正常,就不可能保證其它部分的正常工作,也就無從檢查別的故障。如果碰到不加電等與電源故障有關的故障應首先考慮檢測電源的正確性。包括電池是否有電、如果外接電源介面卡,要檢測插座是否完好、電源介面卡的輸出電壓及電流是否合乎本型號膝上型電腦的要求及電源DC板是否正常。7.先通病,後特殊根據膝上型電腦故障的共同特點及各個機器型號特有的故障現象,先排除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常見故障,然後再去檢查特殊的故障,以便逐步縮小故障範圍,由面到點,縮短修理時間。8.先外圍,後內部由於膝上型電腦本身在拆裝方面的特殊性,可能不同的機型在拆裝同一部件的難度差別非常大,因此,我們在維修的時候要靈活運用。不能一味墨守成規,在檢測的時候要從簡單易查的部件開始,本著解決問題的思路,靈活運用,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6.2.2 維修判斷原則和方法1.特別要注意使用者的使用環境,包括硬體環境、軟體環境和周圍環境。A、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能電器、磁場狀況、網路硬體環境、溫溼度、環境的潔淨程度;B、硬體環境:機器內的清潔度、溫溼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定、顏色、形狀,使用者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裝置等一切可能與機器執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C、軟體環境:除標本軟體及設定外,使用者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D、裝配檢測:由於筆記本的裝配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在檢修時一定麼注意機器的裝配是否正確。1.於所見到的現象,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在充分的思考與分析之後才可動手操作,儘量的運用我們已有的測試工具來進行檢測。2.對於不明白的問題應向有經驗或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員諮詢。3. 維修判斷必須先從軟體入手,最後考慮硬體的問題並結合昭陽膝上型電腦測試指導中的工具進行測試。下列情況,可考慮從硬體入手。(請根據“3:維修判斷指導”進行具體判斷)A、不加電;B、開機無顯。C、明顯的硬體故障4.必須充分地與使用者溝通,瞭解使用者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使用者使用電腦的水平等。5.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線的裝置,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裝置進行認真的檢查,以排除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另外,要審查使用者的操作環境,如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1)維修判斷總從最簡單做起:如先檢視外觀、連線,再看軟體的設定、安裝,最後檢查部件或裝置。(2)觀察法,觀察,是維修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A、加電前的觀察(見下面的“3、維修判斷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一節);B、拆裝過程中的觀察。應養成注意故障機原始狀況的好習慣,即每進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都要觀察當前的狀況,如連線狀況、安裝狀況、形狀狀況等;每拆卸下一個部件或裝置後,都要對所拆卸的部件進行認真檢視,如:部件上晶片或器件的顏色、插槽、接外掛等;C、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加電中,應重點觀察:指示燈、風扇、氣味、螢幕顯示的內容(包括一閃而過的內容)等。D、周圍環境的觀察。這一點一定要引起維修工程師的足夠重視。6.軟體檢查與判斷A、作業系統方面。如作業系統是否能正常啟動、響應和執行是否存在病毒等;B、裝置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即裝置驅動程式是否與裝置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裝置在驅動程式的作用下是否能正常響應;C、磁碟狀況方面。檢查磁碟上的分割槽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儲存在其上的檔案是否完整等(判斷的方法參見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D、應用軟體方面。如應用軟體是否與作業系統或其它應用有相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式、資料等是否完整等;E、BIOS 設定,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定到合適值。F、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使用者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作業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使用者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使用者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7. 隔離法,這種方法與下面的最小系統法類似,即將有可能干擾故障判斷,或懷疑有故障的功能遮蔽掉,以突出故障本身的一種判斷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用於硬體維修,還可用於軟體維修。8. 最小系統法,最小系統是指在滿足特定應用的條件下,使用的最少的部件配置來進行維修判斷的方法。最小系統有兩種:(1)硬體最小系統:既是光板測試,只包括主機板、CPU、記憶體、液晶屏和電源,這種測試可以排除很多由於裝配而引起問題。(2)軟體最小系統:只含有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硬碟、鍵盤。在這個系統下,檢查軟體問題、啟動問題及硬體問題。(3)利用最小系統法,有兩種判斷思路:A、在所組成的最小系統配置下,檢視故障是否復現,如果故障消失,說明問題出在其它部件或裝置上,否則問題出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B、最小系統法,也可反轉使用,即從當前故障機的配置開始,逐步減少部件,最後至最小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當減掉某部件後,故障消失,則在減掉的部件中就有可能存在故障部件。減少部件的順序,建議:A、先減去非聯想部件,然後是聯想標配部件;B、先外圍裝置,後內部部件;C、先其它板卡,後驅動器顯示卡記憶體。9. 用替換法進行替換及比較判斷、替換、比較的順序。建議如下:A、應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比較的部件或裝置,B、在替換比較的過程中,應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比較。C、替換比較,應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線的連線線、訊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D、替換比較,還可從當前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10.加裝硬體裝置後,如無特別說明,最好先由作業系統自動識別,而且最f12 0 TD 好在刪除了舊裝置後,再加裝同類新裝置。11.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宕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A、硬體,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軟體除錯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體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體更換操作。B、以軟體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設定BIOS為出廠狀態查殺病毒調整電源管理調整系統執行環境必要時做磁碟整理,包括磁碟碎片整理、無用檔案的清理及介質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碟分割槽正常及分割槽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C、確認有無使用者自加裝的軟硬體,如果有,確認其效能的完好性。維修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1.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2. 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3. 加電前,必須認真觀察周圍的環境、電腦裝置的連線情況,以確認無異常。下列情況應重點注意觀察:A、電源環境——電壓值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電源是否穩定;在同一電源分支上是否有較大的干擾裝置。B、周邊環境——裝置間的距離,其它產生干擾的裝置,其它裝置與電腦裝置的連線情況。C、溫、溼度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D、裝置間用於連線的插頭座是否完好,接觸是否牢靠。邊線連線是否正確。E、電腦裝置及所邊其它裝置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4. 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應用或裝置,應在認真閱讀使用者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文件後,才可動手操作。5. 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使用者所儲存的資料,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使用者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6. 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使用者的同意。7. 在維修過程中,要注意::A、裝置及系統等的驅動、補丁是否安裝、是否合適;B、系統時間是否設定正確;C、所在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相容問題;D、硬體設定是否正確、合適。8. 必須努力掌握相關作業系統的安裝方法與對應的配置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各配置引數的意義與適用的範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