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靈感,為寫作儲備“種子”?

“捕捉”靈感,為寫作儲備“種子”

我的晨間寫作計劃,每日千字,已經堅持了七天,今天是第八天。在這裡,要稍微做個調整,或者用“糾偏”一詞來表達,更合適。起初的想法是,早起後,面對電腦,完全靠直覺,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事先不要確定主題。而經過七天時間的寫作嘗試,發現這種做法不是完全靠譜。

問題終於出現了。面對“卡殼”的困境,必須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為了保證最低要求“每日千字”的順利完成,有必要儲備一些“主題”。這些主題,好比是“種子”,平時就要注意蒐集。這樣才能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困境,從而做到“有備無患”。

當然,這些“種子”是用來“應急”的,只能作為“替補”。晨間寫作,主要依靠的還是當下剎那的“靈光閃現”。

“當且僅當”我們“不得不”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的時候,我們才應當放棄這種無謂的“掙扎”,以免疲於應付,浪費時間,降低效率。

為了儲備寫作的“種子”,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捕捉”靈感。我們可以隨身帶一個“便籤”本,一支黑色簽字筆,放在口袋裡,一有靈感或心得,我們就要隨時記錄,養成習慣。

如果實在太忙,或者在一些特殊場所,不方便用筆和紙記錄,那麼也可以使用手機“便籤”。打字輸入,字不必多,一句話就行,留下一個“線索”。

回到家中,晚上睡覺之前,我們應當對這些日常隨意記錄的“靈感”進行一次彙總,將他們儲存在一個固定的本子上。可以將“便籤紙”撕下,用雙面膠將“靈感記錄”粘在本子上,按照一天一頁紙的進度。對於手機“便籤”記錄的“線索”,可以每日用筆抄到本子上,也可以定期彙總。

記得以前看過某位日本暢銷書作家寫的《別告訴我你會做筆記》。我們這裡用於“貼上”和“彙總”的本子,在該書中,被形象的稱之為“航母筆記本”。顧名思義,這個筆記本,尺寸很大,用16K左右的,就可以了。

有時候,我們出門在外,無法在電腦邊上完成“晨間寫作”的任務。這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隨身攜帶的A4紙和簽字筆,在晨間進行構思,寫個提綱。我們可以將這張寫過“提綱”的A4紙,也夾在“航母筆記本”裡。等回到家中,順著提綱,來個補寫。出門在外的時候,我們可以將“航母筆記本”隨身攜帶。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方便進行“輸入”和“輸出”。

微型便籤本、手機便籤、A4紙、簽字筆、16K筆記本,這些都是我們對剎那的靈感進行“捕捉”、記錄和儲存的重要工具。我們要靈活運用,從而為寫作儲備“種子”,做到有備無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