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編碼作為ERP最基礎的工作之一,雖然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ERP專案經理們卻無法掉以輕心,負責編碼的員工稍不留神就會犯這幾個錯誤。
方法/步驟
1.加入供應商資訊 一物多碼
很多製造業的客戶,在下訂單時,會指定主要原材料的供應商。客戶是上帝,企業也沒得選擇,只能服從客戶安排。但為了防止出錯,在物料編碼時,往往把供應商的名字編入到產品的編碼中去。這樣雖然可以一定程度的避免用錯材料,但是,其帶來的不良後果也顯而易見:
① 直接導致一物多碼。同一樣東西,有兩家供應商,就會憑空多出一個物料編碼,而同一家客戶也會因指定材料的供應商不同,形成更多同一種物品的不同編碼。儘管企業可以把其中一個原材料當作BOM裡的一專案,其它的當作該材料的替代專案,但企業這麼做仍然是吃力不討好,為ERP帶來混亂。
② 產品編碼數量幾何級上升。我們設想一下,一個材料,若平均有三個供應商,則需要三個物料編碼。若有1000個材料呢?那需要3000個物料編碼。從1000個到3000個,無論從剛開始的錄入,還是後期的維護,工作量都是成倍增加的。
③ 資訊變更維護困難。設想一下,若該客戶有100種產品都要用到某家公司的某項材料,有一天,萬一該家公司倒閉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向它採購原材料,那麼修改的工作量有多大?要重新編寫品號資訊,最主要的是,要去修改這100種產品的BOM。顯然這是一項巨大的工作。若物料編碼中,不含供應商資訊的話,發生這種情況,只要修改一下材料的供應商就可以解決。
因此,遇到類似客戶指定供應商的問題,企業還需另找解決之道,不要再在編碼上下功夫。
2.隨機編碼 查詢困難
隨機編碼,就是系統自身對物料進行編碼。這種自動產生的編碼,由於是隨機的,內部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記憶起來困難。
有些企業,剛開始資訊化的時候,往往對物料編碼不是很重視。認為公司物料不多,數來數去不過就百種左右,不用編碼了,用隨機數字就可以了。結果,隨著企業的發展,物料越來越多,從100種增加到1000種。由於數字缺乏邏輯,最後,要找某種物料時,都無法從編碼查找了,要從規格,描述等欄位進行查詢,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物料少時,隨機編碼還可以使用,等到物料一多,人的腦子再聰明,也不可能把成千上百的物料編碼記得清楚。因此,在一開始進行資訊化規劃的時候,就要避免使用隨機編碼。
3.編碼用數字 新手難勝任
有些企業,特別喜歡用阿拉伯數字,認為數字簡單方便輸入,其實不然,利用全數字作為物料編碼時,企業在以後操作時,會遇到如下問題:
① 新手難以很快接受。眾所周知,現在企業員工的流動是非常頻繁的。當企業招募新員工時,總希望其能夠快速的進入角色,為企業創造價值。可是,新員工一進公司,開始進行業務時,卻要先消化一堆枯燥的數字,需要一定的時間。
如有一產品編碼,一共9位,第1、2位為產品大類,共六類;第3、4位為產品中類,共12類,第5、6位為產品小類,共25類,最後三位為流水碼。
要把6大類,12種類,25小類與阿拉伯數字對應起來,寫寫可能很容易,但是,若要把它記入到人的大腦中,可是個不小的工程。
② 數字編碼只有一線操作員熟悉,中層管理人員,操作困難。ERP是一把手工程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倘若一把手等管理人員,無法識別使用這些數字的編碼,那應用ERP來提升管理水平也就成了無稽之談。因此,在制定編碼時,要考慮大家的接受程度及是否方便使用。
其實把英文字母同阿拉伯字母混合使用,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如上例,我們可以把大類、中類用帶有相關含義的英文字母表示,小類由於數量過多,可以用英文字母表示也可以用數字表示。
如大類有批頭(PT)、扳手(BS)、套筒(TT)等,而批頭又分為英制批頭(YZ)和公制批頭(GZ),批頭根據材料的不同,又可氛圍銅批頭(0T)和鋼(0G)批頭;而根據尺寸不同,又有1#到12#不同的尺寸(用流水號區分)。
4.編碼缺乏增長空間
有些企業,在編制物料編碼時,只考慮到眼前的產品,而沒有預見到未來幾年內的發展情況,最後,導致編碼無法滿足未來增長的業務需求,缺乏增長空間。
如上例,雖然批頭現在只有銅和鋼兩種材料,但是,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內,起材料可能增加到10餘種,此時,我們若把小類設定為1位編碼時,到時候出現10餘種材料時,編碼就不夠位數。到時,再來升級編碼的位數時,就像升級電話號碼的位數一樣,是個非常浩大的工程。
因此,在設定編碼時,要為後續的發展留下必要的空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① 在考慮類別碼的編碼時,要一一列舉出現在及將來可能用到的類別,大類要儘量的合併,中類要適當區分,小類要儘量的明細,這有助於使用。因為最後查詢時,往往小類的編碼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
② 流水號要多留幾位,因為按照查詢習慣,一般查詢都是根據前面類別碼查詢,在查詢時,一般不會用到流水號。所以,流水號多少不會影響到查詢的效率,故,可以為未來的發展留足夠的位數,而無需面對因業務增長編碼數量捉襟見肘的局面。
5.特殊客戶內容 混入物料編碼
如今,製造企業中貼牌生產越來越多,給企業的管理也帶來一定的難度。如一家生產捲尺的公司,給一家客戶貼牌生產,客戶要求其產品上貼他們公司的標籤。該公司就為該產品特意編了一個程式碼。其實,除了標籤不同外,產品沒有任何差別。
此時,若只貼牌生產一種牌子還可以應付過去,但若貼牌10種產品呢?再這麼做,就會有些手忙腳亂。其實,這幾家客戶的產品都可以通用,只要把標籤換一下就可以了。但面對同一種產品的不同編碼,系統就會認為這些產品是不同的東西,而無法通用,為生產帶來混亂。
其實,在ERP中有個概念,叫做客戶化BOM,通過特徵件來解決此種需求。因此,在物料編碼時,無需把客戶化的東西,放到編碼中去,可以用客戶下訂單時指定不同的引數,來解決這些商品的區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