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也許會感到跟孩子交流很吃力,說什麼她都不願意聽,或者當面答應得好好的,轉眼又忘記啦。這不是孩子記憶的問題,是跟孩子的交流沒有起到效果。從女兒一歲多開始,甚至從她出生開始,我就在思考,應該如何跟她交流。也讀了一些書,更多的是在跟女兒相濡以沫了幾年,到現在我女兒已經五歲半了,才漸漸明白了一些和小朋友交流的有效方法。希望給初為人母人父的你一些啟發。
方法/步驟
不要有大人就是對的,這種強權邏輯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有效交流的基礎。家長應儘量避免採用世俗邏輯,成人社會交流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不要有大人就是對的,孩子必須聽從這樣的強權邏輯。也許在單位上是領導說了算,但是回到家裡,就要放下架子。家長不是領導,孩子也不是下級。有些時候,家長甚至還要聽從孩子的,只要孩子說得對,就不要只顧及自己家長的面子,而不願意承認錯誤。比如孩子讓你不要老看手機,讓你陪她玩等,這種時候家長就應該作出讓步。
也不能嬌慣地認為孩子就是對
有些家長也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認為孩子的要求,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嬌慣,是縱容。隔代養育,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最容易出現這類問題。一旦,孩子提出一次不合理要求,並得到了滿足,就會得寸進尺,形成心理預期,反而認為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家長都會支持。這樣就會形成正常交流的障礙,家長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因為只有她自己是對的。
以平視眼光,以對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
家長和孩子都要接受:就事論事,在道理、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建立了這個共識,並以上為交流的基礎,才能有效交流。不要因為她是孩子讓著她,也不能因為自己是家長就得讓孩子服從。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學習規則,懂得規則的重要性,這樣孩子就會接受講規則,講道理是必須的。
在遊戲中,在孩子開心的時候交流更有效果
跟孩子一起玩遊戲,並在遊戲中學習規則、遵守規則,不但可以拉近跟孩子的心理距離、促進親子關係,還可以在玩完之後進行有效交流。最好是跟這個遊戲有關的話題,孩子肯定願意聽。比如在玩投球遊戲後,跟她講保護眼睛的重要,跟她講加強鍛鍊的必要等。
在一起出遊、運動,一起勞動中交流最有效
跟孩子一起去旅遊,是很好的交流機會。在此過程中,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孩子比較難接受的問題,慢慢跟她講清楚。比如說服她克服一個壞習慣等,因為在這種情形中,雙方都比較放鬆,能夠冷靜,全面深入地交流,這樣的交流機會對於雙方都很難得,也會獲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有效交流的基礎
昨天,女兒開心地跟剛下班的媽媽說:“今天我吃了雪糕!”她媽隨口就回她:“不能吃!”女兒當即變臉,感到莫大委曲。在我看來,這種不問青紅皁白就否定孩子,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跟孩子交流的障礙。雖然現在還不是吃雪糕的季節,但是由於天氣悶熱,孩子還玩了滑輪,出了一身汗,也認為愛吃零食也是孩子的天性,就答應給她買了。孩子跟大人說,本來是出於信任,以為大人會跟她一樣表示高興,結果大人卻用成人邏輯否定了她的開心。
注意事項
尊重孩子的天性是跟孩子交流的基礎
以平視眼光,以對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是關鍵
原創作品,請多批評,感覺不錯,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