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窯砌築工程必須按設計施工。勘築工程的材料,必須按設計要求及現行材料標準的規定採用。玻璃熔窯砌築工程應於熔窯基礎、窯體骨架結構和有關裝置安裝,經檢查合格並簽訂工序交接證明書後,才能進行施工。
方法/步驟
池底的砌築
均應從各自的中心線向兩側進行。砌築熔化部和冷卻部池底時.應同時調整扁鋼的位置。池底砌體的磚縫,除設計特別標明的部位外,在縱、橫方向均應對正,磚縫處留設膨脹縫,並用貼上膠布措施防止雜物進入。池底上表面在砌築池壁的部位應測量找平。砌池壁時,池底磚外緣不得在池壁磚外緣以內。有保溫層的窯底,在砌鋪面磚之前,搗料層應仔細搗實。當底磚上面無搗料層和鋪面磚層時,應採取防止底磚漂浮的措施。熔化部、冷卻部的池底磚及鋪面磚要按設計要求留設膨脹縫,並防止雜物進入。
池壁的砌築
應將容重大的磚塊和優質熔鑄磚用於熔化部的高溫易侵蝕部位和加料口、流液洞和供料道進口處。池壁轉角處不應交錯砌築,除設計另有標明者外,該處應沿較長的池壁面砌成直縫。
胸牆與窯碹的砌築
應對立柱採取臨時固定措施。在砌築窯碹碹腳磚的同時應調整碹腳支撐鋼件,在碹腳磚與支承鋼件間、支承鋼件與立柱間的不平整處絕對不許墊磚片或耐火泥。熔化部和冷卻部窯碹的分節處應留設膨脹縫。當窯碹中有窯碹的支撐碹時,在分節處自支撐碹的碹腳至碹頂找平磚這一段應砌成直縫,不留設膨脹縫。窯碹每砌五列碹磚,應用胎面卡板檢查一次。熔化部和冷卻部每節窯碹的端部,不應砌寬度小於150mm的碹磚。
掛鉤磚底面應溼砌,頂面應砌平。掛鉤磚的內弧面與託板間,應保留5mm間隙。掛鉤磚之間的膨脹縫應用貼上膠布措施防止雜物入內。上間隙磚與窯碹間的間隙,應用與砌體相適應的濃耐火泥漿填充。砌築掛鉤磚與胸牆時,應採取防止向窯內傾斜的措施。窯碹碹腳磚與熔窯中心線的間距和碹腳磚的標高,必須符合設計尺寸。
熔化部窯碹砌築中,每側全部窯碹的支撐碹,其同一層碹的鎖磚應同時打人。在打入鎖磚前直至拆除窯碹碹胎時,在同側窯碹的各個支撐碹中,第一個與最後一個碹的碹腳處,應採取臨時頂緊措施。熔化部和冷卻部窯碹砌築完畢後,應逐漸和均勻地擰緊各對立柱間拉桿的螺母,使碹頂逐漸升起。用來檢查碹頂中間和兩肋上升、下沉的標誌,應先行設定。必須在窯碹脫離開碹胎,並經過檢查未發現下沉、變形和區域性下陷時,才可拆除碹胎。池壁、池底及其上部結構全部砌築完後,砌體的內表面應用鋼刷清除髒物,並宜用吸塵器將髒物吸除。
煙道、蓄熱室和小爐的砌築
煙道牆和蓄熱室牆用兩種以上不同材質磚砌築時,沿高度方向每隔500mm左右內、外層磚宜互相咬砌一層。玻璃熔窯的牆體,每米高的垂直度誤差不應超過2mm,全高垂直度誤差不應超過5mm。蓄熱室爐條不應歪斜,其間距應符合設計尺寸,誤差不得超過±lmm。爐條頂面標高誤差不應超過±1mm。所有爐條找平磚的頂面應在同一水平。各個小爐、蓄熱室砌築的實際中心線與設計中心線的誤差不應超過3mm。
蓄熱室碹磚、小爐碹磚,除上、下面以外,如達不到要求精度都要加工。熔鑄磚的小爐側牆磚除裡、外面,如達不到要求精度都要加工。熔鑄磚的小爐底磚除上表面外,如達不到要求精度都要加工。以上加工精度要求,尺寸誤差不應超過±0.5mm,平整度誤差不應超過0.5mm。
蓄熱室格子體的垂直誤差不應超過5mm,格子體上表面平整誤差不應超過5mm。上、下層格孔應垂直。水平觀察孔與水平格孔應對準。
小爐碹分節膨脹縫要做成斜口,小爐牆膨脹縫做成暗縫。砌築小爐斜碹,在骨架未箍緊前應採取防止下滑措施。
注意事項
工序交接證明書應包括下列內容:熔窯中心線和控制標高的測量記錄;隱蔽工程的驗收記錄;鋼結構安裝位置主要尺寸的複測記錄;錨韌體、焊接件等質量的檢查記錄。
玻璃熔窯中下列部位應幹砌:池底、池壁、下間隙磚、用熔鑄磚砌築的上部結構、蓄熱室格子磚和設計規定幹砌的部位。其他部位應溼砌。
除設計中規定留膨脹縫或加人填充物之外,幹砌物體的磚與磚之間應相互緊靠,不加填充物。根據施工時的不同要求,對幹砌部位的耐火磚應進行挑選、加工和預砌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