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怪現象父母“大撒把”老人“逼著學”?

專家指出,順應孩子發展規律,才是對他們前途負責的好家長,不焦慮對於教子來說,乃至對於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是社會教育意識進步的體現。

方法/步驟

父母“大撒把” 老人“逼著學”

在人們的印象中,當孩子四五歲時,讓他們學這學那的人是父母。而老人們總會心疼孫子孫女,擔心他們學得太辛苦。對那時的老人來說,他們關注更多的是生活,孫兒學得好不如吃得飽。如今,這種情況卻顛倒過來。不少75後80後媽媽在網站、論壇大吐苦水,抱怨自己與家中四老就子女教育問題上產生了重大偏差。網友momo是一名典型的80後潮媽,孩子三歲之前一直處在“散養”狀態,從生活瑣事到衛生習慣,momo對孩子基本是大而化之,沒有什麼刻意要求。孩子倒也爭氣,在momo大大咧咧的養育方式下長得白白胖胖,沒病沒災。一上幼兒園,孩子的外婆就開始跟momo碎碎念:什麼誰誰家的孩子開始上早教課,誰誰家的閨女已經開始練習鋼琴等等,總之是嫌momo對孩子太放任。被老媽這樣“教育”了幾次,本來在教育問題上淡定且堅定的momo還是扛不住了,只得給孩子報了個外語課了事。每次送孩子去上課,外婆比momo熱情百倍,不僅搶著接送孩子,回家來還陪著孩子“複習”。有時momo會說:“現在上外語早教,不過是為他提供個薰陶的環境,沒必要那麼認真。”可外婆卻一板一眼,絲毫不放鬆,那架勢,儼然是輔導畢業班學生。私下裡,momo在微博上抱怨:“孩子的公主夢破滅,外婆要練出來鐵娘子啊。”

像momo一樣,很多年輕家長想不明白自己的爹媽為啥對“孫夥計”如此的高標準嚴要求,而這些焦慮老人,也奇怪兒女為啥在教子過程中如此放手與放心。總之,淡定的年輕父母,與焦慮的雙方老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老人這兒蹭吃蹭喝 教育理念從未實踐

四位老人,兩位父母,一個孩子,是多數現代家庭的模式,平時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只能託付給爺爺奶奶照顧,更有甚者,孩子基本是全託在老人那裡,父母僅僅是週末找時間去老人那裡點個卯,探望一下孩子。對於這樣的家長,他們一切的教子理念都沒有實踐的機會,僅僅是說說而已。高先生兩口子都在銀行工作,平時工作繁忙,孩子交由老人全權照看,而自己也是“一三五吃婆家,二四六吃孃家”,結婚六年來,基本沒在家做過晚飯。最近老人出錢出力帶著孩子去上早教班,卻引起了兒媳的不滿。兒媳強調:“滿處亂跑凍感冒可怎麼辦,甭給孩子學這沒用的,以後讓他出國。”老人私下跟記者說:“這小兩口連自己都喂不飽,就更別提什麼教育理念。他們那理念就是嘴上功夫,讓他們自己帶幾天孩子試試,根本弄不了。所以小兩口愛說嘛說嘛,我就以自己的方式養孩子,怎麼說我也是事業單位退休,不是那沒見過世面的家庭婦女,我不會害了自己孫子的。”比起底氣十足的老人,年輕的小兩口氣焰明顯癟了下來,高太太也坦言,自己壓根就不管孩子,老人已經成了孩子實際的監護人,公婆不聽自己的意見也沒辦法。高太太現在想開了:“要是惹惱了婆婆,人家撂挑子不幹了,自己還真沒精力和能力帶孩子,所以啊,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婆婆愛給孩子報多少課就報多少吧,不用自己出錢出力,現成就好,反正老人也是為孩子著想。”

俗話說,責任和權利是相輔相成的,正是由於孩子平時的照顧離不開老人,甚至連小兩口都在老人那裡蹭吃蹭喝,所以在教子問題上,不少年輕父母還是向老人妥協了。於是,有趣的現象產生了,很多幼兒早教課、藝術課都是由老人負責接送,而且樂此不疲。

年輕父母篤信“放養” 焦慮老人擔心“放羊”

現如今,很多年輕父母擅長通過教育類書籍取經。一些國內外教育專家告訴他們,孩子今後成就如何與智力的提早開發並無關係,與其拼知識,不如觀察孩子,關注他們的興趣,挖掘潛能。於是這些辣媽潮爸們大著膽子“放養”孩子,並宣稱是“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除了受西方教育觀念的影響,“70後”、“80後”父母大多經歷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龍、考試激烈競爭的少年時代,俗話說物極必反,由於不願孩子再被應試教育所壓迫,年輕父母們更願意孩子們自由成長。相反,50後的老人們也是“用事實說話”,他們說:“子女們就是自己手把手按著學出來的,現如今雖然談不上光耀門楣,但至少成家立業,這第三代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肯定得多學多上。”

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影響下,兩代人的“衝突”不可避免,尤其幼兒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退休沒幾年,稱得上“年富力強”,他們對第三代的關注視角也由生活領域向教育領域擴大,除了自身的育兒經驗促使他們“嚴格育孫”以外,旁人的議論詢問也成了老人們焦慮的催化劑。

李大姨退休之前是某中學的數學老師,在別人眼裡,李大姨的小外孫那必須是數學尖子、奧數苗子,可當聽說孩子沒在外面上過任何興趣班、早教班時,親朋的第一反應就是:“李大姨是不是在家自己教孩子啊?”可當得知答案是否定的時,沒有一個人不勸導她趕緊給孩子報班,有些原來的同事還會說:“學齡兒童什麼都不學,是在荒廢光陰,會毀了孩子。”就連李大姨在小區裡遛彎,也經常聽說其他的老人議論自家孫子學了什麼,自家孫女學得如何。雖說兒子兒媳一直跟李大姨強調“放養”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老人也尊重兒女的教育理念,可現在,李大姨不淡定了,不只一次地給小兩口“開會”,提出自己的教育觀點:“放養,弄不好就會‘放羊’,藝多不壓身,孩子應該多學一些。”

淡定父母應褒揚 老人應該多放手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賈曉波

現在這幫75後80後,可以說是受西方教育觀念影響極深的一代人,雖然說自己也是在高考(微博)這座獨木橋上“擠”過來的,卻早已對那樣的單一、枯燥的學習競爭深惡痛絕。而且,這代年輕人,是接受新鮮事物的一代人,無論是教育書籍還是網絡熱點,大多宣傳“讓孩子自由發展”這個教育理念,尤其是西方的教育理念,更是強調“還孩子一個童年”“不對其過高奢望”。這樣的理念,深得75後80後這代渴望自由卻被現實所累的年輕父母們的心。所以,他們的淡定,也是出於其內心深處的渴望的。

不得不說,不焦慮對於教子來說,乃至對於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是社會教育意識進步的體現。只是這好苗頭實在太微小,遠不足以撼動“焦慮”“望子成龍”的主流地位。

而對於家庭來說,家裡有這樣有力、有心的老人絕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不僅解決了年輕父母的很多實際問題,更是對第三代成長成才極為上心,只是今日的教育環境,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明顯不同,高壓環境、唯分數論也不一定就適應將來的社會競爭。

所以如此看來,淡定父母,絕對是需要提倡的、鼓勵的群體。在這裡,想提醒一下忙不迭為孫夥計報班上課的老人們,高壓環境下“逼著學”的孩子確實有成才之人,但是,也不乏“被壓壞摧垮”的反例,當前社會,競爭遠非“一張文憑定乾坤”,有的年輕父母會說:“不讓他參加高考,把他送出國去。”雖然有時這是一句頂撞老人的氣話,卻能反映出一個現實:將來,出路很多,成功成才的路很廣。所以,在這裡,還是要說因人而異。看看自家的孩子到底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沒事兒就願意在家對著鏡子聽著音樂翩翩起舞,那讓她從小練習舞蹈也算因材施教,但讓一個對音樂絲毫不感興趣,也沒有什麼音樂遺傳基因的孩子每週都去練習鋼琴,還強逼孩子考級,那未免就太不近人情且事倍功半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