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後,體內往往還有來自媽媽的各種“抵禦疾病”的抗體,尤其用母乳餵養者,奶汁中還含一定量的抗體。因此,嬰兒在半歲內很少得傳染病。嬰兒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抗體免疫逐漸消退,抵抗力會逐漸減弱和消失,此時若接觸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孩子就容易受一些傳染病的傳染。為了提高兒童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就需要有計劃地按時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保護兒童健康地成長。
預防接種兩種方式
一種是在沒有染病之前,給孩子接種和內服滅活菌苗和疫苗,使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如同戰士平時“實戰演習練兵”一樣,若再受到同種的細菌或病毒侵襲時,機體就有能力殲滅這些入侵之“敵”。接種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屬於這一類。這種預防接種,醫學上叫做“人工自動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種後1~4周左右的時間出現,免疫抗體保持數日至數年,故須反覆接種。
另一種是在已接觸傳染病的孩子尚未發病時,給其注射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將抗體--“援兵”輸入體內,增加消滅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從而防止發病或減輕症狀。這種方法叫“人工被動免疫”,特點是注射後立即生效,但維持時間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適用於緊急預防或治療。
兒童免疫接種誤區
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因此,兒童無需接種有關疫苗。
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這並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獲得對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種也可間接保護那些不能接種疫苗或對疫苗沒有反應的人。如果他們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麼,他們感染上傳染病的機率就會降低。
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種水痘疫苗。
每年大約有9000人因發生水痘而住院,約100人死於水痘,水痘疫苗將使多數兒童獲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這種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長以及以後要否加強劑量還在研究中。
母乳餵養的兒童無需接受免疫。
母乳並不像疫苗那樣可以預防傳染病,母乳餵養的嬰兒可能少患感冒,母乳並不能預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等這樣的嚴重疾病。
即使接種了疫苗,但仍會感染上相關疾病,所以,有人認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這一點勿容置疑,全世界已有數以萬計兒童獲得象脊髓灰質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事物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疫苗對絕大多數人起作用,但對極少數人來講,他們對疫苗沒有任何反應,可以說,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85%以上,不接種疫苗獲得免疫率為零。
百、白、破疫苗可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徵。
將注射DTP疫苗與SIDS聯繫起來,這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實的說法,是因為嬰兒在接受第一次疫苗注射時的月齡為兩個月,這時正好是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高發期。兩者之間並無內在聯繫。
有新聞報道,某些批號的疫苗不太安全。
政府成立了疫苗事故彙報系統(VAERS)專門接受疫苗副反應的報告,然而,VAERS至今未發現那批疫苗不安全。所有疫苗都是在食品與醫藥管理局(FDA)的監管下生產出來的,生產設備定期接受檢查,每批疫苗都經過生產廠家安全測試。
一次接種一種以上疫苗對兒童有危險。
多年的經驗與研究證明用於兒童期常規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效果安全,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引起的副作用,不會比每種疫苗單獨接種時大,如果放心不下的話,可與醫生商量,分開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