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員工的幾個管理誤區?

一, 真不能硬性要求?

誰都不喜歡被硬性要求,當然得要分是什麼性質,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規矩,例如尊重他人,不攻擊他人,遵紀守法,不搬弄是非,工作中的保持紀錄,信息確認,分類歸位等規矩,這是一定要,這不僅僅是企業的要求,而是一個社會人基本的做人做事準則。這些基本規矩都做不到的員工,留在企業也無價值,並且還會汙染其他員工。

而對於一些企業內部所制定的意識形態,例如企業文化,各類信仰,效忠企業,企業精神之類,則沒有必要強迫員工接受,員工能接受是最好,不接受也不強求,畢竟現在個人價值觀是多元的,沒必要硬性要大家接受企業所制定的價值觀。筆者接觸過的某運動品牌大區經銷商,老闆信佛,逼著眾員工集體信佛,逼走許多90後,然後老闆說90後不好管呀。

二,沒有規劃怎麼辦?

90後員工缺乏規劃意識,那怎麼辦?順著他們?那隻會更糟糕,沒有基本規劃的員工更容易陷入茫然狀態,對工作中的障礙和困難沒有心理準備,更容易出現隨意性離職。

所以,員工自己沒有規劃意識,作為僱傭的企業方,就要主動來幫助員工導入規劃意識,至少,可以為員工提供一年度的職業規劃模板吧,可以做職業規劃示範給大家吧,可以有選擇性的幫助部分員工作職業發展回顧吧,員工的職業規劃意識淡漠,就更需要人事部門主動介入,主動幫助。若是員工自己沒規劃意識,企業也不幫一把,結果自然是更糟糕。

三, 沒有責任心怎麼辦?

從表面上來看,90後對企業對工作沒有責任心,這導致做事不認真,不肯吃苦,不願意承擔壓力,對困難的躲避思想嚴重,即便企業再三強調責任心如何如何也沒有用。

怎麼辦?換個角度想一想:

1, 員工對企業沒有責任心,那麼他們對誰有責任心?

2, 企業若是沒有辦法讓員工建立對工作的責任心,那麼誰會讓員工重視對工作的責任?

答案是:父母。

在這個問題上,需要藉助員工父母的力量,通過與員工父母的關係建立(家長福利品,定期餐聚,家長參與員工活動,優秀家長評選,家訪)等等,來間接的實現員工對工作的責任心建立。

畢竟,大部分員工對自己的父母還是有責任心的,同時,我相信大多數父母是希望孩子做好當前的工作,並且是穩定在這裡的,也就是要有對工作的責任心。

讓員工對工作有責任心,企業有這個願望,家長有也這個願望,兩者合力,應該有許多辦法和策略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

四, 針對90後的系統培訓

既然知道90後的員工變動因素大,存在隨時離職的可能,那麼,就更要在培訓體系上進行改良,一是培訓分類型,二是培訓方式的改良。

在針對90後員工的培訓體系方面,可考慮進行如下調整:

1,充分考慮到90後員工的不穩定因素,及培訓成本的回收問題,應將培訓分類型,對於新入職的員工,得要有對應的入職快速培訓體系,既是在幾天的時間內,對新進員工進行密集的集中培訓,讓新員工在短期內迅速掌握基本工作技能,在轉正後,再啟動在職的中長期培訓體系。

這種集中型的入職培訓,一方面讓新員工快速熟悉工作,初步保證培訓成本的回收,另一方面,也可同步測試新員工的學習能力,若學習能力差的,可迅速淘汰,避免傳統做法中,先讓員工上崗,然後慢慢培訓,等一兩個月時間,才發現員工學習能力差,再淘汰,對員工和企業來說,都是損失。

2,
培訓的形式,也要針對90後的員工特性做些改變,從單向的技術灌輸型,改為多向的技術交流型,內容形式應突出通俗化和趣味性,注重新員工學習興趣的培養。

3, 絕大部分技術是可以量化的,可以量化的內容就是可以白紙黑字體現出來,除了常規的現場培訓,還可製作書面技術手冊,發放給員工,方便員工的自我學習。

4,
對於員工的壓力承擔能力,在入職培訓階段就要導入,能承受的就保留,無法承受的,在入職訓練階段即可直接淘汰,免得在入職後期才發現該員工的壓力承受能力差。

五, 招聘模式的改變

傳統的招聘模式是現招現用,直接招聘之後就是直接上崗入職,這種招聘模式首先是無法保證招聘進度,並且,招聘到入職的間隔很短,根本無法實現對員工的深入瞭解及磨合工作,先招進來再說,待發現不合適,要麼員工自己主動離職,要麼公司主動辭退。

從人力資源整體來考慮,應啟用儲備式招聘體系,既是將招聘和入職工作分開,將招聘,面試,就職意願溝通,崗前培訓,職業規劃設計,內部磨合安排,短期性臨時工作等工作先做,經過初步驗證的員工,進入儲備員工庫,並不直接入職,當然,儲備員工仍然可保持在其他公司的正常工作,只是抽調業餘時間參與面試,崗前培訓,短期臨時工作。待公司的人力缺口出現時,再從儲備庫裡選拔對象,再次溝通和確認後,上崗入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