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如何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大學?

高考志願怎麼填很大程度決定了考生今後的人生走向,面對眾多的專業和高校,考生應該怎樣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更適合自己,什麼樣的專業讀了不後悔?我為考生們理性填報高考志願支招。

每一所大學都有她獨特的氣質和性格。大學文化,是大學思想、制度和精神層面的一種過程和氛圍。在分數夠到之外,考生其實應該想一想你更喜歡和怎樣的大學“相處”。四年,甚至更長時間,怎樣的選擇才能讓你的青春在終將逝去時仍然心情激動、無怨無悔?

同層院校,優先選專業

記者:對於考生來講,當心儀的專業不在心儀的學校,該優先專業還是學校?

李振鍵:考生如有比較明確的專業特長和成長志向時,可優先選擇專業;但如果尚未有清晰的定位時,可優先選擇學校。在選擇學校時,應著重參考學校的歷史沿革、辦學特色;學術水平和本科教學水平;國際化教育程度;畢業生就業情況,校友分佈和發展情況等。

王化深:不同檔次的學校以選擇學校為首要考慮問題,同檔次學校應首先考慮專業。所謂不同檔次和同檔次如果按高考分數區分應在五十分左右。以北京地區高校為例,清華、北大、師大和人大應為一個檔次,而北郵、北航、北理、北交及北科等可以作為一個檔次考慮。看上去同檔次學校之間有分數差距,但卻不可填報在一份順序志願中。

沙淑清:有人認為選一個社會需求大的專業比選一所名牌大學更為重要。我認為,考生首先要選擇一個相對層次較高的院校,在層次相當的院校中,主要是首選專業。

蔡榮生: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學科建設水平是大學水平和聲譽的集中體現。一所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之所以享有崇高的聲譽,具有一批優勢的學科是必然條件。考生選擇一所大學,並不僅僅是選擇在哪裡接受什麼樣的專業教育,更重要的是選擇和接受這所大學的文化。

將來就業及深造時沒人去查你的高考分數

記者:除了清華北大這樣的幾所學校之外,適合學生分數的往往會有一批高校,在這些高校之間該如何選擇?或者說根據哪些因素來權衡定位自己的目標?

王化深:各校高考錄取分數線由其辦學歷史、綜合實力形成,但更為重要的是其社會認可度,有些學校雖然分數高一點,但就某些專業而言社會並不認可,而某些學校綜合實力弱一點,但其若干個專業卻被社會追捧。若為滿足某些家長以及社會的虛榮心,在可能的情況下選擇一個高檔次的學校可以理解,比如能上清華不上北交。但是在一個檔次內,去選擇高几分的學校而不選擇優勢專業則是得不償失,萬不可取。道理很簡單,雖然按高考錄取分數線確實能看出綜合實力的差距,但在就業及深造問題上則沒有人去查你的高考分數,而只是看你是哪個學校的哪個專業。國內外高校及社會人士都會有相同認識。而大學畢業後就業深造則是考生首要考慮的問題。

選擇學校要重點關注學校的辦學歷史、優勢特色學科、師資隊伍,實驗及教學平臺和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不要只憑感覺來定位。某些學校具有很好的歷史、傳統、校風、教風和學風,在某些行業具有獨領風騷的作用,在國內外都得到認可。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學生只根據校名就判斷這個學校是如何如何,卻不知這些學校還有一些具有相當優勢的學科和專業及其他專業。建議認真閱讀該校招生簡章和上網瞭解該校全部真實情況。

選擇學校時“稍保守”一點,以“把握比較大”為宜,不要僅憑自己曾經一兩次考出過能“搭上”某較高層次學校的分數,就要“衝一衝”。實際上冒這樣的風險毫無意義,大學畢業不一定是許多學生的學習終點,要考研等深造,且經過努力要比用高考進名牌大學容易得多。相反,一味無把握的追求名牌大學目標可能會導致一般大學都難進的後果。建議選擇“還算滿意”的大學。這樣,填報第一志願學校會很輕鬆,自己也不會有太大壓力,考試會發揮很好,可以進這所大學的較好專業。

蔡榮生:一所有生命力的一流大學,永遠是開放和包容的,當然也有自己的脾氣秉性,每所大學所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理念不一樣。在分數適合多所高校的情況下,應當先了解各校的文化底蘊,傳承的精神和人才培養的理念,熟悉各校的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結合個人的專業興趣和發展方向選擇適合的高校。

李振鍵:無論從繼續深造或者進入職場,大學等學術機構或者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本科學歷出身。甚至有些城市或企業在接收畢業生就業時實行差別待遇,如果有多種選擇時,首選考慮選擇“985工程”等重點大學。

服從專業調劑,以降低退檔危險

記者:報志願的時間全國基本上分為考前、考後分數出來前,分數出來後這三種,考生分別應該參考哪些情況,怎樣考慮,才能避免與自己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

沙淑清:目前實行考前填報的省市只有北京和上海。一般來說,考前報志願需要考生結合歷次模擬考試成績,綜合分析評價自己的實力進行填報。估分填報志願涉及到一個“技術”問題,那就是估分必須嚴格控制誤差範圍,儘可能做到準確。

目前大多數省市實行出分填報,出分填志願同樣存在很大風險。因為考生雖然知道了自己的分數,甚至在全省的排名,但卻不能掌握到比自己分數高的考生都報考了哪些院校,知己不知彼。無論哪種填報方式,本質上區別並不大,最終都是要靠考生本人的實力。

李振鍵:對於實行非平行志願省份的考生建議採取略微保守的方式選擇高校,而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省份的考生可在第一順序學校填報最心儀的、分數相對高的高校,接下來順序依次選擇分數相對低的其他幾所高校。

蔡榮生:填報志願既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又要冷靜、慎重。應先詳細瞭解心儀的學校近幾年的錄取情況,包括錄取分數和招生計劃數,學科建設和感興趣的專業等信息,並向大學的招生部門詳細瞭解當年的招生政策。考前和估分報志願的模式下,主要參考模擬考試成績的省(市、區)排名,而出分報志願可以根據高考成績和各校招生計劃數諮詢。無論何種方式,建議考生選擇服從專業調劑,以降低退檔危險。

“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

記者:有的地方實行平行志願填報方式,認為這樣可以最大可能的“不浪費學生的分數”,但是有的人認為平行志願實際上要起到這個作用很困難,您怎麼看?

蔡榮生:對於單個學生來說,“平行志願”填報志願方式表面上看減輕了考生報考志願的壓力,但從實際報考的情況來看,平行志願激發了考生冒險意識,更容易造成“扎堆”現象。同時,平行志願大大強化了高考分數的作用,填報志願成為考生持分數“待價而沽”的“等價交換”,考生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分數能夠填報哪些學校,而忽視了對高校的理性選擇,更多地追逐熱門大學和專業,而忽視了大學和專業與自身情況和發展潛力的匹配。考生一旦被退檔,一般會成為死檔,只能進入下一批次的學校進行錄取。

李振鍵:平行志願在選擇高校的角度,相對較大的發揮了分數尤其是高分的作用;但是在學生選擇水平相近高校的同時,限制了他們選擇專業的機會,容易出現選擇了略微較強高校較弱專業,而無法選擇略微弱高校的最強專業;但是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來看,這個最強專業通常要比那個較弱專業發展要好。

沙淑清:平行志願可以使考生填報志願少一點僥倖心理,不用擔心考試分數和學校的層次嚴重不符。

考生要把相關專業實力比較強,且自己分數有希望達到的院校放在前面,然後按興趣類推,而不僅僅是按分數類推。在此基礎上,可以採取“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策略,即:學校志願之間要拉開一定的梯度,“衝”的是自己有希望能上的學校,“穩”的是自己有較大把握能上的學校,“保”的是自己一定能達到的學校。

平行志願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平行志願的直接後果,就是考生分數“扁平化”,大量考生分數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區間段,這時如果考生所報專業非常集中,肯定會有一些考生的專業志願無法滿足。不服從專業調劑,就只能被退檔。而因為平行志願只進行一輪投檔,被退檔的考生再沒有投檔的機會,只能根據院校的缺額情況再填報徵集志願。但徵集志願時院校的可選餘地非常小,可能會導致考生失去此批次的錄取機會,落選到下一錄取批次。

專業, 大學, 學校, 考生, 志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