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誤區?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在牙齒保健上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多,大家對口腔疾病及其治療和修復的疑惑也隨之增多。

工具/原料

漱口水

方法/步驟

誤區一:漱口水已經可以替代刷牙?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嫌刷牙麻煩常用漱口水來代替,程斌教授並不贊同,“漱口是輔助措施,簡單的飯後飯後漱口可去除口腔內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但不能代替刷牙。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藥物漱口液只用於牙周潔治和手術後,不能作為日常口腔護理用品,不能長期漱口,以免引起口腔正常菌群失調和抗藥性。”

誤區二:用牙籤取出塞在牙間的食物好不好?

牙與牙之間的間隙即為牙間隙,最易滯留菌斑軟垢,刷牙時刷毛難以進入,如何做好牙間隙清潔,目前大多數人使用牙籤,程斌教授建議,牙籤只適用於牙齦退縮、根面暴露、鄰間隙大的部位,若使用牙籤用力過大易損傷牙齦。日常刷牙時配合使用牙線、牙間刷清潔牙間隙,可以更有效清潔牙菌斑。

誤區三:無糖口香糖作用有多大?

廣告上常說,飯後嚼幾顆無糖口香糖有利於口腔健康,對此,程斌教授指出,的確研究表明,咀嚼無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減少食物殘渣及菌斑,並促進牙釉質再礦化,從而起到防齲作用。

誤區四:梨益齒、棗傷齒?

在民間流傳著“梨益齒、棗傷齒”的觀點,這種說法是否準確,程教授說道,至今仍無研究明確證實“梨益齒、棗傷齒”的觀點,梨的果肉呈顆粒狀,咀嚼時可以對牙面產生機械擦洗,對清潔牙面菌斑、按摩牙齦有一定的幫助。然而梨亦含酸、含糖,若吃完不注意清潔,同樣易於患齲;紅棗雖含糖量高,質地黏膩,不易清潔,但只要吃完做好口腔清潔,便可有效降低致齲風險。

注意事項

含有脂類、某些蛋白質(如酪蛋白)、礦物質(如磷、鈣、氟)、維生素D食物具有防齲作用;生鮮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咀嚼時對於牙齒表明有摩擦清潔作用,對於降低齲壞風險有一定的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