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郵電部郵票發行局發行了新中國第一種小本票,封皮採用原郵票作者萬維生專門繪製的童話圖案,內貼兩套T5l"咕咚"郵票。該小本票發行量為10萬本,在目前已發行的所有新老本票中最少,僅為佔最低發行量第二位的"兵馬俑"小本票的約20%,最高發行量"蛇"小本票的4%,加之在發售初期的1980年,人們對小本票這種形式並不重視,撕下甚多,故"咕咚"小本票目前的存世量大約不會超過2萬本。這種低存世量、高配額差是"咕咚"小本票升值和當初被造假者作為偽造對象牟取暴利的原因。
在老本票中,"咕咚"小本票是唯一的一種所貼郵票與其原票形式完全一致的品種。也就是說,只有"咕咚"才能只需有一個外殼封皮,就可貼上原郵票成為小本票;而其他17種則均無法做到這點。顯然,只有"咕咚"小本票才容易偽造。
封皮容易偽造,偽品利潤極高
"咕咚"小本票封皮系單色印刷,工藝簡單。容易被偽造,每本成本極低,按當時價格僅為0.5-1元;而一本保真的本票,在當時市價已在1000元左右。上千倍的利潤,確實具有巨大的誘惑力。但目前由於尋找製造造假咕咚紙源非常困難,要重新制假已不太可能,所以,幾十種假本版本製造都發生在很多年以前。
一、"咕咚"小本票封皮的生產工藝和流程研究
研究其封皮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對它的真偽鑑定有著重要意義。為便於描述,將蓋有流水號的首面定為封面,內頁分別為封二和封三,背面稱作封底。根據該封皮的印刷特徵分析,我們有理由認為它是採用鋅版腐蝕、凸版印刷、單色。根據萬維生設計作品展覽所示印樣,證實一個印刷全張為大16K,全張的三個邊留有0.2cm左右的無圖印刷空白。根據小本票封皮的色澤分析,可能在印刷後期,當紙不夠用時,又用了另一批紙。這種紙的顏色較前一批略深,但數量明顯少於前一批,從出現的頻率看,大約只佔l/5,根據80年代初期大中型印刷廠的設備分析,很可能採用四開一回平臺式印刷機,只需半天,即可全部印畢。當印好的全張從印刷機中出來後,還要經過以下幾個工序:
1.壓線和裁切:從平滑的小本票內折線可推斷,實際生產中,是將印好的全張先置於壓線機中壓出中間摺疊線,將其徑向對析後,再橫向裁切,成為4冊小本票(經裁切後,僅留有封面的空白);10萬冊的本票則只需2.5萬個印張。如果是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鋅版,只需用一塊即可完成,所以亦不會存在不同版模間的區別。
2.蓋流水號:由兩種位數不同的號碼機加蓋,一種為3位數的,另一種為4位數。3位數的有兩種字體,其中一種字體較寬。4位數的千位數必定是"0"。3位數的本票數量明顯多於4位數,約為其3-4倍;故可 推斷為3臺以上的3位數號碼機和一臺4位數的號碼機分組同時加蓋。由此可從理論上推導出同編號的小本票應有75-80本。經對真品"咕咚"小本票封底的觀察。發現90%以上在封面所蓋號碼相對應位置上染有不同清晰程度的藍色;有些封底明顯地粘印了反向的號碼,說明加蓋號碼時是將一整格摺合好的小木票依序號逐個加蓋,未乾的號碼粘印在前一本的封底上了。
3.貼郵票:將一疊郵局全張郵票去掉上下邊,撕成5個雙連。由幾組連號本票的貼票形式得知,同組連號的本票系貼用同一票位的郵票。正常的本票的粘貼面積不大,僅為票邊的一小部分,往往並不很牢。
4.四拼圖:很明顯右邊有0.2cm左右的一般就是2.3.4圖,這也是許多人鑑別咕咚本真假的經驗之一,成功可能性非常之高。一圖右邊基本沒有出現空隙。另外,判別1.2.3.4圖除了以上鑑別方法之外,一般就是看右邊的“中國人民郵政”的人字,人字再多一點也就是靠右邊的民字露出了一點的就是1圖,出現人字較完整的是2圖,人字只有一撇的是3圖,人字完全沒有的就是4圖。
二、真偽"咕咚"小本票封皮的鑑別
1.紙質和顏色 :
真:淡黃色(黃中帶白),較厚且質地緻密,重量每平方米500克,平均長9.97cm,寬6.65cm,經對100本的重量(連票)進行統計學的數據處理,得出每本平均重4.526克,誤差0.0912,統計結果為,重量範圍在4.347-4.705克(堤示:在此重量範圍之外時,應考慮有偽品的可能)。
偽:多為淡黃色,其中大部分的紙重克數和每本重量與真品相比差別並不明顯,差別無顯著意義。但也有少數超出重量範圍,往往為上限。
2.印刷質量:
真:線條十分清晰、平滑,即便是在細微處也決不含糊,如"定價"、"元"等。
偽:線條不清晰、不平滑,有變形現象。上述細處明顯不清,較模糊。
3.封面右邊圖案空白:
真:絕大多數(約90%)在封面的右邊緣有0.2cm左右寬的空白處,而上下邊及封底左邊邊緣則無此空白。
偽:在上述封面處無空白。但也有少量的在下邊緣出現印刷空白。
4.加蓋號碼:
真:使用標宋體數碼,其中"4"極具特點。由於同時使用兩種號碼機。故出現兩種不同字形的數字:一種較寬、一種較窄,以"3"、"8"等較為典型,但仍然為同種字體。
偽:使用數碼字體較亂,其中的一部分與真品十分相似(提示:如果數碼字體字形與真品不同,則必假無疑;如果4位數碼的千位上不是0者,也可肯定是偽造品。曾見有一種偽品出現了5位數碼,顯然是一位沒有動腦子的造偽者所為)。
5.郵票印跡
真:封二、封三處均有郵票邊齒的印跡,尤以封二左邊明顯。這是出於封皮內的郵票長時間處於壓力而作用於封皮表面所留下的印跡。
偽:大多數的偽品沒有這種現象出現,但這不能判定真偽的有力證據,只能作為必要時的參考。
6.印刷壓痕:
真:封面正中的圓方形兔子圖案和其下方的",,"會很清晰地凸出在封二的相應位置上,雖然這是凸版印刷的特點,但由於紙太 厚、不一定都能在紙上反映出。當壓力不夠時,封三上的凸印就不易觀察到,但封二的方圓形外框和右邊的",,"則均可見到,由此推斷,這種現象是因為該印版不平或在此處所墊的紙板較厚,使局部壓力增大所致。
偽:多數無此印刷壓痕,少數亦有,但該品封二、封三的壓力一致,壓痕深淺無變化,說明不是同機同批所印,偽品無疑。
7.中間摺痕:
真:呈細長直線形,中間凸起,較緻密,兩邊平滑,是因經摺痕機加工所致。
偽:多數為不規則多分支帶狀,中間不凸起,明顯是因為缺少摺痕工序(因小廠往往無此設備);另外也有中間凸起的直線形,但卻顯得十分粗肥、疏鬆。
8.粘印:
真:無封面全圖粘印現象,因為正規印刷廠會將出現粘印的印張作為廢品棄去。
偽:少數有此現象。
9.貼票:
真:大部分貼於封三,且呈一定的排列規律(即在所貼雙連票中,上面一套票應為單數票位),同組加蓋的流水號,所貼郵票的票位一致。貼票並不很牢。
偽:也有見貼於封二的,也會偶而無規律的排列組合。由於擔心不牢,往往大面積地使用膠水,粘得很牢。
10.封四加蓋數碼粘印
真:幾乎都有這種藍色序號的粘印痕,但有明顯的深淺不一。
偽:幾乎都沒有上述印痕。
以上10點,以第2、4、6、7、10為主要鑑別點,其餘5點可作參考。
三、儀器鑑別的研究
用紫外光燈(r365nm)分析時,在這種強度的光源下,真品的封皮呈暗棕黃色,無熒光反射;而各種的偽品封皮都呈不同強度的亮藍色,有強烈的熒光反射,區別十分明顯。這是由於真品採用的是一種質量較好的無熒光紙,而偽品往往採用的是那些成本較低的有熒光紙。另外,造紙過程中的特殊工藝處理,也會對熒光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偽造這是很難掌握這一點的。所以就目前而言,按此種方法鑑別真偽,十分可靠,簡直可以不花費什麼力氣。
P
原作者: 郵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