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勻稱是現代人體美的重要特徵之一,構成體型的生物學基礎是骨骼、肌肉的形態和脂肪的積累程度等三大因素,三者比例協調是體型勻稱的基礎。肥胖是指人體脂肪的過量儲存,表現為脂肪細胞的增多和細胞體積的增大,即全身脂肪組織塊增大,與其它組織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種狀態,常表現為體重增加,超過了相應身高所確定的標準體重。
方法/步驟
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
體重指數(BMI)=個體的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該指數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標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標準:正常人的BMI為18.5-24.9,BMI≥25為超重;BMI≥30為肥胖。而我國常用的BMI標準為:BMI的正常範圍是 18.5-22.9,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現在BMI指數不僅用來評價肥胖,在許多與肥胖有關疾病的死亡危險判斷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暫不詳述。
超重百分比
理想的體重可以通過公式來計算,最常用的公式為:標準體重(kg)=身高 (cm)- 105或100(女性),超重百分比=(實測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X100%,根據上述兩個公式計算得出的超重百分比在20%-30%之間為輕度肥胖;超重百分比在30-50%之間為中度肥胖;超重百分比大於 50%為重度肥胖。肥胖者的骨骼、肌肉和脂肪含量比例失調,大大影響了體型美。
標準體重(理想體重,IBW)
Broca法: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男性×0.9,女性×0.85。
簡易計算法: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cm)
一般實測體重低於標準體重10%,為消瘦;實測體重在標準體重的±10%以內,為正常,實測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而小於20%者,為超重,實測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為肥胖。
目前評估肥胖最簡便而最常用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
BMI = 體重(kg)/(身高)2(m2)
國外診斷標準為:25為正常上限,25~30為超重,≥30為肥胖。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在24萬人資料的橫面分析和7萬多人的前瞻性分析的基礎上於2001年提出了“中國成人體重指數分類的建議”,認為中國人BMI在18.5~23.9為適宜範圍,24.0~27.9為超重,28.0以上為肥胖。由於體質指數是按體重與身高的關係計算的,對於骨骼較粗和肌肉比較發達者就無法依據這一標準進行診斷,必須參考其它檢測方法。如體脂百分率(體脂百分率測定(F%):F%=(4.570/D-4.142)╳ 100% 。D為體密度,對於成人男性D=1.0913-0.0016 ╳ X 女性D=1.097-0.0013 ╳ X X=右肩胛角下皮皺厚度(mm)+右上臂肱三頭肌皮皺厚度(mm),成人男性F%=15%,超過25%為肥胖,女性F%=22%,超過30%為肥胖)、腰髖周徑比值、皮膚褶厚度測定等。
腰圍(WC)及腰髖周徑比(WHR)
腰圍是衡量腹部肥胖的重要指標,《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與控制指南》將腰圍的測量方法規定為:讓受試者直立,兩腳分開30~40 cm,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1mm的軟尺,放在右腋中線胯骨上緣與第12肋下緣連線的中點(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環繞腹部一週,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在正常呼吸末測量腰圍的長度,讀數準確至1mm。WHO規定亞太地區,男性腰圍≥90 cm(2尺7寸),女性腰圍≥80cm(2尺4寸)即為肥胖。
髖部周徑是指臀部最大周徑,腰髖周徑比(WHR)男性>0.9, 女性>0.85即定為中心型肥胖又名內臟型肥胖。
另外,平臥時腹部的高度超過了胸骨的高度也可診為肥胖。
皮膚褶厚度測定
常用測定部位為肱三頭肌和肩角下肌部位,兩者之和大於51mm(男性)、70mm(女性)可認為是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