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牡丹和芍藥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蟲危害,發生病蟲害的牡丹苗植株,葉片常常佈滿病斑或邊緣枯焦,枝條瘦弱,根系腐爛成殘缺,嚴重者甚至少開花或不開花,植株生長髮育遲緩,還會影響根皮的質量和產量,若不及時防治,也將影響到其它花卉。因此,在鄭風牡丹園牡丹與芍藥的栽培、管理過程中,瞭解它們的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1.灰黴病
該病發病時間短,並由風傳播,危害很大。
(1)症狀 幼苗基部出現褐色水漬狀斑,幼苗逐漸凋萎並倒伏。葉片侵染後產生褐色、紫褐色水漬狀斑,有時具不規則輪紋,以葉尖和葉緣較多。病部產生灰色的黴層是該病的突出特點。灰黴病屬真菌病害。
(2)發病條件
持續低溫和潮溼的氣候是該病的主要誘因。以春季和6~7月花期結束後為發病盛期。株叢大而繁密,氮肥過多也易發病。
(3)防治
①及時發現並清除患病部位,拔除病株並及時銷燬,注意不要汙染健康植株,對接觸過病株的工具也要及時消毒。
②一旦發病,可進行化學防治:用1%等量式波爾多液,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氯硝銨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③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雨後及時排除積水,並鬆土鋤草。新購的牡丹苗木之前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泡10~15min,重病區要實行連作。
④秋季摘除枯枝落葉,並及時摘除病芽、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
2、葉斑病類
A.紅斑病
紅斑病也稱葉斑病,牡丹發病較少,以危害芍藥為主。
(1)病原 牡丹枝孢菌:真菌病害。
(2)症狀
為害葉片、植條、花器、種實等部位。病斑最初在葉片上下表面出現,褐色,近菌形,斑緣不明顯,嚴重時葉片扭曲,乾枯。潮溼多雨的天氣可見灰綠色的黴層,莖和葉柄處的病斑長條形,中央開裂,病部易折斷。花器上的病斑嚴重時引起花瓣邊緣枯焦。
(3)發病條件
溫暖多雨的氣候,施用氮肥過多,栽植密度過大而導致通風不良或病株滯留都會引起或加重病害。春、夏兩季發病盛期。
(4)防治
①及時徹底清除病株,早春萌發前噴50%多菌靈600倍液或3°Be石硫合劑,殺滅植株及地上病菌。
②早春芍藥萌發時,在地上鋪薄膜,邊緣用土壓嚴,可防止病原物擴散,並加速病殘體腐解。
③發病後可噴160-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10~15天一次;或50%多菌靈1000倍液,65%代森鋅500~600倍液,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天。
④加強牡丹苗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栽植密度,適當施用氮肥,多施複合肥和有機肥。
⑤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B.輪斑病
又名白星病,是常見的牡丹病害。
(1)病原
①芍藥尾孢②黑坐尾孢
(2)症狀
葉片受害最重。初期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小點,逐漸擴大為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褐色,並可見明顯的輪紋,上面散生許多細小的黴點,以病斑中央最為密集。葉緣和主脈附近的病斑多呈半圓形。病重時整片葉片枯焦。
(3)發病條件
多雨潮溼的氣候,低窪易積水的地勢,通風透光不良及栽植密度過大的生長環境,皆宜引發該病,是牡丹生長後期主要的葉部病害。8~9月為盛發期。
(4)防治
①生長季節進行化學防治:用1%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發病後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1~2個月。
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種植密度,並注意通風透光。
③預防疾病發生,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C.輪紋點斑病
又名葉灰斑病,對牡丹、芍藥均有危害,但不及前兩種常見,是一種真菌病害。
(2)症狀
葉片上形成較大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可達5mm以上,可見明顯的同心輪紋,呈灰褐色,中部有許多黑色小黴點呈輪狀排列,危害嚴重時,病斑破裂、穿 孔。
(3)發病條件及防治
同牡丹輪斑病。
牡丹炭疽病
(1)病原
一種炭疽病菌:屬半知菌亞門。
(2)症狀
為害葉片、葉柄及頸部。花後在葉面出現褐色小斑點,並逐漸擴大,並受葉脈的抑制菌呈半黴圓形,黑褐色,到後期病斑中部轉化為白色,邊緣紅褐色,並開裂、穿 孔,斑上散生許多黑點,在潮溼的條件下,可見紅褐色的粘孢子團,莖和葉柄上也會出現略凹陷的、菌形的長條斑,染病的莖常扭曲,若嫩莖發病則會很快死亡。芽 鱗和花瓣受害常會造成幼芽枯萎和花朵畸形。
(3)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多露,栽植密度過大易引發該病。
(4)防治
①生長季節進行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70%炭福美500倍液,或1%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倍液,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1~2個月。
②預防疾病發生,減少侵染來源:早春噴灑3°Be石硫合劑,或50%多菌靈600倍液。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
根腐病
(1)病原
主要為腐皮鐮刀菌,另有鐮刀菌屬其它種和蜜環菌的複合侵染。
(2)症狀
春季牡丹、芍藥展葉後症狀即可顯現。地上部分長勢衰弱,葉片失綠、發黃、泛紅,嚴重時枝條和葉片枯死,若不及時防治,將導致整株死亡。挖掘病株時,常可見根部全部或部分發生腐爛呈黑褐色,並可見蠐螬啃食的痕跡。
(3)發病條件
田間積水和潮溼的環境發病較多,重茬地也常大量發病。土壤地下害蟲嚴重時,根部的傷口也使病菌易於侵染。牡丹種苗種植時,帶土坨移植者也易發病。
(4)防治
①加強對蠐螬防治,秋季翻土壤前,每畝撒施呋喃丹或甲基異柳磷3~5kg,翻耕時翻入土壤,種植穴內也要施入同樣的藥劑3~5g,出現成蟲及成蟲羽化盛發期注意防治成蟲。
②栽植栽植牡丹苗前,先經晾晒,然後裸根放入可溼性甲基託布津600~800倍液和1000倍的甲基異柳磷混合液浸泡2~3min後再行種植。
牡丹紫紋羽病
俗稱“黑疙瘩頭病”,是危害較嚴重的牡丹病害之一,屬根部病害。
(1)病原
桑卷擔菌
(2)症狀
發病時,接近地面的根莖處及根部覆有棉絮狀紫色或白色的菌絲,受害部位初期呈黃褐色,後期轉為黑色。老根腐爛,不生新根,地上部分枝條細弱,發芽遲、葉變小,最後自上而下乾枯並死亡。
(3)發病條件
不限季節,隨時發生。初夏雨季為發病盛期。新開墾的土地及低窪潮溼地,或因施用生肥、重肥不當,也會引起此病。
(4)防治
①3~4年輪作一次,注意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勢,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料,避免肥料直接基礎根部。
②及時拔除病株,也可用刀刮除腐爛部位後用4~5°Be石硫合劑,或1%硫酸銅消毒後栽植,對病株周圍的土壤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③秋季用分株法繁殖牡丹苗時,將根部用1%硫酸銅浸壤3h,或用石灰水浸泡0.5h。用清水洗淨後栽種。
④發病初期用5%代森鋅1000倍液澆根部,每株500~1000ml,澆後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