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語文"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翻譯,賞析?

  這首《如夢令》也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後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遊玩的情形,那些場景在她的腦海中一再出現,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

  

  【原詞】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註釋】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溪亭:溪邊的亭子。

  沉醉:大醉。

  興盡:遊興得到滿足。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裡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驚:驚動。

  起:飛起來。

  鷗鷺:鷗本指海鷗,鷺即鷺鷥,這裡泛指水鳥。

  【翻譯一】

  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翻譯二】

  依舊記得經常出遊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時分,但是喝醉而忘記回去的路。一直玩到興盡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樣才能劃出去,船兒搶著渡過,卻驚起了一灘的鷗鷺。

  【簡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賞析】

  中國向稱詩歌的王國。在詩國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閃爍。才華橫溢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時代,便已側身於這繁星之群,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稱讚李清照說:“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

  《如夢令》詞,就是她早期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名作之一。

  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圖,描繪她一天去溪亭遊覽,飲酒觀景,直至日暮才興盡而歸。詞中亭臺、小溪、流水、夕陽、醉人,誤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形象可感,妙趣橫生,讀來叫人讚歎不已。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一開頭,以“常記”二字起領,說明所敘的是往事的回憶。這兩句著重交代往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一個“常”字還暗示這件往事留給人的印象不可磨滅,難以忘懷,值得時時回味。至於難以忘懷的具體情景,沒有直接寫出,而用“沉醉”到“不知歸路”的程度,讓讀者去想象那憨直的情態。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接寫“不知歸路”的奇異景象。在沉醉未醒、意態朦朧之中,任“回舟”盪漾,不知不覺又“誤入”一個新天地:斜陽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葉田田,清香飄溢。這幽美適意的境界,使人愛,使人醉,使人流連忘返,又怎捨得讓“回舟”早早地去喚醒遊人,尋路而歸呢?正在這進退不便、左右兩難之際,詞人即從醉意迷濛之中驚醒。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便寫醒後渡“回舟”的有趣境況。還想在這藕花世界流連欣賞,但已暮色蒼茫;要想盪出這“藕花深處”,卻又無路可通。在焦急中,不自禁地發出了“爭渡,爭渡”(“怎麼渡,怎麼渡”)的呼聲。不料,這幾聲婉轉的“爭渡”,卻驚動了棲息於湖邊的水鳥,“呼啦”一聲,騰空而飛。暮色蒼茫的天空,突然出現一群雪白的鷗鷺,與湖面碧綠的蓮葉、火紅的芙蕖交相輝映;寧靜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聲鳥聲和水聲的交響樂章。這是一種多麼動人心絃、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和李清照的其他名作一樣,這首詞,歷來為人稱道,久傳不衰。從其內容來說,人們幾乎一看便知。但其表現的藝術技巧,卻別具風格,使人驚歎,特別令人歎賞的是那詞的意境的新奇感,描敘的婉曲性,語言的通俗化。

  李清照對於詞境的開拓,對於生活中美的發現,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生活中的素材,一到她筆下,就好像純白的日光透過三稜鏡,而顯現出色彩繽紛的絢麗世界!讚美大自然的山水田園之作,前人不知寫過多少優美篇章,而李清照在這首《如夢令》中,卻出人意外地把一剎那間美的感受,寫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在這有趣的故事中,有人物,有場景,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讀後不僅使人覺得歷歷在目,栩栩如生,而且使人感到情深味永,新奇可喜。

  詩貴含蓄。詞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抒情詩,通常更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字面不涉及本題,正意卻要溢於字裡行間,亦即所謂“只見眼前景,口頭語”,卻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夠“使人神遠”。在這一點上,這首《如夢令》,也是獨得其妙的。全詞所寫是夏日遊飲歸來途中的一個片段,著重寫的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瞬感受。但對這片段和瞬息,卻不是正面出之,而是通過回憶表現的;但回憶又不是信手直寫,而是藉助於醉態表現的;對於醉態的描寫,也委婉有致。寥寥六句,一句一個畫面,一句一個境界,一境推進一境,層次曲折起伏。詞的末尾,在似乎無意跌出的新境中戛然而止,彷彿使人感到遊人剛剛從酒醉之中醒來,卻又醉在那迷人的自然景色之中,醉上加醉,樂不堪言,峰迴路轉,曲折動人。

  作為一位傑出詞人,李清照對美化和豐富祖國語言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人說李清照詞的語言是“到口即消”,這是十分恰當的。早在李清照之前的北宋詞人柳永、黃庭堅等開始運用民間口語填詞,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李清照沒有依傍古人,而能自出機杼。以這首《如夢令》而言,全篇33個字,幾乎沒有一個華豔奇麗的詞藻和雅緻艱澀的典故。詞中沒有一個描繪色彩的字,但整個畫面卻色彩豔麗:藕花紅,鷗鷺白,荷葉綠,湖水藍,意趣盎然,美不勝收。以“灘”字做量詞,不僅把鷗鷺群起驚飛之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而且使整個畫面由靜變動,使人、鳥和自然界完全融成一體,很有感染力量。詩中所用的都是通俗的常用語言,明白如話,卻又流轉如珠,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功力獨到。鄒《遠志齋詞衷》評李清照詞能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不為過譽。

  由於受詩詞分界的保守觀點的影響,李清照在創作實踐中往往把有關時事政治、詠史懷古一類的題材賦之於詩,而把有關個人的悲歡離合、惜春傷秋一類感受吟之於詞。因此,一般地說,李清照前期詞作,思想價值不太高,但也不是毫無意義的。以這首《如夢令》而言,其思想意義首先在於它那感人的藝術形象,能幫助我們認識封建社會的某些特徵。由於封建時代女子沒有社會地位,她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對男子都有很大的依賴性。而這首詞所追憶的遊賞景色、醉後晚歸的趣事,充分反映出女詞人襟懷豪爽,感情熱烈,充滿著青春的活力,在她眼裡,整個世界是那樣地生氣勃勃。因此,這首詞應該說是女子幽閉在狹小的生活圈子裡的一朵浪花,而不能視為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精神空虛的表露。

  其次,作為一首景物詞,它不僅通過自己對自然景物的讚美表現了自己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且通過自然美,表現了人情美和人性美。別林斯基說過:“記述大自然之美的作品是創造出來的,不是抄襲而成的;詩人從心坎裡複製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把他所看到的東西加以恢復,無論在哪一種情況,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裡。詩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給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氣。”在這首《如夢令》中,詞人就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給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氣,賦予大自然以詩情畫意和勃勃生氣。在對這大自然景色的讚美中,就滲透著李清照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徵。同時,這樣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景色,又能給讀者以清新的美的享受,令人感到賞心悅目。而且,在這樣富有生氣的藝術品所描繪的大自然中,還能夠“使我們想起人類”“就是美的”。因此,這樣的景物詞,不僅表現了自然美,還表現了人情美和人性美,所以,悠悠千載,傳誦不衰。

原作者: 卓越教育小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