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申論真題範文切入把握經典寫作思路?

【作答要求】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曾經說過:“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請結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領悟,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繫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解題思路】閱讀題幹,審清題意

本題屬於典型的用雋永哲理語句來引出作文立意的題目,用加拿大女作家門羅說過的話“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提示文章立意必定與幸福有關。題幹要求結合對這句話的領悟,所以在作解此題目時,首先要理解這句話,並直接或間接點名門羅這句話的內在要旨,由此引出文章立意,做到緊扣題目。

題幹也要求結合對給定資料的思考,那麼在寫作此篇文章時,還必須結合整篇申論材料所談論的主題,做到緊扣材料。聯繫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這給很多同學一個誤區,認為只需要結合幸福來寫就行了,不必結合材料,於是大談特談自己對幸福的看法,或者評價社會中人們幸福感的現狀。這其實犯了作文的大忌,只做到了緊扣題目,沒做到緊扣材料,申論材料為王,申論文章一定要在吃透材料、把握準命題人的意圖基礎上再結合題目要求來寫作,才能做出命題人最想品嚐的佳餚。

所以這篇文章一定要涉及到幸福與心理健康兩方面,這又讓很多同學犯難了,認為這樣文章就會有兩個中心思想,文章根本沒法寫作。但是切記無論是寫什麼類型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個,因而在此處幸福與心理健康必定有關聯,兩者之間是有一條主線竄連的。到底主線是什麼,這就需要回到材料中去分析。

閱讀材料,尋找要點

材料1主要講機關工作人員小鄒生活、工作壓力大,收入低,但是工作穩定,糾結於到底要不要跳槽中;材料2主要講近年來頻發地震,嚴重影響災區人民精神健康,心理援助專家團提議開展“火紅綢帶心理援助行動”;材料3主要講F市自2012年2月來具體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的相關情況;材料4主要講社會轉型時期青年的社會心理問題情況;材料5主要講當前公眾對精神衛生問題的認識現狀及已有的對精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為狀況;材料6主要論述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間的關係。由此可看出材料1至5主要在講心理健康問題,材料6講到了心理健康與幸福感的關聯之處,所以要找到聯繫二者的主線,對材料6的仔細品讀必不可少。

材料6是本篇材料中幸福的出處。“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明鏡無以致遠。”這表明要想幸福就要淡泊名利,學會知足。“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這表明要想幸福就必須能吃苦,敢付出代價,這其中的苦頭和代價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人生的挫折,也就是說要想幸福就必定會經歷挫折,而且還能從挫折中站起來。蘇軾仕途坎坷而壯心不已,蒲松齡面對落第卻發憤創作,曹雪芹處境艱難仍不輟筆耕,安徒生屢遭失業而自強不息,奧斯特洛夫斯基身殘志堅卻潛心著作,最後這些人都成功了,可謂獲得了幸福,將他們有效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本質是對學生人生觀、幸福觀的一種引導。

材料6引用心理醫師B的故事,來表明世上很多事情都拗人心意,就像《北方的河》中的彩陶罐一樣,讓生活成為美好與殘缺的統一。B稱自己同樣是經歷過心理躁動、人生觀的迷茫之後,才慢慢形成了對人生和幸福的理解,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在某個時段面臨心理的問題和價值觀的困惑。“同樣”一詞表明很多人都擁有過這種心理躁動和人生觀的迷茫,正是這種躁動和迷茫讓很多人不幸福,這裡我們就找到了幸福與心理不健康的關係。

材料6還提到:心理問題的最終解決,其實與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密切的關聯性,也往往決定於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幸福的體認。對幸福的體認就是幸福觀,“決定於”三個字表明心理問題的最終解決與否由幸福觀決定,而心理問題解決了,人才會有幸福感。反過來,要想幸福,就必須保證心理健康。

由此我們可知道,幸福觀、心理健康、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是幸福觀決定心理健康與否,保障心理健康才能提升幸福感。

“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就是表明生活是殘缺與美好的統一,要學會知足,同時也要敢於正視現實,面對挫折,克服困難,走出逆境,擁有了這樣一種知足常樂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心理疾病自然不治而愈,心理健康得以保證,幸福自然不期而至,幸福感便得以提升。

至此,如何使大眾擁有這樣一種知足常樂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可作為本篇申論文章的切入角度了。根據這一角度,我們可以在材料中尋找具體做法,作為本篇文章的部分分論點。

材料1中小鄒出現心理問題,主要是由於買房、買車壓力大,物質缺乏保障;材料4中社會轉型時期青年社會心理問題湧現是基於生命週期中青年期的“需要與擁有之間的倒錯規律”,存在金錢“焦慮”。由這兩點可知,要減緩青年的焦慮,必須使他們的生存有物質保障,這點上青年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但是國家整個經濟大環境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可以作為第二個分論點。

材料4第三段講到當前我國各類教育缺乏有效的歷史知識傳播,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缺乏,青年缺乏引導自己的榜樣。材料6中第三段列舉了很多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和培養學生優良品格的榜樣人物。將兩者進行合併,可以得出第二個分論點: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從價值觀方面進行引導。

材料2中的心理援助行動,材料3中心理健康促進項目,材料5中建立心理疏導機制,可以合併為一個分論點,即完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法律,建立專門心理疏導機制,具體可以成立全國省、市、社區和各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開設心理熱線,加強學生心理課程建設,充實專業人才隊伍,廣泛開展各類基層心靈衛生活動,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大眾敢於面對現實,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加工要點,構思框架

總論點: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保障大眾心理健康

分論點:

(1)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並大力發展服務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2)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從價值觀方面進行引導。

(3)完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法律,建立專門的心理疏導機制。

【範文示例】

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保障國民心理健康

“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表明生活是殘缺與美好的統一,百分之百的美好不存在。要學會知足,接納生活中的缺陷,敢於直面現實,克服困難,走出逆境,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當前,房價高漲、物慾橫流,人們咆哮著工資太低、這不公、那不平,我們不幸福,從而罹患各種心理疾病,極端者甚至走上自殺之路。事實上,真正的幸福與貧富無關,乃由心生,如果心中只能接受美好,不能容納缺陷,那麼必定導致心理不健康,生活也就毫無幸福可言。所以要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必須治癒國民的心理疾病,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是必經之路。

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必須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並大力發展服務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精神文明的建設,一定程度上要以物質為基礎。政府要著力推動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營造合理有序的競爭環境,讓普通群眾也能通過合法經營、辛勤勞動致富。同時,在做大做強物質財富這塊蛋糕的同時,更要注重社會公平,加強民生建設,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大力發展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有效調控房價,保障大學生、農民工等就業,努力實現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教育主管部門必須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從價值觀方面對民眾進行引導。社會轉型時期,行業、區域、城鄉間發展差距大,很多青年人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中出現了某些困惑,仇富、仇官心態嚴重,逆反心理凸顯,嚴重者甚至用他殺與自身來尋求解脫,復旦大學投毒案便是最好的佐證。此案雖屬個例,但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此類現象,遏制其蔓延,可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幫助他們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樹立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可通過在校園中、社會上樹立先進榜樣,評選校園、社區先進人物,充分發揮榜樣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青年感受到身邊的正能量,耳濡目染,平衡自身需求與社會發展。

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幸福觀,還要完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法律,建立專門的心理疏導機制。心理問題的預防、診斷、治理和康復,不是某個人的事,而是個人、家庭、學校、醫院、社區、民間組織和政府部門的共同責任。我國雖然新頒佈了《精神衛生法》,對精神障礙的治療和精神衛生工作相關原則等都做了詳細規定,但是各個部門、肌體之間如何協作幫助心理疾病罹患者走出困境的機制還不夠完善,我國心理疏導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極其匱乏且地域分佈不均,心理諮詢中心佈局點少,心理干預網絡覆蓋面窄,這就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導機制,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幫助民眾解決心理疾病。

當今中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克難期,種種矛盾凸顯,但是有矛盾有問題才有發展,歷史正是在不斷的對問題的修正和解決中前進的,生活也總是在不斷地與挫折、缺陷鬥爭中趨於美好的。幫助民眾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以保障國民心理健康,這是我國價值體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相信通過政府和民眾的努力,我們的幸福感必定能得以提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