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早期無論造型紋飾都脫離不了元代的風格簡樸而生動。2、明中期形成了自己的雕琢風格和特點。如紋飾佈局繁密纖細,並出現了雙層透雕,琢工上不講究碾磨刻劃粗放,有求形而不求工的現象。3、民間用玉吉祥圖案盛行,仿古玉成風,反映民俗民意的題材增多了。紋飾中用寓意諧音的方法出現了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畫面。4、明中期受名人畫風影響,所以在裝飾玉上往往用名人畫稿,名人詩句做主題紋飾。5、文房四寶實用器皿增多了,如盤,杯,碗,硯,洗,印盒,筆架,筆桿等等常見。6、紋飾佈局出現了用吉祥文字,如福,祿,壽等吉祥萬字雲做主題紋飾。蘇州陸子剛是明代玉工的傑出代表對後世玉器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由於他制玉名氣極高所以售價倍於常玉。故當代就有不少人偽造子剛款的器物。特別是清代早中期的子剛牌售價甚高。近現代仿子剛款的牌更為常見。明代陸子剛琢玉特點:1、玉材大多采用上等和田青白玉,少見羊脂白玉,(尺寸3到4公分)2、雕琢器物常見有髮簪,玉壺,玉杯,印盒,香爐,玉牌等。雕琢方法為淺浮雕碾磨地,喜歡用名人畫稿名人詩句作為主題紋飾。3、款式特點以篆書為多,有子剛兩字款和子剛制三字款。有側刀款但沒有山字頭的崗字款如發現即為後仿。4、陸子剛技藝精湛表現在動物的毛髮,人物衣褶紋,海水的波浪紋均採用纖細的陰刻線表現的惟妙惟肖。明代玉童的特點:5、持蓮童頭型大而扁平多為正面姿態,臉的兩側露出雙耳,沒有側臉單耳,手型一般小於袖口,雙腿交叉或分前後戰立狀。6、持蓮童手中的蓮花或靈芝一般都在背後或肩上,不再超過頭部。7、雕琢衣褶紋的線條比宋代粗深,玉童臉部採用減地推磨,形成高額包眼不見八字眉。8、玉童髮型:男童是桃形發,女童是人字形發,都比宋代玉童髮型小,而且髮型上的陰刻線亂而不規整。9、明代玉童服飾改變大多為交領和圓領及束腰袍服為多,很少在服飾上雕琢紋飾,少數出現單米字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