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得了羊痘病用什麼藥治療?

 羊痘俗稱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所致的羊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徵是在皮膚和黏膜上出現特異性的痘疹。由於本病不僅有很高的病死率,常導致孕羊流產,而且致使多數病羊喪失生產率。因此,本病曾使養羊業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流行病學 在潛伏期中的病羊和帶毒羊是主要的傳染源。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和粘膜侵入機體。本病有綿羊痘和山羊痘兩種,在自然情況下,綿羊痘只能感染綿羊,不能傳染給山羊;山羊痘流行時,僅感染同群山羊而不感染綿羊。幼齡山羊的易感性最高。

方法/步驟

症狀

綿羊痘自然感染的潛伏期較長,一般為4-12天,人工感染則較短,一般為2-6天。本病的發病過程有一定的規律,典型的發病過程分為前驅期、發痘期、化膿期和結痂期等四個階段。病羊突發高熱,體溫可高達41-42C,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眼結膜潮紅,鼻流漿性、粘性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和脈搏增速;約經1-4天后發痘。痘疹多發生於皮膚無毛或少毛部分,初為紅斑,1-2天形成丘疹,突出皮膚表面,隨後丘疹逐漸增大,變成灰白色或淡紅色、半球狀的隆起結節,結節在幾天之內變成水皰,水皰內容物初似淋巴液,後變成膿性。如無繼法感染,則在幾天內乾燥成棕色痂塊。痂塊脫落遺留一個紅斑,後顏色逐漸變淡,病羊也可能出現融合痘(臭痘)、出血痘(黑痘)、壞疽痘等其他非典型的惡性經過,病死率可達20-50%。 山羊痘多是購入受感染的山羊而傳入羊群,接觸傳染性極強,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6-7天,病初,病羊發高熱可達40-42C,精神不振,食慾減退或廢絕,常拱背、發抖、呆立或伏臥,鼻孔閉塞,呼吸促迫,有的山羊流漿液或黏液性鼻涕,眼簾腫脹,結膜充血,有漿性分泌物;鼻孔周圍、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等無毛處,有二分至一元錢硬幣大小的塊狀診,診塊破潰後,有淡黃色的液體流出,時間長後結痂,全過程約四周左右。山羊痘併發呼吸道、消化道和關節炎症,嚴重時可引起膿毒敗血症死亡。病理變化 病死羊屍體解剖可見: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肺部呈大理石樣硬塊結節,瘤胃、腸管等有硬結節。

診斷

羊痘一般可根據臨床症狀即可診斷。實驗室診斷常用分離培養和動物試驗等方法。應用凝膠沉澱反應試驗和中和試驗等血清學方法檢查,有助於本病的確診。

預防

用抗生素治療羊痘基本無效,對羊痘的控制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 1、加強飼養管理,平時應注意環境衛生,做好羊只的常規驅蟲、環境消毒等工作,以增強羊只機體的抵抗力。

2、加強檢疫,特別是引進種羊等的檢疫。一般情況下,應儘量控制引種,如確要引種,應隔離四個星期,檢疫合格後才能混群。同時,儘量做到自繁自養,嚴禁公羊對外配種,大力推廣人工授精。

3、疫區內的羊只用龍達羊痘特效一針靈0.5 ml/只/尾根部皮內注射,可預防和治療。

4、發病山羊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圈舍及被汙染的地區及時嚴格消毒,病死羊屍體立即深埋,防止病原擴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