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2]標題的創新技法?

“看書看皮,看報看題”這話本是批評一些人學習浮光掠影、對學問不深入研究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閱讀的過程也的確是從題目看起,因為現代社會每人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信息,那麼多的報紙雜誌不可能一字不漏地都讀下來,讀者必然有所選擇。如果題目寫得好,有吸引力,就進一步閱讀文中的具體內容;反之,如果題目平平淡淡,讀者的眼光就會一掠而過。

一、嫁接法

它是最常用的標題創新技法,即把甲事物嫁接到乙事物上,使題目產生新意。比如1997年10月13日,筆者發表在《襄陽報》上的《“買氣象”與“覓市場”》就是採用的這種方法。乍看這個題目,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然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審視,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市場行情的千變萬化與未來天氣的寒暑冷暖,無不緊密相連。因此經營者要想佔有未採的市場,找到適銷對路的產品,必須預知自然環境的風雲變化。所以採用“嫁接法”可以培育新“品種”,使文章產生新意。

二、諧音法

它是利用漢語中豐富的同音字,通過巧妙地構思,組臺成的立意新穎的題目。在議論文寫作中很常見。如報上經常出現的《名牌與民牌》、《授魚與授漁》等,我發表在1996年第4期《成才》雜誌上的《試場與市場》,也是用的這種技法。試場是考試的場所,而市場則是商品交易的場所。二者雖音同卻意異。但是筆者目睹了某高校系統成人大專招生考試,即偶然發現試場與市場之間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於是產生了寫作衝動。採用這種方法,在寫作中必須闡述清楚二者之間的關係,否則題目雖新內容卻是兩張皮,效果還是不好。

三、改字法

即對約定俗成的成語、諺語、俗語改動一兩個關鍵字眼,使之產生新意。比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壞事可以轉變為好事。然而,從古至今有不少人把壞事美化成好事。於是我改“轉變”為“美化”,寫了一篇《壞事能美化成好事嗎?》的駁論文,批判這種現象,由於宜意不落窠臼,被1995年12月16日的《領導科學報》採用。

四、拆詞法

即把現在的詞語拆開來,再嵌入其它文字,使題目創新。比如筆者選入《下水作文淺談》一書中的下水作文《“言者”未必皆“無罪”》,就是把“言者無罪”這個成語拆開使用。但是拆詞法必須拆得科學、臺理。就“言者無罪”這個成語而言,它是從接受意見的人對待提意見的人的態度的角度來講的,若換個角度,作為提意見者,決不能以“言者無罪”為幌子,肆意誣陷、誹謗他人。所以對“言者”之言應做辯證的分析。

五、反調法

即與傳統觀念唱反調。比如《項鍊》中的佛採思節夫人,歷來的文藝評論家都把她視為資產階級貴婦人加以否定。其實在佛來思節夫人身上,還有許多可愛之處:她不嫌棄窮朋友瑪蒂爾德;不貪圖不義之財(真項鍊);不隱瞞事實真象,說真話,道真情……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我擬製了《佛採思節夫人的可愛之處》的文題,據此撰寫的議論文,由於立意新穎,發表在1995年6月16日的《中學生寫作報》上。

六、爭鳴法

爭鳴法與反調法不同,爭鳴法直接針對某篇文章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比如魯迅先生曾寫過《論雷峰塔的倒掉》,並選入中學教材。筆者以為白素貞該不該關進雷峰塔是不能感情用事的,而是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客觀上造成了成千上萬鎮江百姓生靈塗炭。以法律而論,將白娘子關進雷峰塔,實在是咎由自取。因此,我寫了《自娘子關進雷峰塔,該!》的習作,由於言之成理,持之有據,被1995年的《中學生寫作報》採用。

七、假設法

即對過去發生的歷史事實,從新的角度進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歷史往往有驚人相似之處。三國時期周瑜用反間計騙過曹操,使之殺掉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事隔一千多年後的明朝末年,滿清皇太極又用同樣的手段矇騙崇禎殺害了大將袁崇煥。有感於此,我用假設法創作了《假如崇禎讀 <三國> 》,提出領導幹部必須從繁忙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抽時間看書學習,這種大膽的設想,能給人以新的啟示。1996年第4期的《現代領導》刊載了該文。

八、假借法

造字方法中有一類叫假借,就是把現成的漢字借過來,賦予它新的意義。議論文的標題創新也可如此。比如排球賽中有“攔網”一說,現實生活中的反腐敗鬥爭也應該發揚排球隊員的攔網精神。用假借法我創作了《要有攔網精神》的議論文題目。由於標題新穎,見解獨到,從而被1989年2月15日的《襄陽報》採用。

原作者: www.wenmizd.com 公文寫作 (共2篇) 上一篇:公文的語言的特​...

公務, 標題, 技法, 公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