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中醫稱之為痺病。由於受風、寒、溼、熱等邪氣,阻滯經脈,影響關節屈伸不利,筋脈拘急,局部或腫或脹,有時觸之發冷覺寒,或潮溼有汗,或乾燥皸裂,或者溼熱火盛,它的成因一般是風寒、溼熱,另外也還有痰、瘀、燥、毒。多年來,廣大臨床醫生和風溼病患者一直尋求著通過飲食而改善病情,減輕症狀。目前,他們的努力已部分得到臨床上的支持。
風溼的飲食調節
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大肉中的脂肪會使炎症介質受到刺激而不斷釋放,進而加重病情,因此一定要少吃脂肪高的食物。而魚油可以使關節炎症逐漸的消散,起到很好的抗炎效果,可以多吃鯖魚、金槍魚、沙丁魚等。
多吃殺菌消毒食物,如大蒜、生薑。這些食物抗氧化性高,消炎殺菌效果好,每天可以適當食用。
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穩定的食物要少吃。一些海鮮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如蟹、大蝦、辣椒等會刺激受損的關節,加重病情。
還有一些食物,比如牛奶、麵筋、西紅柿等也是要少吃的,這些食物會使類風溼性關節炎症狀加重,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風溼病的治療
藥物治療: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以退熱、鎮痛和消炎藥物為主,但長期藥物治療會影響腸胃功能和引發消化道疾病,需遵醫囑。
鍼灸、推拿、拔罐等中醫治療:鍼灸對膝關節炎的治療效果較好。根據研究,鍼灸有消炎止痛、退腫、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在中醫看來主要是風、寒、溼、熱之邪通常是引起類風溼關節炎主要外因,所以散寒、祛風、除溼、清熱等是中醫治療風溼病的常用祛邪方法。武漢天仁中醫門診羅永焱教授經過多年的臨床診斷,獨創羊躑躅根治療法,對風溼的治療有奇效,受到廣大風溼類風溼患者的一致好評,被譽為“治風溼華中第一人”稱號。擅長疾病:風溼、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並且在此基礎上不斷科研創新。
紅光、中低頻、離子導入等物理治療: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症狀及促進功能恢復。紅光、中低頻、離子導入等物理治療方法將促進血液循環,鬆解關節患處的粘連,從而達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注意事項
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因此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鯰魚、泥鰍、黃鱔、海帶、海蔘、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