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把“壓歲錢”變“理財課”兒童教育?

過年了,基本上只要上親戚家拜年,孩子就會收到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許多爸爸媽媽也時常為此而苦惱:一來怕擔上人情債,二來也怕因此讓孩子形成亂花錢的壞習慣,或變成小財迷。

怎麼樣把“壓歲錢”變“理財課”兒童教育

工具/原料

專家提醒:不妨把壓歲錢變成理財課
  太容易得來的金錢和禮物,孩子會不懂得珍惜,因此爸爸媽媽首先要告訴孩子,這些都是親友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的表現,壓歲錢並不單單只是一筆錢而已,在它背後所蘊藏的,是大家的美好祝願和期待。
  年幼的孩子對錢尚未形成具體的概念,常常是爸爸媽媽、也有可能是周圍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在影響著他。我們已經過了對錢諱莫如深的教育階段,不如就以壓歲錢為基礎,開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吧。

步驟/方法

壓歲錢因為一個傳說而興起: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會出現一個叫歲和祟的鬼怪,為了辟邪或是趕走這個鬼怪,家長們習慣於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壓上一點錢。久
而久之,社會上形成了這樣一種習俗。清人吳曼雲有一首題為《壓歲錢》的詩: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過年長輩給孩子壓歲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大人給孩子壓歲錢,一方面是圖個吉利,另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大人對他們的愛與期望。  

但是,給孩子壓歲錢的多寡判斷關係的厚薄,如果只看重物質和金錢的多少,就是對孩子赤裸裸的金錢教育,就偏離了給孩子壓歲錢的初衷,甚至是害了孩子。  

傳統難違。大人在給孩子壓歲錢的同時,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正確看待禮與錢的關係,讓孩子知道壓歲錢是我國傳統民俗一個組成部分,重在壓歲而不是錢的多少,禮輕情義重。另一方面,大人在送給孩子祝福時不妨換一下思路,比如其他禮物來代替壓歲錢,給孩子壓歲書、壓歲本、壓歲玩具等等。筆者曾讀過一則新聞,在放假前夕,某學校的同學領到了一份獨特的寒假作業——利用春節拜年的機會,向父母及長輩討要三句壓歲言 ,向長輩們請教人生感悟。這比單純給孩子壓歲錢更有意義。言與錢雖是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差萬里,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一個無窮一個有限,一個是給予一個是交流,這種做法值得借鑑。  

有媒體曾經報道,泉州市區一名年僅14歲的初三學生,竟然拿著長輩們給的8000多元壓歲錢,獨自一人去酒吧買了14克K粉吸食;有的學生將大部分壓歲錢購買菸花炮竹等類似新聞每年都會出現,孩子們的無節制的消費和不當消費告訴家長和教師,家長應在壓歲錢上做文章對孩子進行教育。譬如可以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利用壓歲錢為孩子上好理財這門人生必修課,如與孩子一起制定消費計劃,學會精打細算,把錢花到刀刃上,讓學生們從小樹立理財意識,讓洋溢喜慶的壓歲錢成為孩子個人理財能力的起點,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可以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錢是長輩給的,但是作為孩子應該表達一下對長輩平時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情,如鼓勵孩子把錢用到為長輩送禮物上,自己為長輩挑選禮物,並教會孩子如何購物,如何付費等。還可以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