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雲:楊老師,你好!我是一名初二男孩子的家長,有些問題想向您請教,可以嗎?
楊永龍:可以
瑞雲: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很差,每天學校佈置的作業不是很多,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他能寫二\三個小時.而且沒有一個好習慣,書包和桌面亂糟糟的,老師發的學案隨便丟,從來不整理
楊永龍:這個與您從小對他的行為習慣養成有關
瑞雲:是,我也意識到了,但現在想糾正,卻很難,現在他正處在逆反期,說多了他嫌煩,不說我又控制不住自己,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楊永龍:要相對其轉變,那麼就需要我們花毅力和耐心來矯正
瑞雲:我該怎麼做呢,現在我每天等他上學去了,就悄悄的幫他整理一下,想讓他自己能感到這樣做比亂糟糟的好,但對他沒有效果
楊永龍:最好把孩子學習與活動的管理交個爸爸
瑞雲:是這樣:可能爸爸管他的時候比較嚴厲,所以現在只要他爸爸一說話,他就象只刺蝟一樣把刺豎起來了,他爸爸就不願意管他,再一個就是爸爸工作比較忙,不如我管他管得多.
楊永龍:這是因為您的解釋沒有跟上
瑞雲:怎麼說?向孩子解釋嗎?
楊永龍:當爸爸管理嚴格的時候,孩子會向您宣洩,這時候您的解釋就非常重要
瑞雲:我該怎麼解釋呢?
楊永龍:要從男人的特性解釋,讓孩子知道男人的特性,然後向爸爸對孩子的深愛方面去解釋
瑞雲:哦,但實際情況是,他爸爸對管孩子也嫌麻煩,我一說讓他管孩子,他就疾風暴雨式的管,或者就請家教.其實也是不願意管吧.其實,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男孩子應該爸爸多管些,所以這幾天我只管孩子的生活,他爸爸有時間就管,沒時間我就放任孩子自己,就想等成績出來了,他爸爸就著急了.
楊永龍:其實對於孩子的管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就是一個與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目標,做出相應的計劃,貼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然後落實就可以了,孩子完成得好,就給予表揚和鼓勵,沒有完成就給予懲罰,這些爸爸都要事先與孩子協商好
瑞雲:以前也協商過,但沒有什麼效果,所以就不堅持了.
楊永龍:表揚鼓勵或懲罰是不是跟上了呢?
瑞雲:您說的對,的確沒跟上,因為他現在在逆反期,說什麼事情的時候,當時答應的挺好,過後就不承認,所以我們也沒堅持下去.
楊永龍:所以要讓孩子白紙黑字寫出來自己的目標計劃,以及獎勵和懲罰
瑞雲:行,那我回去試試.再有一個生活方面的問題:我感覺到孩子對父母對他的愛不知道感恩,認為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知道心疼父母.我該怎麼教育他呢?讓他做些家務,他認為那不是他的事情,而是父母的事情,即使做也說是在"幫你們做"
楊永龍:作業提前半個小時寫完,收拾整理桌面、物件歸類等給予什麼樣的獎勵,堅持多少天給予什麼樣的獎勵;沒有做到基於什麼養的懲罰等這就是您的解釋沒有跟上的緣故,也是您沒有裝傻、弱化自己的緣故
瑞雲:獎勵什麼呢?
楊永龍:這樣看孩子最喜歡什麼,然後用積分來兌換,也就是獎勵分數
瑞雲:最喜歡玩遊戲,手機上的.因為家裡沒有上網,怕他有網隱
楊永龍:最後達到某個積分的時候,可以讓其玩一個小時的遊戲,上面的比如是100分,下面要知道他喜歡擁有什麼物件,然後達到了積分之後也可以滿足她的願望
瑞雲:行,那我試試.
楊永龍:對於孩子的玩遊戲,我們每週給他兩個小時的時間,當然這兩個小時是需要積分來兌換的,如果達不到這個積分,那麼就要相應的扣除玩遊戲的時間
瑞雲:好,那我這樣,每天完成任務算2分,積夠6分,玩一個小時的遊戲,如何?
楊永龍:這是可以的,但您給他一個總分數12分,然後一次沒超過了時間扣三分,一次提前了時間獎一分,這也就等於規範了他寫作業的速度
瑞雲:哦,細節上我還真沒考慮這麼多,您說的很對
楊永龍:如果三週內所規定的提前半小時保質保量完成了,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在提前半小時
瑞雲:時間是每天按作業量來定,還是固定的時間?
楊永龍:然後用同樣的方式,不過我要提醒您的是孩子堅持了三週,如果積分達到50分,那麼就獎勵孩子一個 喜歡擁有的物件,當然是按量來靈活運用的
瑞雲:積分達到50分,其中是否還包括玩遊戲的內容呢?楊老師,孩子現在是逆反期,總是和我們犟嘴,該怎麼辦?
楊永龍:進入青春期,意味著要從心理上擺脫對雙親的依賴。這種急劇而徹底的心理性“斷乳”,會給他們帶來突如其來的一時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激動和動亂,平靜的心田被攪亂了而陷入於以反抗、冷淡、橫蠻、怠慢、多變等表現為特徵的否定與不安情緒之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都採取了“否定”的態度。因此,他把青春期稱為“否定期”或“反抗期”。這樣就是說孩子在青春期逆反是很正常的
對於孩子的逆反心理,首先要掌握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這是逆反心理產生的內在因素。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獨立意識強,表現慾望高,喜歡標新立異,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的個性。二是好奇心理。心理學家認為,當某事物被禁止時,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祕色彩更易引起人們的猜測。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視廣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從而達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觀看的目的。三是對立心理。人與人之間一旦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會對他的觀點、行為持否定態度。比如老師對後進學生總是批評,後進學生就可能對老師說的話都聽不進去而產生逆反情緒。四是偏激心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社會閱歷淺、知識面還相當缺乏,看問題過於簡單,甚至相當片面,往往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卻為此沾沾自喜。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由於父母或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過多地看到了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孩子的優點,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懷疑多於信任。孩子逆反心理的出現,是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的失誤,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它,不能迴避,同時對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要知道,這是孩子在這個年齡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只要父母指導得當,是完全可以順利度過這一階段的。
下面就針對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化解談幾點建議:
首先,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環境,孩子成長和成功需要父母的鼓勵、支持和肯定。所以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圍,多與孩子心平氣和的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對症下藥給予相應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進而調動和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緒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在與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著急,也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也不要表示出對孩子的失望,讓孩子將自己的感覺、想法等全部說出來。當聽到孩子的感覺和想法之後,父母要適時地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受過什麼樣的苦、遇過什麼樣的難,是怎麼扛過來、挺過來甚至熬過來的,以積極心理和行為來給予兒子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讓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去。不要打擊孩子,時常讚賞孩子,每當孩子取得一些進步時應該給予肯定,幫孩子共同營造成就感,讓孩子在享受快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轉變自己的心態。
其次,我們要自覺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心理來看待和考慮問題,同時盡最大可能與孩子的心理保持步調一致,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也只有這樣當孩子遇到困難、障礙的時候,才能以良好的自信心和強大的堅毅力來突破之。只有潤物細無聲的和風細雨,家庭教育才能真正的取得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們平時在家庭要創造和諧、溫馨和關愛的環境,在飯桌或其他閒暇時間家庭成員之間就像與要好的同事、朋友在一起一樣能暢所欲言,這樣您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環境和恰當的氛圍中給予孩子恰當的誘導,進而使其走出情緒波動的泥潭。
第三,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讚美。讚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讚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展的方向。所以要多多運用“0×0教育模式”--指出孩子的優點(0),然後由“如果”或“假設”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進一步肯定(0)——進行褒揚、鼓勵和讚美,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又快又好等),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利用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充分運用“0×0”教育模式來化解孩子消極的心理表現,在讚揚和鼓勵中幫助孩子建立對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家長在家創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環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合理對待孩子的需求,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經常鼓勵孩子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使孩子在學習上有個明確的目標,讓孩子充分感受親人的關心、關注和關懷自己,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慢慢地消除對立情緒。
第五,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避免直接批評,不要與孩子發生正面衝突,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採取以柔克剛的教育和引導方式。當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不合情理時,家長首先要心平氣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孩子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不合情理,這樣他就會在以後的生活中主動地去改正。平時要多留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解決青春期的煩惱。
第六,要幫助和鼓勵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難免和孩子發生矛盾,這些矛盾衝突也易造成傷心、氣憤等不良情緒,若不及時消除,就會導致抵觸心理,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孩子生活興趣和學習效率下降,甚至激化雙方的關係。改變這種不利境地的最為理智的辦法就是幫助和鼓勵孩子進行心理換位——假設你是爸爸我是孩子,我現在對你這樣你會怎樣處理呢?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置身於父母的立場去思考、去感受,就會發現父母的難處,甚至有時的無可奈何,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理解父母而使親子之間的關係逐漸得到改善,進而就會自覺減輕或避免自己與父母的抵觸情緒。
第七,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分析他們感受和需求。當孩子向你談他感興趣的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似聽非聽,或者一面做事一面聽;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孩子打個招呼,以便孩子能諒解。即使一開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見,也要耐心聽完,充分了解他們的看法,分析孩子背後的感受和需求,並充分考慮,然後用朋友式的商量口吻,語氣平和地與孩子交換意見和看法。不要嘮叨說教而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
第八,尊重孩子,坦誠交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獨立的思想、願望、要求,希望在與他人相處時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對待孩子也需要尊重。在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要做到“坦誠”二字,誠意、誠懇、真誠,它常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其實,尊重孩子、與孩子坦誠交流會使孩子更加尊重自己,而教訓常常使得孩子帶來反感和對立,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因為教訓、命令往往基於個人的主觀意識過強,忽略孩子的感受,不留餘地地說出對孩子的評價,結果造成孩子的不愉快。這種方式,容易變成責備、命令的口吻,使孩子產生抗拒或畏縮。如:“你怎麼這麼懶,還不快去做作業!”、“你究竟有沒有照我的話去做!”、“你不能這樣做!”、“你應該懂事了!”、“你照我的話去做!”等等。而應代之以尊重、商量、不帶命令的語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媽媽下班回家很累,想請孩子幫自己倒點水。如果說:“孩子,給媽媽倒杯水!”這樣講,孩子有時就不會情願,甚至不耐煩。但換個方式和語氣講,“孩子,媽媽口有些渴了。請幫媽媽倒杯水,好嗎?”或“孩子,給媽媽倒杯水好不好?”情況可能就會好得多。
第九,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對孩子做的事不要每件都去指手劃腳,許多事可以放手讓他們去獨立進行。父母要做的就是經常關心他們,給他們出主意,提供信息、資源。對需要干預的事應採取適度的形式,因為採取激烈的方式易產生隔閡甚至加深隔閡。事實上,在孩子的心靈深處並不能完全擺脫對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賴,只是依賴的方式和程度與過去相比有所改變。童年時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當父母告訴自己該怎麼做人做事時,他非常順從,也樂意聽。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則一般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主了。這時候,父母再像孩子以前那樣告訴他們遇事該怎麼辦時,他們就會表現得不耐煩、甚至出現逆反心理。他們需要的,則是更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選擇”,並理解、信任他們,支持他們。
第十,對孩子所做的任何事儘可能寬容,並保持冷靜,避免做出過分的反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青少年時期是容易犯錯誤的時期,要儘量指導孩子少犯錯誤,但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犯錯誤。如果要求過高,就容易讓孩子反應過分。即使是家長一次偶然的過火行為,也容易在孩子感情上留下長期的裂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鼓勵孩子能自己說出改進意見或者父母幫著多想出幾種解決的辦法來,同孩子一起分析每種方法的利弊,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第十一,父母教育孩子自身要注意的十多十少。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讀書聲,少一些麻將聲;多一些精神上的關愛,少給一點零用錢;多一些激勵、欣賞,少一點打擊、指責;多與老師溝通一些,少與賭友交流一些;多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一點社會應酬的消耗;多一些讓孩子做家務的機會,少一些父母包辦替代;多一些帶孩子觀光旅遊,少一些電腦、電視暢遊;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圍的創造,少一點物質環境的建設;多一些心靈美的引導,少一點外表美的誘導。
第十二,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掌握一些技巧:
技術一,要表現出適當的無知 孩子十歲前,媽媽扮演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強有力的後盾,給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歲青春期來了以後,這樣就不行了,孩子十五歲後如果還表現出無所不能,什麼都懂,孩子都要聽我的,就極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從權威的角色上放下來,應該說:“媽媽不太知道你們現在想什麼,要做什麼,你需要媽媽什麼樣的幫助,詳細告訴媽媽好不好?”
技術二,對孩子好奇、保持興趣 興趣是對孩子欣賞的態度,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要讓他感覺到你對他有興趣。父母要把價值深藏起來,給孩子一個彼此衝突、矛盾、多樣的價值混亂時機,不要忙著幫孩子找到所謂正確的道路,那樣可能適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斷力與鑑別力,不能形成自我的價值傾向,結果是覺得是在為別人活著,為別人學習。讓青春期的孩子品嚐逆反情緒給他帶來的痛苦與麻煩,好奇地、用欣賞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選擇的價值觀、美感、哲學概念與邏輯。
技術三,學會對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於在孩子面前裝傻。如果孩子游戲打得好,你要說:“寶貝,媽媽好笨啊,這種事情都不會,你能不能教教媽媽?”孩子肯定會特別高興,當你慢慢地表示出對遊戲感興趣的時候,孩子也許就會慢慢失去對遊戲的興趣。原因是孩子玩遊戲的潛在意義是在有限的環境裡尋找與父母分離的空間,如果母親也要玩,孩子的興趣就會大減,當然嚴重依戀遊戲的孩子除外。
細聲音講出大道理,處於青春期孩子出現的種種逆反心理現象並不可怕,家長與孩子間的理解和溝通,親子間的和諧才化解孩子青春期逆反的真正良藥。
瑞雲:謝謝您,楊老師,看了這些內容,我感覺在好些方面我們也需要改變,我們試試吧.今後還會麻煩您.
楊永龍:好的,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