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種能夠產生共鳴效果的聲頻,出自人類本體的最初生命運動,它們伴隨人類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起源而起源,伴隨人類發展而發展。它們不是人類身外之物,也不是人類最初的物質生產,而是一開始就是一種富有情感的感於外物存在的人類最初精神活動的產物。
方法/步驟
一、審美感知,體驗情感
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音樂藝術不是像文學作品那樣直接敘述事件,也不是像美術那樣直接描繪生活,它是用悅耳動聽的音響以及精緻巧妙的音樂形式即特有的聲音語言敘說並作用於人的情感,所運用的聲音是有組織的樂音系列,必須依靠聽覺來感知。它通過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學生的審美活動來感染與教育學生,只有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才能聲情並茂,以情感人。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學生是審美的主體,教師的音樂活動是學生的審美物件。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正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優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凝情於筆,注情於音的結晶,經過專業人員的二度創作,較好地詮釋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學生的聽賞及領悟是三度創作,在從“二度創作”到“三度創作”的審美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即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性分析為引導的多種心理因素,由匯入情感到體驗情感,產生美的聯想與想象。教師要抓住音樂的特點,善於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提供的規律中發現、尋找和研究音樂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規律,通過體驗感受、直觀感知、興趣誘發、自然滲透、啟發討論聽唱比較等方法,形成藝術審美施教力。同時,教師應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神態、語言、動作、指揮、範唱等都要傳達情感的資訊,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和啟發。當教師走下講臺,穿行於學生之間,並隨著歌曲情感的表達,輔之以得體的動作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生會感到特別親切。教師的表現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歌曲中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作出準確的心理反應,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更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實際就是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活動。因此,教師首先要有飽滿的熱情,按樂曲所要求表達的感情和風格特點準確地範唱,力足於以情感人,使學生在學習時對樂曲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藝術形象,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只有老師動之以情,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 當然,音樂美感的獲得和強化還需反覆聽賞,更需動畫結合,利用視聽媒體最為直觀形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感是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聽覺、視覺是不能設想的。”對音樂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到體驗和參與,用心感受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音樂,在反覆聽唱、觀賞畫面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從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如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通過畫面,配以生動的語言,每當聽到它那優美的旋律時,就彷彿有一幅氣韻生動、筆觸秀麗的山水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使學生從視覺上和聽覺上產生美感,情不自禁地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好河山,並在這融視、聽藝術於一體的情景中獲得美的陶冶,而且詩、詞、畫、音樂在這裡完美地融為一體。動靜結合視聽相輔,綜合的美感,有聲有色的教學使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從而產生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審美表現,深化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而音樂教育則以審美物件來激發人的審美情感,而審美與情感又是那樣地密不可分。歌德說:“成功的藝術處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對音樂的處理,就是對音樂情感和演唱(奏)技巧的處理,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歌曲,各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調式和不同的曲式風格,各類歌曲都蘊含著特有的激情。可見,歌曲的體裁總是與某種情感相聯絡的;歌曲的結構,大至整個歌曲,小到短句,都蘊涵著音樂`的內容與美感,歌曲的調式、凋性在色彩上給人以明暗不同的感覺,給人的情緒的影響也就不同;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濃淡不同的音響效果,進而表現其特有的音樂情緒。在表現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任務,就是要對作品作仔細的琢磨與研究,以儘可能完滿的歌聲展現出它的全貌。這就需要教師認真探究音樂作品所表現的真情,悉心指導,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僅如此,審美能力的培養又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併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以欲立刻體驗為快,產生愉悅情感。要通過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及識讀樂譜的教學,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和創造性潛能。培養學生以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恰當的速度和力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並與他人溝通進行藝術評價。要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表現等特點,在學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範圍內,適時地向學生揭示歌曲的藝術形象。因此,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培養這三種能力,就是培養良好的樂感;有了良好的樂感就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經過長期的音樂藝術的薰陶培養自己高尚的藝術情操,促進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三、審美創造,昇華情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存在於生活之中;而對於美的發現,則要靠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高爾基也說:“美,是人自己從它的靈魂深處創造出來的。”強烈的審美情感,使學生的感知過程和體驗過程緊密結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們對美的形象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審美認識、審美愉悅使學生的身心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學生的精神得到充實事業得到拓展、情感得到昇華。創造性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發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積累音樂創作經驗,昇華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入到角色意境中通過自制節奏樂器,探索、發現、體驗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通過即興動作表現歌、樂曲,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其內容,表現其感情;通過即興表演,或對主題哼唱,發展旋律、或為作品創編伴奏或即興演奏,引導學生在音響流動的同時,在自己創造的音響中親身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進而在知識的應用、拓寬和延伸過程中延伸情感,達到創造美,最終讓學生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進入審美想象的聖境. 總之,音樂審美能力與情感的培養應在寓教於樂中得到切實體現,要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想象力。堅持音樂審美教育在形態特徵上的情感體驗,使音樂審美教育始終具有獨特的情感色彩。要採取多樣化的手段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抓住重點,使學生的審美情感不斷深化,提高學生情感外化的表現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