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進行教研組活動?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研組活動

  學校教研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進學科教學為目的,在提升教師學科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近年來,中小學教研組活動忽視學科教學的基本性質與任務,僅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識理念的講解上,中小學教科研活動越來越強調以課題為核心,按專門化的科研之路展開,在課題設計、開題論證、中期檢查與結題鑑定上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而對教師的日常備課、上課、作業設計、個別輔導中的創造性勞動很少關注,考試命題被視為“應試教育”的代名詞,很少納入正規的教科研活動的視野;等等。

  學校教研組聚焦於學科教學知識,開展備課研討活動,應當關注哪些問題?

  1.深入研究課程標準與教科書。教師要認真學習並深入理解課標理念與學科教學要點,更要進一步關注教科書是如何呈現課程標準的,包括具體的呈現內容與方式,要進行不同教科書呈現內容與方式的比較研究。在教學中,既要走進文字,走進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開發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課程,這應當是學科教研組進行備課研討活動的重要話題。

  2.教學內容的深度闡釋。對教材的鑽研絕不能止於把握它與課標的關聯,還要進一步對文字進行深度解讀,詮釋蘊含在文字、符號、圖表中的意義。衡量教師對特定教學內容的鑽研是否達到一定的深度,有幾個重要指標: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學內容在橫向與縱向上的結構關聯,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及其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舉出日常生活中的恰當的事例對概念、原理、定律的實質作說明。

3.分析教學任務。側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陳述學生應當學什麼,做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學習結果,並揭示教學目標規定的學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傾向的構成成分及層次關係。反覆提問並回答這樣的問題:學生要達到這一目標,完成這一學習任務,需要預先獲得哪些必備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必須經歷哪幾個階段?關鍵環節是什麼?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會引起怎樣的誤解?

4.學習內容的呈現。主要有3類:一是講授教學。教師將現成的知識、經驗、結論直接呈現給學生,並作必要的舉例、闡釋、板書,學生主要通過聆聽、觀察、記錄進行接受式學習,整個交往過程主要是由教師直接控制的。二是對話教學。問題引導,雙向互動,和而不同,師生在教學交往中平等參與,共同活動。在對話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相當重要,而教師在對話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動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視為一定情境下的任務驅動、全身心參與的自主性活動過程。教師作為輔助者,提供必要的諮詢、幫助;學生成了互動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教學交往的內容、程序與方式。

  5.課堂教學的組織。包括為學生主動參與和深度參與提供機會;引導學生合作,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關注學生的差異,作分層教學與個別輔導;對學生獨特感悟與個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學生導向的課堂教學秩序;等等。

  6.學生的練習、測驗與評價。這涉及對課標中關於不同學習要求的準確理解把握,圍繞不同層級的學習要求設計相應的練習與測驗題目,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進行準確的觀察、記錄與診斷分析,並據此設計後續的教學活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