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拍好相片的8大技巧?

Tags: 相機, 技巧, 相片,

現在的數碼相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有些功能甚至是專業級光學相機都不具備的,譬如說白平衡調節、包圍式曝光、場景模式拍攝、多點區域評價測光、多點對焦及偏移對焦等等,而且自動曝光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和完善,所以從道理上推論,似乎用數碼相機拍出好相片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要想拍出更多一點好相片,尤其是在惡劣環境條件下拍出好相片,這有賴於你對你的攝影器材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揚其長而避其短,還需要有點攝影基礎知識和美學修養,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長期經驗的積累,功力才會自然生成,所以並非垂手可得的易事。下面一些簡單方法;對於還在摸索經驗的朋友也許有點參考價值。

1、多拍精選

“多拍”,就是多實踐、多積累經驗。從具體來說就是不妨多試試鏡頭,以多為勝、多中選優,或者在探索出最優方案後重新精心拍攝某一場景。這是一個笨招,但確是充分發揮數碼相機優勢的絕招,光學相機攝影友是沒法學的。光學相機攝影要用底片,當場沒辦法知道拍得滿意不滿意,要洗出來才知道。以多為勝吧,必然要浪費大量底片,成本太高,所以光學攝影友往往是惜“鏡”如金,輕易不按一下快門的,及至精思細量地抓住鏡頭再拍上一張,回去沖洗後才能知道結果,如果不夠滿意那就難了,時過境遷想補救已來不及了,所以資深影友常常感嘆光學攝影是門充滿遺憾的藝術。

數碼攝影則不同了,可以播放觀察,不滿意刪除重來就是了,這就是數碼攝影的一大優勢。所以建議您先確定一個專題,圍繞專題選定若干個場景,每個場景先圍著它轉幾圈,擬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線條件(逆光、順光、測光、補光等)下的拍攝方案,然後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氣,有時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複拍上好幾張,然後就停下來播放,不滿意的鏡頭當場就刪,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兩三張做初選成果。然後再拍攝下一個場景,依此泡製,直至完成一個專題。一般來講,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個鏡頭也不過就留七、八十張回來。回來完後存入硬碟,再用看圖軟體放大播放,又刪去一部分。然後用看圖軟體的編輯功能播放做初步影象處理,一般一是:糾正偏斜,二是:必要時加以裁切以完善構圖,三是:用“自動級別”功能糾正彌補個別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經過這道工序以後的相片就可以認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看圖軟體上放大播放一遍,過於平庸的再刪除一次,這樣每個專題也就不過剩下二、三十張甚至十幾張了。

2、不要輕視對焦和測光設定這些的基本操作

對焦是攝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說是沒人不會的,可是當您自檢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時,有時問題偏偏就出現在對焦這個環節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動拍攝方式,請一定做好半按快門鎖定焦點,否則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題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式控制方式,它的特點是光圈和快門時間是相機自動選定的,而測光方式、對焦方式和白平衡條件則是可以手動選定的。這個數碼攝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學相機是沒有的,如果你不善於利用它的特點,還像全自動攝影那樣對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式控制方式下的對焦方式通常有區域對焦、重點對焦、遠景對焦、近景微距對焦等好幾種,重點對焦時有的還可以將對焦點改變至偏離中心的某個特定位置(相機不同會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變的簡單方式來對待複雜的功能,而要善於根據不同情況應用不同的功能。譬如拍樹蔭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採用重點測光和重(單)點對焦,否則你也很難拍出滿意的作品來。

3、曝光時力求保持相機的穩定

對於新手而言,有時相片影像模糊並不是由於對焦不準,而是因為相機把持得不穩。一般情況下,對於新手來說,當曝光速度低於1/60秒時己有可能影響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機穩定,一是要持機姿態和力度正確,二是要按快門鍵的力度適當。要練出這個基本功看來似乎很簡單,卻非一日之功可得,有幾招笨辦法:其一最簡單,就是給身體或手找個依靠;其二,把相機皮帶掛在脖子上,把相機向前伸到皮帶拉緊,就形成了3點支撐,持相機的穩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個辦法就是腳架加快門線(線控快門觸發器),不過有的相機不具備快門線介面,快門線也相當貴,相應的有效替法就是利用延時自拍功能。如果你的相機有2秒延時自拍功能就最好了,“腳架+2秒延時”就是最穩當而方便的辦法。

4、不用和善用閃光燈

有的文章介紹說,美國的攝影記者無論什麼時候都用閃光燈,似乎閃光燈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條件。以內建閃光燈而言,功率有限,光照距離和範圍較小,要想把較大範圍內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適宜於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題時使用,除非持的是大功率的閃光燈!第二,拿閃光燈在室內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層次,或者因為光源單一而反差生硬,有時還會拍出紅眼來,對於戴眼鏡的朋友那就更難辦了,往往拍得他兩眼“銀光閃閃”、漠無表情。

但是這並不說明閃光燈就沒有用了(光線太差時;你當然還是非用它不可),只不過是把閃光燈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說在逆光條件下或是在陰影下拍攝人物時,用閃光燈就能大大提高影像品質,有時甚至還缺它不可。在室內攝影如果光源方向太單一,造成光影奇亮奇暗時,也需要用閃光燈來補光。這一類的用處還是不少的。

5、揚長還要注意避短

數碼相機的攝影快門反映比較遲鈍,從按下快門到攝影啟動的這段時間明顯要比光學攝影長得多,所以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時往往抓不準鏡頭。相機有連拍功能的、不妨用這個功能來彌補其不足。

6、給相片注入一點美學因素

兩張相片拍得同樣清楚,但有的作品令人感覺很美,有的卻平淡無奇,這是為什麼?美學修養和技巧應用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就好像畫畫,有的人畫得一絲不苟,卻匠氣十足,意境全無,只能稱之為行畫而入不得廟堂。有人隨手渾灑,卻靈氣飛動,令人注目難移,擊掌歎賞。所以功夫不僅在鏡內,也在鏡外,攝影愛好者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美學修養。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構圖好。關於構圖,已經有很多文章教我們如何運用黃金分割、井字格焦點等原則。在此補充一點,那就是畫國畫有一條原則:注重“留白”,也就是說不要把畫面填得太滿,這對攝影一樣有用、很重要!

對於構圖,有的朋友喜歡將相片拍得對稱性很強。宜寧可偏移一點角度來拍攝,因為過於對稱容易給人“死板”的感覺。

線條過於橫平豎直容易流於刻板,要學會用另一組線條來打破主體線條的控制。

色彩的運用很重要,光線明暗及其對比是影響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7、善用攝影處理技術

相片拍得再好,總會有缺陷。不要緊,影象處理軟體可以幫你忙。現代攝影技術包含資料獲取、資料(影象)處理以及資料儲存與輸出3大基本環節。未經處理的影象只是一個半成品,經過影象處理並儲存或輸出(如列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終產品。攝影作品的水準應當綜合表現在外在攝影技術水準和室內影象處理水準兩個方面上。影象處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攝影成果的還原度,並進而提高主題的藝術表現能力,所以不應加以排斥。

一般情況下,在外攝成果輸入電腦以後,後製過程包括:

糾正偏斜:本來相片有點偏斜也不影響大局,甚至會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擺成某個角度的!糾正時通常以地平線或樓房等直線景物作為基準,仰拍或俯拍時平行線條會因透視原理向某點傾斜集中,這時就以相片中線為準。

裁剪畫面:把它裁成比較滿意的構圖。一般來講,1600x1200畫素已能滿足家庭應用需要了,但對於可能需要裁剪的畫面,最好用更高的畫素來拍攝。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尤其是低檔相機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後的效果更為明顯。包括原來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調整”項中的“紅/綠/蘭”功能來調節,提高相片的色彩還原度。

8、以上講的都是方法和技巧,亦即可歸入“軟體”的範疇

然而物質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沒有一部好相機也仍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反過來也對,“軟”“硬”件是互補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在完成入門鍛鍊之後,還是下決心升級一臺高檔點的相機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