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天生就有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的能力,嬰兒藉由不同的哭泣方式來表達自己,兒童可以用單字來表達想法。成人能用下列七個步驟,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構想。
步驟/方法
期望
想要更有效地演說,第一步是要有想這麼做的期望,學習新技巧需要時間與努力,你必須有練習的意願。
學習呼吸
我們一生都在呼吸,但只有少數人的呼吸方法是正確的,有效的演講人能控制呼吸,發揮最大效率。大多數的人會說到氣用完為止,然後儘可能吸氣,再說到氣用完為止,許多人是呼吸淺的人,只用到肺部頂端的空氣,造成該部位的肌肉首當其衝,這是許多人在說太久的話之後,會喉嚨痛的原因。
從橫隔膜發聲,可以試試這個訣竅:背部挺直,深呼吸,強迫空氣盡可能深入肺部,唱“啊---------”。當你在唱“啊”時,用手心壓橫膈膜,你的聲音是否變得有力得多?練習此技巧,直到不必壓腹部為止。
聲音要配合訊息
你的聲音和語調會直接將訊息傳遞給在聽力範圍內的人,人們會不自覺地從你的聲音來判斷你的個性,如果你聽起來沒有把握,聽眾可能也會對你沒信心,即使你對自己的演說內容十分肯定也一樣,避免傳送混淆不清的訊息。
大多數的演講問題可以分為六大類:
* 太快
* 太慢
* 太小聲
* 音調太高
* 含糊不清
* 說話單調
四個P
只要控制四個P,即音調(pitch)、速度(pace)、停頓(pause)和發音(projection),你的聲音就能進步神速。改變音調,用較高或較低的聲調說話、說得較快或較慢、在你想強調的字之前或之後停頓,要改善發音控制,可以練習步驟二的建議。
注重訊息
不要一開始就想:“我想說什麼?”而是要考慮聽眾,以及你希望自己說完後,聽眾會做哪些事。四個首字母縮略字PREP可以協助你:
P代表目的(purpose),提醒你要注重結果,你希望自己的演講能促成什麼結果?
R代表接收者(receiver),意指成功的講者能認同聽眾,在準備演說內容前,先分析及瞭解你的聽眾(步驟六強調這項準備重點)。
E代表效果(effect),你希望聽眾相信什麼?或嘗試什麼?你希望他們接受你的想法嗎?對你的決定有信心?在開始說話前,要知道你希望獲得的效果。
P代表程式(procedure),在知道說話的原因後,就可以專注於次序、結構和聽眾。
重視聽眾
大多數的人都把重心放在演講內容上,其實你必須優先重視的是說話物件,接受能導致瞭解,而瞭解能導致行動(記得步驟五——你希望自己說完後,聽眾會做哪些事?)如果想接觸聽眾,就必須瞭解他們。想想什麼可以激勵他們,什麼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你瞭解他們做事的原因,就會知道如何使他們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
練習與耐心
你無法在一夕之間成為有效的演講人,誠如著名的諺語所說:“勤練為成功之本。
注意事項
如果說話速度太快,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你是喋喋不休或愚蠢的人。即使你不緊張,聽起來也會很緊張;你也可能讓人以為你說話不經思考,說話時必須讓聽者聽得清楚,瞭解你說話的內容,也要能消化那些資訊。
如果說話速度太慢,聽者可能會試圖打斷,幫你說完。他們也可能認為你不知道接下來要說什麼。
如果說話太小聲,別人很難聽到你說什麼。他們可能不想費力聽你的構想,這也會使你聽起來不肯定,對自己沒把握。
如果聲調太高,會予人微不足道的印象。說話聲調較高,有可能會不受重視,因為講者在擔憂、激動和焦慮時,聲調通常較高。
如果說話含糊不清,沒有人能瞭解你的意思。你的“聲音中心”是在嘴巴前方,說話含糊不清的人嘴巴張得不夠開,或是沒有動脣或顎,這種技巧也許對腹語術士很適用,但對公開演說卻是一大缺點,如果民眾得竭力傾聽才能瞭解你,他們就會不想聽了。
如果說話單調,只用一個音調,會讓人覺得無聊。一般人的說話音調範圍至少有兩個八度音程,大多數的人會使用兩或三個八度音程,下面的簡單練習可以證明你的確有不少不同的音調:從10往1倒數,然後再從1數到10,你會發現你輕易就使用了10個不同的音調。
要記得,說話容易,但有效地說話才是持續與加速成功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