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對天氣的觀察?

  野外探險旅遊,對氣象的觀察是極其重要的。學會看雲識天氣和觀察動物行為,及早做出預防,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保護人身安全。

  觀雲識天

  擡頭觀天,從天色、雲的種類、風的情況、日月星晨之光線聚合情形,即可預測天氣變化,此即所謂觀雲識天。天氣對於從事野外活動影響極大。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就能順利進行度過野外生活。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相對穩定的氣候條件下,晚霞千里,預示天氣晴朗,朝滿天,則有很大的可能下雨。

  天空出現捲雲,即雲朵呈現純白的馬尾狀,但慢慢變成暗色的,意味著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後可能下雨。

  天空出現積亂雲,即雲層色暗層厚,預示將有雷雨和強風。·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層雲,像海灘邊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後可能下雨。

  春季的夜晚,朦朧,天空中卻出現陰沉的亂層雲,像波濤起伏的海面,表示數小時後會下雨。

  月亮或太陽周圍出現暈圈,第二天非風即雨(日暈而風,月暈而雨)。

  如果山頭不再有云霧圍繞,人的鬱悶感覺減少,表示短期內不會下雨。

  從動物的行為辨別天氣

  好天氣的徵兆

1、早晨麻雀鳴叫表示天氣晴朗——麻雀對天氣變化十分敏感,天氣愈好的日子裡,叫得特別厲害。

2、雲雀叫聲提高表示天晴——從遠方傳來雲雀輕快的叫聲,就可證明是空氣乾燥的好天氣。

3、早晨蜘蛛網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氣晴朗的日子裡,早上溫度低,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掛在蜘蛛網上閃爍著,通常天氣不會下雨。

  下雨的徵兆

  青蛙鳴叫、燕子低飛等是下雨之前兆。另外還有幾種:

1、螞蟻過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螞蟻,感覺要下雨洞就會淹水即會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溼柔軟,蚯蚓會爬出地面,表示天將下雨之徵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結團,雨蟻成群出現、貓洗臉等。

  防颱風之準備

  防颱風的先決條件是預先獲知颱風警報,在臺風來臨前就充分準備應對之策。人在臺風面前相當脆弱,建議如非得已,必須到周圍的人口聚集區停留,獲得幫助。颱風往往引發道路泥濘,山體滑坡,樹木折斷,洪水氾濫等災難性後果,不是個人能抗拒的。

  防風、防雨、禦寒均是防颱風保身的基本原則。速往小屋或洞穴避難,若無此種場所時即選擇沒有土崩或洪水襲擊危險的顧慮之處,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較安全的避難場所。若必須繼續前進時,也要彎下身體且不可貿然淋雨,受潮的衣服會奪走體溫,造成體力失衡。遇強風時,儘量趴在地面往林木叢生處逃生,不可躲在枯樹下。

  躲避雷擊

  雷電對在野外活動者是極為恐怖的自然災害之一。所以避開雷擊是必備的防身技術。若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平地的溫差20度以上時,就容易發生雷電。

  雷電容易打在高的物體及金屬性質的物品上,所以在發生雷電時應儘量放低姿勢,逃進低窪或洞中。以樹木頂端成45度角的地面範圍,能夠依靠樹木避開直接的雷擊(絕對不允許靠在樹身上),所以可放心躲避。儘量將身上攜帶的金屬性物品或銅板擲於遠處。

  為確保安全,身處山頂或頂端感到危險時,應立即移向低窪地。遠雷有可能突襲而來,或從周圍之雲團直接打落。所以一有雷電的徵兆,應不可再觀望逞強,趁早避難到安全場所。特別在空曠地帶,容易成為雷擊物件,所以不能躲藏在田野上的小茅屋中。

  山裡的氣象

  春季山中的天氣

  移動性高氣壓和低氣壓最常在四月通過,天氣轉變非常激烈,每天溫差也大,山中的溫度會突然轉冷。進入五月後,平均每三至五日為一變化週期維持至下旬為止。在雲和霧籠罩之下轉為多雨。

  夏季山中的天氣

  有梅雨的地方,若梅雨維持近一個月,就進入了一年四季中最穩定的季節。從事野外活動就選在梅雨終止之後的月份,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入梅時間不一,根據實際選擇出遊時間。夏季常有午後雷陣雨,來勢很快,需特別注意防範,甚至可能下冰雹。

  秋季山中的天氣

  夏末秋初颱風仍然頻繁,十月又秋雨紛紛,繼續到十月上旬為界,山中溫度開始下降,山也一副準備過冬的景象。氣溫變動很大,有時已略有嚴冬的徵兆。多為白天時間漸漸變短的好天氣。

  冬季山中的天氣

  冬季型氣壓一出現,即轉為嚴寒的冬天,且常一連多日地下著暴風雨。白天氣溫因為有日照而比較溫暖,但晚上立即轉涼,高山上偶爾還會下雪。冬季危險最大的是寒流,可以使溫度劇減十來度,造成嚴重的凍傷。

  冬季氣候變化有一定週期,所以從事野外活動最好選在陽光普照的溫暖日子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