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煎燜子是很有特色的天津小吃,煎燜子又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燜子是用是用綠豆澱粉或紅薯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主料:燜子300克
配料:熟芝麻1茶匙、生抽2茶匙、米醋1湯匙、鹽1/2茶匙、大蒜10克、味精1/4茶匙、青紅椒適量
製作:
1、 燜子切成骨牌塊。
2、 大蒜青紅椒切末。
3、 生抽、米醋、鹽、味精放入小碗中調勻。
4、 鍋燒熱放入少許油。
5、 把燜子逐片放入鍋內。
6、 小火煎至兩面微黃。
7、 煎好的燜子放入盤中,澆入調好的味汁,撒入蒜末、青紅椒末和白芝麻即可。
關鍵:
1、 燜子要煎到有鍋巴才好吃。
2、 燜子不容易入味,所以味汁要調的味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