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權書·心術第一》白話譯文?

身為將帥,首先應當修治思想心志。哪怕泰山在面前崩塌,臉色也不會改變;哪怕糜鹿在身邊奔跑,眼睛也不會眨一下。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然後才可能真正把握利害的時機,在各種情況下都能夠對付敵人而取得勝利。

  凡是用兵打仗,都要崇尚正義。不是正義的事,即使對自己有利也不去做;因為不能只考慮這一次行動在當前會有什麼樣的利害,更要考慮到這次行動會不會造成將來長期被動而無法挽回的後果。只有正義才可以激勵士兵,士兵出於正義而發怒,就可以百戰不殆。

  大凡用兵作戰的原則是:沒有戰爭的時候,要發展生產,增加資財;將要進行戰爭的時候要培養體力;進行戰爭的時候要鼓舞士氣;取得勝利的時候要培養心志。

  沒有戰爭的時候,要警惕邊防,嚴密監視敵人的行動,使人民能夠安心耕種田地而沒有什麼顧慮,這樣就可以發展生產,增加資財。將要進行戰爭的時候,要供應豐富的給養,而且要讓士兵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樣就可以培養體力。

  在進行戰爭的時候,遇有小的勝利要迅速取得,遇有小的挫折要對戰士進行激勵,這樣就可以鼓舞土氣。士兵奪取勝利時,不要讓他們的慾望完全實現,這樣就可以培養不懈的鬥志。因此士兵就會在胸中經常積聚著對敵人的憤怒,懷抱著要求實現的願望,而不會完全消失;憤怒不完全消失就會有用不完的勇氣;慾望不完全實現就會永遠有貪求功名利祿之心,所以即使統一了天下,而上兵仍然不會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上古帝王,姓公孫,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後居姬水,改姓姬。建國於有熊,又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所以史稱黃帝。黃帝與炎帝一向被中傘民族尊為共同的祖先)所以能夠作戰七十次而仍然銳不可當的原因。假如不注意培養士兵的心志,打一次仗或許能取勝,但是以後就不可能再甲他們來打勝仗了。

  凡是將帥,都要有智慧而且威嚴,凡是士卒,都姜愚昧老實。將帥有智慧則不可測度,有威嚴則不可侵犯;所以土兵都把自己的命運託付給他而聽從命令,怎麼能不愚昧老實呢?只有使士兵愚昧老實,然後才能夠拼死去作戰。

  凡是軍事的行動,應該首先了解敵方的君主,瞭解敵方的將帥,然後才可以使軍隊在危險的環境中行動。

  鄧艾(三國時魏棘陽、即今河南省南陽市人,為魏國鎮西將軍,封鄧侯)命令士兵以繩系身懸縋而下,偷越險山進入蜀中,若不是劉禪(三國時涿縣、即今河北省涿縣人,劉備之子,蜀漢後主,在位四十年。降魏後封安樂公)那麼昏庸無能,鄧艾縱有百萬大軍,也能夠很容易地把他們打敗俘獲。鄧艾就是吃定了劉禪,才敢於如此冒險。所以古代賢能的將帥既善於用軍隊來試探敵人的實力強弱,也善於用敵人來試探自己軍隊的實力強弱。因而或戰或不戰都可以作出正確的決定。

  一般而言,統帥的行動原則是:明白事理然後才可以發動軍隊,瞭解形勢然後才可以進行戰爭,懂得節制然後才可以指揮戰爭。明白事理,就不會因為行動違背正義而理屈辭窮;瞭解形勢,就不會因為暫時遭受挫折而灰心喪氣;懂得節制,就不會由於蠻幹而陷入困境。他不會因貪圖小利而盲目行動,也不會因遭遇小禍而有所逃避。

  小利小禍不足以委屈自己的才能,具有這樣的心胸,然後才能有應付大利大禍的氣概。只有善於培養自己的才能,而又懂得愛護自己聲譽的人,才可以無敵於天下。所以說,一個深明事理善於忍讓的統帥,可以對付一百個不明事理而只知蠻勇的將領;一個善於安處而不冒險的統帥,可以戰勝一百個性情急躁而好輕易出戰的將領。

  軍隊各有長處和短處,這一點敵我雙方是一樣的。

  有人問:“我方的長處,我們把它顯示出來而運用它,但是敵人卻不同我們在這方面較量;我方的短處,我們把它隱蔽起來而不使用它,但敵人卻強迫我們在這方面與他們角逐,那該怎麼辦呢?”

  我回答說:“我方的短處,我們故意大肆張揚而顯露出來,使敵人產生疑慮而退卻;我方的長處,我們卻將它隱藏起來而暗中培育發展它,使敵人放鬆警惕而輕犯我們,從而陷入便於發揮我方長處的計謀之中。這就是善於運用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戰術。”

  善於指揮軍隊的將帥,要能使自己的士兵打起仗來沒有顧忌,覺得有侍無恐。沒有顧忌,就懂得即使戰死也在所不惜,有恃無恐,就會堅信一定不會戰敗。比如一個人,哪怕手中只有一雙短棒,在他面對猛虎時,也會奮力呼喊著去打擊猛虎;如果兩手空空,即使是偶然遇見一隻大蜥蜴,也會恐懼色變而向後退卻。這是人之常情啊!人如果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做將軍了。

  一個赤臂持劍決心拼命的人,即令烏獲(戰國秦國著名的勇士,曾在秦昭王時為官)那樣的勇士,也不敢逼近他;如果一個人身佩甲冑,抱著武器而鼾睡,即令一個兒童也能夠用弓箭射死他。

  所以善於領兵打仗的將帥,要能用適當的方式使軍隊具有堅不可摧的意志;如果能用適當的方式使軍隊具有堅不可摧的意志,那麼這支軍隊在任何時候都會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

原文: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鄧艾縋兵於穴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後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於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於必敗。尺棰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蝪,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按劍,則烏獲不敢逼;冠冑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餘矣。

心術, 譯文, 蘇洵, 權書·, 白話,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