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經驗,通過下面的內容,驢友們會對中華鱘及中華鱘園有一個深入的瞭解。五一去中華鱘園的驢友們,可以看一下,中華鱘是目前極少的魚類,非常珍貴,被稱為魚類的活化石。好了,一起來解開中華鱘的神祕面紗吧!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縱行排列骨板,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每行有棘狀突起。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上面那張中華鱘圖片是顏色呈白色的中華鱘,俗稱“白鱘”。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豐富,中華鱘的種類多樣,且有體表顏色差異。中華鱘的分佈也非常廣泛,北自黑龍江、額爾齊斯河,南到珠江,以及我國沿海大部分近岸海區都曾有過它們的分佈記錄,只是隨著緯度的降低,其種類和數量都略有減少。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中華鱘是一種適應於水溫範圍相當廣的溫水性魚類,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中華鱘的生存水溫為0—37℃,生長適宜水溫為13—25℃,最佳生長水溫為 20~22℃。親鱘適宜催產水溫為17~24.5℃。魚卵最佳孵化水溫為17—21℃。入冬之後,當水溫下降至9~6℃時,中華鱘攝食量很少,生長停滯,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立春前後,水溫逐漸回升至10~13℃,開始少量攝食,生長緩慢。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中華鱘對溶氧量要求較高,一般要求水中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當水中溶氧量下降至4毫克/升時,中華鱘的食慾就下降;當溶氧量繼續降至3毫克/升或降至3毫克/升以下時,中華鱘攝食量迅速減少,甚至停止攝食,嚴重者發生活動遲緩、昏迷、甚至窒息死亡。值得指出的是,水的溶氧量變幅大的肥水,不應作為培育中華鱘仔、幼魚的水源。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中華鱘仔、幼魚,沒有明顯的溯水上游的習性,較喜歡集中在流水口。面積為3~10㎡的養殖池,水流量以10~20升/分為宜。中華鱘產卵時的平均流速都在1.0-2.0 m/s範圍內,且流態都十分的複雜,一般都是在河道轉彎處且有深潭的地方進行產卵,流場都有漩渦,且有著較大的卵石塊。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中華鱘園圖片​

華鱘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該園為國家首批AAA級景點。景區佔地2萬平方米,包括鱘魚館、標本館、鱷魚館、熱帶魚館、水族長廊、展覽廳和將要對外開放的生產養殖車間。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在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游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樞紐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產卵場的中華鱘,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附近約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大約330公頃。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從 1983年起每年向長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鱘,但由於培育技術和養殖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長度為8~10釐米、重3~5克的達到設計規格的幼鱘1萬尾左右。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鱷魚館主要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揚子鱷、野生灣鱷為主,還展示有娃娃魚、胭脂魚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中華鱘園展館陳列著中華鱘及其相關標本。從標本上看,中華鱘與白鱘的外型非常容易區分,而與長江鱘卻很相似,從外觀上看只是個體較小些。中華鱘個體碩長,成魚體長可達五米,體重超過千斤,可以說是長江裡的"魚王"。中華鱘體形仿錘狀,長著掃帚式的尾巴,身披五行骨板--背部一行,體側和腹部各有二行,頗像武士的冑甲。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有人會把捕捉到的中華鱘送給中華鱘園,就是在這個地方,所有的中華鱘都是在這個車間一起飼養的。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如果我說下圖如此龐大的空間和裝置投資只是為了養一條魚,你一定不會相信。但這是事實——我不敢說這個龐大的裝置投資只是為了那條魚而修建,但是現在確實裡面只有一條魚,而我認為這條魚才是整個中華鱘園的鎮館之寶。這就是那條野生的中華鱘!那靈動的身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動。那感覺和看鱘魚館中的鱘魚決然不同。​

中華鱘圖片 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