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錄師必須恪守的速錄工作流程?

  一、速錄前準備

  1、常規性準備

  (1)作為一名速錄師,必須經常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同時,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

  (2)平時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和外語水平,增強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將口語轉變為書面語。

  (3)“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經常鍛鍊記錄速度,力爭做到精益求精。

  (4)結合業務的需要,平時注意將詞庫中沒有的一些專業詞語隨時補充到個人詞庫中,並對一些常用內容進行自定義略碼,以提高工作時記錄的速度和準確率。

  2、會議前的準備

  (1)會議前速錄師一定要明確會議對速錄的具體要求;要認真收集和閱讀與會議相關的檔案,熟悉專業術語,提前自定義臨時略碼;仔細檢查速錄裝置。例如,電池電量是否充足、訊號線、電源線介面是否有效;必要時還要提前勘察速錄現場,確定速錄位置、安裝速錄裝置等。

  (2)速錄席的安排。要按照會議要求來安排速錄席的位置。席位要選擇光線明亮,能清晰地聽到發言人講話的地方。報告會、記者招待會,最好坐在主席臺的前方,以便於看見發言人的表情和手勢,在發言聲音較小時,通過看口形把講話內容速錄下來,同時還可以把握整個會場的動態。如果是座談會,一般應坐在主持人或召集人的身邊,因為主持人對參加會議的人比較熟悉,速錄師可以隨時詢問發言人的姓名和單位等。

  速錄席的桌椅要平穩,高低適合,以保證速錄師能夠長時間工作而不至於太勞累。

  (3)會議記錄的格式。無論做哪種會議速錄,都應在會前把會議記錄的基本格式確定下來:如會議名稱、會議時間、會議地點、主持人、出席人、速錄師的名字等。如某項會前不能確定,會後要及時補充完整。

  二、資訊的採集

  1、採用“音本位”方法記錄。記錄時以“音”為基本單位,對語言資訊做全面的採集,這一方面要求速錄師要具備高超的聽錄速度,根據對聲音資訊的理解,實時對同音詞進行辨識,以提高記錄的準確率。正確的做法是一邊採集資訊,一邊同步進行簡單的整理,儘量使速錄文稿有條理,層次分明,為事後的整理奠基基礎。

  2、採用“句本位”方法記錄。如速錄師的記錄速度達不到與語音同步的水平,一般應採用“句本位”的速錄方法。即在聽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語音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後再速錄下來。而不能採用“追音記”的辦法,聽到一個音速錄一個字,這樣做的話,速錄的內容會支離破碎、語無倫次,會後也很難整理出來。

  對發言人的引用內容,自己很熟悉,可在速錄過程中把開頭和結尾的部分採集下來,中間的內容用省略號省去,待會後補充。

  3、數字的處理。數字的記錄是速錄中的一個難點,因為數字不像文字,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的聯想分析出來,或根據關聯詞語補充出來,即不一定要有文必錄。而數字就不一樣了,掉了一個字都很難回憶得起來。比如說本來是四位數,由於沒有聽清楚或手誤,把數字記顛倒了或乾脆就少了一位數,那是很嚴重的事情。對此必須苦練基本功,才能做到反應迅速。對於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字,一般建議使用中文小寫數字記錄。如“5000”記為五千;“100500”記成“十萬零五百”等,既簡捷、直接、快速,又不影響資訊的準確率,待會後再整理成規範寫法。

  4、未聽懂資訊的處理。一個受過良好訓練、專業技能和知識積累深厚、經驗豐富的速錄師,一般聽不明白語言資訊的情況不多。具體聽不明白語言資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便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速錄師,如果發言人的語速過快、發音不準或速錄師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產生疲倦及現場環境等原因,都會導致遺漏資訊,甚至遺漏掉整句話。

  遇到這種情況,速錄師要沉住氣,用深呼吸等方法調整情緒,樹立信心,挖掘自己的潛能,使自己迅速回到速錄工作狀態中來。對一時還沒有理解的字詞,可先把音記錄下來,有誤差也不要管,很可能由於多聽和語境的原因,過一會兒就理解了,會後用速錄軟體“查詢
替換”的功能,進行全程替換。

  以下幾種具體情況的處理:

  (1)人名、地名、數字、時間以及一些專業術語屬於關健詞,往往是比較重要的,速錄時這種資訊不能遺漏。如果由於發言者語速實在太快而記錄不下來,要臨時做一個標記,事後弄懂補充。對一些常用的數學和物理、化學等專業方面的符號,速錄機無法實現符號原樣表達時,可只記詞義,如“≠”可以記為“不等於”等。

  (2)遇到發言人在報告中使用板書、圖表或放映幻燈片時,要儘可能在括號裡用語言描述、並標註出來,如“見圖表”。在講解圖表裡的數字等資訊時,也要儘可能地記錄,能記多少就記多少。

  (3)減少誤位元速率。遇到發言人語速特別快,反應跟不上,語錄慢,錯誤率高屬正常現象。此時一般要採用按音採集,不要管是否來得及對同音字詞的選擇和處理。事後,通過查鍵位的方式一般是能夠聯想出來錯在哪裡的。

  三、錄後工作

  1、文件整理。文件整理,從具體意義上說,是指對速錄後的文件進行同音字詞的查詢與替換,對速錄工作中的手誤進行修正,對遺漏的資訊根據短時記憶進行回憶補充;從總體意義上講,主要是對文字資訊從詞語切分、標點符號、佈局謀篇、段落層次、表達色彩、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去檢查整理,以達到準確、通順、達意、又能體現講話人的語言風格。

  (1)在回憶發言人所講內容的基礎上,粗略通讀一遍速錄所形成的文稿,瞭解其發言大意。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儘可能立即找發言人進行詢問,在整理時予以及時修正,以保證整理的質量。若一時無法找到發言人,對自己拿不準的,一般應予註明,非常重要的內容,事後需要將文字提交本人進行核實。

  (2)整理速錄稿時,要始終忠實原意,絕不能為單純追求語句的通順,而使講話的原意受到任何影響。速錄師也不能在文稿中摻雜個人的觀點和色彩。

  (3)遣詞造句、語法修辭方面的修改與整理。可以從詞義和詞類兩個方面去檢查,詞義是否混淆,詞類是否誤用;句子語病方面,可以從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句式雜亂、詞序顛倒、自相矛盾、分類不當等方面,去逐一進行檢查修改。

  修改的具體方法:“刪、補、換、移”等。刪,就是刪除多餘的或錯誤的詞語,使句子簡明;補就是補充句子殘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另外,對能夠體現發言人意思的體態語,也要注意補充並加以註明;換就是替換有關詞語,使用詞更加恰當;移,就是調整詞語的位置,使語序更符合語法邏輯。

  但速錄文稿的語病修改,與傳統意義上的病句修改有所不同,一般要求保持文稿原貌,“多就少改”,就是把速錄文稿的病句改正確、改通順,並不要求改得多麼生動,要避免大刪大減,力求保持發言人的原意和風格。

  2、檔案輸出。速錄文稿修改後,通過文書處理應用軟體進行編輯排版。具體為設字型、字號、字型修飾,增加頁首、頁尾、插入頁碼、腳註、尾註等。最後,列印輸出文稿。

  3、保密措施。由於速錄工作的性質和速錄崗位的特點,速錄師涉密較多,有的是國家機密,有的是商業機密,在一些敏感性會議上,往往還會有一些記者想方設法追著速錄師,希望挖掘到一些“內部訊息”,或設法拷貝速錄文件。但作為速錄師,要恪守職業道德,嚴格遵守國家保密法規、條例和相關服務合同條款,不向外界洩露任何不應透露的資訊,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和影響。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組織紀律觀念,潔身自愛,不謀私利。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保密法》,做到不該說的祕密絕對不說。

  (2)只對受服務者負責,未經授權許可,不能向第三方提供任何部分的電子文件或紙質文件。

  (3)對於不公開的會議記錄檔案,嚴格控制知情範圍,速錄服務結束後,如無服務物件的特殊要求,應立即將檔案從硬碟、軟盤上刪除,個人不得私自複製和留存,甚至引用記錄的部分內容。

  (4)在私人通訊、筆記、電話中不涉及服務物件的祕密。

  (5)不在網際網路上處理和傳遞載有服務物件祕密的記錄資訊,個人不存放載有服務物件祕密的軟盤、行動硬碟、U盤、光碟等媒體介質。

  (6)修改、整理涉及服務物件祕密檔案時應在保密室內進行,並嚴格控制知情人的範圍。

  (7)工作結束後,應將計算機、速錄機、印表機、儲存裝置(軟盤、行動硬碟、U盤光碟等)存放於檔案櫃內,並加密鎖好。

  (8)保密會議結束後,仍有履行保守祕密的義務。

  (9)速錄用的計算機等相關裝置,不得外借給他人使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