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腺胃炎病1994年發現於我國江蘇省,隨後在我國多個省份發現此病,雞場一旦感染此病,就會造成雞生長不良、消瘦、雞參差不齊,產肉量明顯下降,對雞場的損失非常大,給養雞業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冬季最為嚴重,呈散發狀,流行廣,傳播速度快;各種品種和日齡的雞均可感染;傳播途徑多樣化,既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汙染的飼料、飲水、用具及消化道傳播;主要病因既有非傳染性因素(生物胺、蛋白低、維生素缺乏、黴菌、毒素類等)也有傳染性因素(雞痘、不明原因的眼炎、馬立克氏病疫苗等)
在潛伏期內,雞群沒明顯變化,僅表現生長緩慢和打盹。感染後初期症狀表現為精神不振、有呼吸道症狀,發病中後期呼吸道症狀基本消失,有明顯的精神症狀(精神沉鬱,畏寒,閉眼呆立,縮頭垂尾,翅膀下垂或羽毛蓬亂不整);採食和飲水減少;病雞飼料轉化率降低,排白色、白綠色或黃綠色稀糞,糞便呈油性“魚腸”樣或爛胡蘿蔔樣,糞便中有未消化的飼料和粘液,沾汙肛門周圍羽毛。病雞漸進性消瘦,雞群生產水平下降,少量病雞可發生跛行,最終衰竭死亡。雞大小、體重參差不齊,產蛋無高峰。
病死雞全身消瘦、腺胃腫大、腺胃壁增厚、水腫,腺胃黏膜腫脹變厚;乳頭腫脹外翻、乳頭基部呈粉紅色,周邊出血或出血不明顯、潰瘍。後期乳頭穿孔或潰瘍、凹陷,消失;肌胃癟縮,肌筋易剝離,邊緣蒼白有裂縫。胸腺、脾臟、法氏囊萎縮尤為突出;部分病雞腎腫大,有尿酸鹽沉積。洩殖腔膨大,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內有黃白色或綠色稀糞等。腸道前期腫脹,充血,呈暗紅色,剖檢腸壁外翻;後期粘膜脫離,易碎,變薄無物,腸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症,內容物為含大量水的食糜。個別病死雞有的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十二指腸輕度腫脹,空腸和直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胰腺腫大有出血點,也有報道胰腺萎縮,色澤變淡。當有細菌病繼發感染時,肝臟腫大、個別有壞死點,顏色不勻,淺色與深色條狀相間呈古銅色等。
對於發病的雞可用肌腺康飲水來治療,對於腺胃炎高發地區1至10日齡可以用肌腺康飲水提前預防,平時要做雞舍的衛生及通風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