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不太勉強——認知療法改變行為?

家庭教育中有個普遍的現象:家長們常常希望能夠培養孩子堅強意志,所以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百折不撓、堅持到底、善始善終,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將一事無成。估計這些家長勵志電影、書看得不少。就像我最近在看的那部經典動畫片《灌籃高手》:赤木、流川楓、櫻木、三井在賽場上拼死也要堅持的精神確實讓人震撼,不禁熱血沸騰,希望孩子也會如此。

學會堅持這本身是對的:有的時候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缺少的就是最後堅持一下;沒有恆心也是做事失敗的一大原因。這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一個重要素質。

但是堅持做得過頭就變成勉強了,這也是不好的。而且,其實不是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都需要堅持。只要做到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時刻,以及從長期來看是堅持就可以了,而其他的時侯堅持可能得不償失,不勉強、順其自然可能更有利於目標的達成。《灌籃高手》中的流川楓們在賽場上拼死也要堅持,但是那是關鍵時刻,沒有退路,但生活中絕大多數時間是沒有那麼重要和關鍵的,別霸王硬上弓,學會水的柔性,遇到困難可以繞道而行,同樣到達大海。

其實很多人年輕時喜歡堅持、堅強,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會發現有時不必太勉強。其實,成人如此,又何必勉強孩子呢?

一、我學會了不要太勉強

原計劃午飯後去打羽毛球,但覺得有些瞌睡,就不勉強自己,先小憩片刻,覺得精神健旺了才去;博文沒寫完,但是覺得有些累了,沒必勉強寫完,先休息一會兒再說;朋友來青島避暑,建議他去嶗山玩兒,而他有自己的打算,我也不勉強,隨他的意思辦;打羽毛球,這個球扣殺太勉強了,就改為過渡過去......

不知不覺中,已經學會了不再勉強。

其實以前我不是這樣的。年輕時喜歡意志的堅強,崇尚堅決執行計劃。這本身是好的,但是我常常做得過了頭,太勉強自己,有時就會體會到惡果。我以前的肌肉緊張性頭痛就是因為太勉強了:累了也不休息,還堅持用功;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還抓緊時間去思考、學習,結果很容易疲勞;勉強做超出當前能力的事情,比如要求自己思考得飛快......過於堅持的結果就是搞得自己很累!

勉強去做自然是不好的,其實從哲學上來看也是顯然的:客觀情況變了,或者客觀情況與原來的主觀想象不符合了,自然不能勉強按照原來的想法去做去做,而需要變通。

其實很多方面都要不勉強:與人交往時,有時不要太堅持己見,因為即使你覺得正確其實也未必啊;也不要勉強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因為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可能都有道理;不太擅長的事也不必非要和別人一爭高低,在你擅長的領域發展就可以了;比賽時不要霸王硬上弓,學會不勉強......

二、有時對孩子也不勉強,或者不要太勉強

很多時候,我們不但在勉強自己,也在勉強孩子,而且往往戴著堅持原則的桂冠,或者美其名曰:讓給孩子學會堅持。

但我更喜歡在戰略上學會堅持,而在具體的戰術上學會不勉強、量力而行。

對孩子很嚴格,堅持讓他做到很多事,不如換個思路,不去勉強他,讓他自己去做決定,自己成長。畢竟,一生,還是要靠自己的。

孩子寫作業有時候情緒不好,寫著寫著就煩躁起來。此時是讓他堅持寫下去,還是不勉強?其實停下來先玩一會兒,把情緒調節好之後再去寫,效率更高,輕鬆愉快。

孩子不願意聽寫,就不要勉強,讓他體驗一下結果:課堂聽寫錯得多了,他自然體驗到練習的重要性了。在他沒有體會的時候,勉強他去做,反而引起反感。

作業沒寫完,孩子已經很瞌睡了,怎麼辦?發揚頭懸樑、錐刺股的精神嗎?何必呢,那麼勉強幹什麼?上床去睡,明早起來寫就是了。

那些興趣班,如果孩子沒有天分,又沒有興趣,就不必堅持,何苦折磨孩子呢?

是堅持還是不勉強,其實是在家庭教育當中需要細細思量的。這兩者都是需要的,只不過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或者掌握好BALANCE。

當然,有時適度的勉強也是需要的。比如孩子都有惰性,不喜歡的學科有時不願去學習,此時適度的推動、督促、勉強也是需要的。此時方式方法要得當,態度合適,而且適當加以輔助,不要讓孩子覺得難受。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