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那點事兒:在職MBA怎樣構建人脈圈?

  從學習知識到開拓視野,從職業生涯發展到實踐技能提升,MBA的學習確實能調和眾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總有一點適合您”的實在幫助。Networking作為MBA學生從入學到學習進行中乃至畢業後的一項價值點,由此產生巨大幫助和無限潛力,成為眾多人選擇MBA學習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經典案例,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可以借鑑之處。

方法/步驟

  弋利軍是復旦MBA專案MBA3班的班長,更是聚賢薈成立之初的元老之一。多年來,歷次組織和策劃各項聚賢薈活動的經歷,使他對於MBA學習中的networking有許多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現任高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銷售總監的弋利軍,實現了從技術人才向管理先鋒的華麗轉身,十多年技術工作的經驗積累,使他具備了紮實的技術功底,而不同性質的企業和不同的公司也讓他對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見識。2004年,本科畢業十年之際,弋利軍重返校園,進入復旦MBA專案學習。最初,他選擇MBA學習的動機主要有兩個:一是想要對多年工作累計起來的零散知識進行一次系統性的整理;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為將來職業發展的突破做準備,尋找一個適合以後擴張的平臺,有機會轉型到巨集觀管理方向。如今看來,他最初的兩個目標都達到了,而除此之外,networking更是帶給他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驚喜。

  弋利軍校友在談到networking時提到了“平臺”這個概念,即“圈子”、“人脈”。他認為,職場上的人脈很關鍵,跟個人工作背景、生活環境等各方面比較貼合節奏的平臺很重要,這個平臺上的人是要能互相幫助的。他說:“假如我去讀EMBA專案可能他們是我的資源,而我不是他們的,這樣就融不進去;而剛畢業的學生又不是我的資源。當時我讀復旦MBA的時候,同學基本都工作10年左右,即便從事不同的行業,相互之間仍能產生很大的互動和共鳴,互相幫助作用很大。”因此,他認為選擇一個貼切的人脈圈子來構建,對個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基於這個想法,時任MBA3班班長的弋利軍即產生了組建專案同學會的想法,“聚賢薈”就應運而生。本著為專案學生和校友提供一個更寬廣交流平臺的目的,當時班級骨幹在與專案老師以及其他班級同學多次討論和商量後,2005年11月“聚賢薈”終於成立了!弋利軍真誠地說道:“我們當時的一個目的就是,有時間聚一聚,把一些東西共享一下,而我們需要一個大的平臺來建立人脈,通過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活動,更有效地提高人脈利用率,快速擴張人脈。”即使已經畢業多時,弋利軍校友仍時常參加聚賢薈舉辦的各種活動,除了新鮮話題的吸引,與新朋老友面對面的溝通更讓他樂此不疲。也因此,他成了眾多圈子中的熟人,名字在校友圈中響噹噹。

  從工程師到銷售總監,職業的拓展伴隨著能力的增長,弋利軍校友在復旦MBA專案擔任班長和聚賢薈骨幹的經歷,使得自身溝通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拓展了自己的業務,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業餘生活。受惠於networking的他,在此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對於聚賢薈或班級活動組織者來說,可以主動去拓展和創造一些活動,而不是僅僅是等著別人來為自己安排好一切,同時需要注意三方面問題:一是選好主題,儘可能寬的去和同學溝通,選擇大家興趣點高的、貼合社會發展的話題;二是讓更多人知道並參與,這需要班長和同學的推廣、引導和影響;三是互動性強,不僅要受眾率高,還要注意溝通過程,大家都能把問題攤開來談。

  對於參與者來說,要踴躍去參與,若想拓展人脈圈就必須積極投身各項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積極互動,讓大家明白你在主動參與;設法拓寬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注意事項

  都說21世紀人才最寶貴,而在MBA這個精英匯聚的平臺,更是藏龍臥虎。因此,在這個滿是人才的圈子裡抓住機會,積極與不同背景的同學溝通交流,會使在職研究生的MBA之旅增添更多無法預估的價值!

人脈, 學生, 事兒, 研究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