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的5大突破方向?

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說過:“世上沒有降價兩分錢抵消不了的品牌忠誠”,顧客購買時大都希望價格越低越好,因此我國的眾多企業紛紛將“價格戰”奉為競爭利器,希望藉此提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無論是發起價格戰的企業還是被迫響應價格戰的企業,出發點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後卻常常演變成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雙輸”結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面對慘烈的價格戰,企業家不選擇魚死網破就得束手就擒嗎?

總結了商業模式的5大突破方向:

一、低要素成本模式

生產要素包括土地、資金和人力資源,每個國家都可以根據“資源稟賦論”,發揮自身豐裕的資源優勢參與國際競爭。比如紐西蘭地廣人稀,所以大量發展畜牧業,出口乳製品和牛羊肉製品,等於間接出口它的優勢資源——土地的使用權。低生產要素成本模式是最常規、最普遍的低價格商業模式,絕大多數企業都在運用這種模式。

二、低經營成本模式

7天、如家等經濟型酒店也是低經營成本的範例。它們不選擇臨街店面,不設富麗堂皇的酒店大堂,放棄傳統酒店必不可少的健身、娛樂和餐飲設施,縮小房間面積,簡化陳設,只為顧客提供乾淨、舒適的休息空間,將節約的成本以低價格的形式回饋顧客。低經營成本模式的實質是不同的顧客定位,選擇那些有節儉心理又不看重額外享受的消費人群,這一運營模式可以讓它們獲得最大的滿意度。

三、低渠道成本模式

傳統零售商利用大量門店接觸潛在顧客,門店租金是一項大的開支,而且可以接觸的顧客範圍有限。每個店面又要僱用員工,人力成本也是一項很大的開支。網際網路公司可以利用“滑鼠”代替大部分的“水泥”,用網站而非門店與顧客接觸溝通,所以具有無可比擬的成本優勢。

四、低傳播成本模式

沃爾瑪、星巴克、阿爾迪都從來不做廣告,它們將自己星羅棋佈的店面作為廣告載體,利用顧客之間的口碑進行傳播。同樣可以達到競爭對手運用傳統廣告所達到的傳播效果。大多數運動品牌斥巨資請明星代言,大手筆購買電視廣告,但Kappa只利用少量資金在一些娛樂節目、影視作品裡開展嵌入式廣告,以小搏大,也同樣贏得了非常高的人氣和口碑。

五、輔助收益補貼模式

天娛公司操盤的超級女聲非常成功,其實質也是一種輔助收益補貼模式。他們製作的節目免費播放,但是通過冠名權、贊助費、各位超女未來的經紀收入,以及參與簡訊的收益分成等等,來抵消成本、獲得利潤。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