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

很多人在打陳式太極拳的時候,會有很多疑惑,比如太極拳該快還是慢,用氣還是不用氣,由柔入手還是由剛入手,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以解這些疑惑,一起來看看文章吧。

一、打陳式太極拳慢的對還是快的對?

打太極拳不在於快或慢,而應當是快而不亂,慢而不散。什麼是快而不亂,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練的再快,必須外形與內氣結合起來,以內氣來摧外形,氣到形到,形是隨氣而動,這樣運動就是快而不亂,這樣快才對。如果在運氣時,氣到形不到,形到氣不到,不是氣過於形,就是形過於氣,這樣練就是快而亂,快也不對。

慢而不散,就是在運動,外柔內剛,外如處女,內如金剛,靜如山嶽,穩如泰山,就是用蓄勁而待後發,這樣練就是慢而不散,練慢也對。如果犯上重下輕,外散內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氣不到,氣到形不到,一盤散沙,這就是慢而散,這樣練慢也不對。打太極拳主要是完整一氣,剛柔相濟,變化無窮的道理。

二、打陳式太極拳用氣對還是不用氣對?

打太極拳應當是不用氣,輕而不浮;用氣沉而不僵。這樣練用氣對不用氣也對。如果不用氣,輕而浮,用氣沉而僵,這樣用氣不用氣都不對。什麼是輕而不浮,沉而不僵?無論是舉手擡腳,如棉裹鐵,輕而自然,這就是輕而不浮。用氣不是用笨氣,死搬硬套,用氣用的是先天自然之氣,帶有靈活性的,這樣練就是沉而不僵,否則都是不對的。

三、說陳式太極拳是大架,楊式是中架,吳式是小架,這樣說法對不對?

這樣說法是不恰當的。陳式太極拳初學時,雖然是由大架入手,但因其是剛柔相濟,千變萬化,是忽大忽小,忽有忽無,忽隱忽現,忽剛忽柔,變化無窮的。所以說,陳式太極拳,大架也可以收成為中架,中架也可以收成為小架,把太極拳說成為死的是不對的。

四、陳式打太極拳,應當先由剛入手,還是先由柔入手?

打陳式太極拳按規矩還是先由剛入手,練成功後,自然成了剛柔相濟,但是教人時,必須靈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體強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壯年人,必須由剛著手,不然就沒有基礎。如果教有病的人,身體弱的人或老年人,他們不能學那一層剛的功夫,那就教他們由緩慢著手,把身體練強壯之後,再學太極拳第二趟,把那一層功夫補起來。為什麼不叫他們先由柔著手,而是有緩慢著手,因為打太極拳柔是很寶貴的東西,很不容易練出來。

年老體弱者,初學者是有緩慢著手,而不時由柔著手,柔是多年功夫,千錘百煉才能得到。如化一塊鐵,本來裡面有粗質,,經過鐵匠用爐打一火去一層粗質,結果把粗質打完,就成了鐵精。等於太極拳初學時純剛無柔,練一層功夫得到一層柔,把功夫練成後,才能得到剛柔相濟的奧妙。所以打太極全是最不容易把肉練出來的。

因此說,教身體弱的人先由緩慢著手,,待身體練強後,再進一步練剛。最後練成外柔內剛。否則單純無柔軟,那就是外散內空,決不是柔。有人打太極拳由緩慢入手,練數十年功夫,掌無拴雞之力,就是由緩慢著手沒有基礎吃的虧。

陳式太極拳風格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演練風格與特點是:纏繞摺疊,鬆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連綿不斷,一氣呵成。如濤濤江河奔騰不息,氣勢恢弘,又似游龍戲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於“自纏”。身纏、手纏、足纏、臂纏、腿纏,周身纏。故有陳氏太極拳乃“纏”法也之說。

陳式太極拳除了套路演練之外,還有陳氏太極拳推手。套路與推手互為體用。習練套路是束身行為(約束身肢)與意識修為,通過推手能夠檢驗束身水平與意識修為的正確與否。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通俗的說,練套路如同生產,練推手如同質檢,找出問題所在與不足之處,然後再生產,再質檢,如此迴圈往復,一生無有窮盡,不斷提高追求,情趣盡在其中,不亦樂乎。

如何打好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擊作用及獨特的演練風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

陳式太極拳有陳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陳式太極拳老架共有七個套路,現僅流傳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約道光咸豐年間,陳王廷五傳弟子陳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難度動作,編成陳式新架太極拳。其弟子陳青萍又在陳有本所傳拳架基礎上創編成另一拳架套路——趙堡架。

陳式老架拳與新架拳沒有本質的區別,主要區別在於老架拳弧形繞轉的圈較大,新架拳圈較小。故陳家溝也稱老架拳為大圈,稱新架拳為小圈拳。 陳式太極拳雖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運動特點基本一致:其在內是意氣運動,在外是螺旋纏繞運動。強調在意識主持下,頭頂、氣沉,放長身肢,通過旋腰轉脊帶動上肢旋膀轉腕,帶動下肢旋胯轉踝,使肢體在順逆纏繞中,促成內外相合,節節貫穿。

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有快、有慢,一般發勁時和轉換時快,動作過渡時慢,陳式太極拳有剛有柔,一般動作的終點剛,過程柔。

全套動作在快慢、剛柔、開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陳式太極拳首先是一門講究練意識、練意氣、用意識引導運動、動靜結合的拳術。練拳時,一定要心靜體鬆、全神貫注、用意不用力(指拙力)。如此,經過長期的鍛鍊,內在的意氣運動和外在的神氣鼓盪就能得到協調和結合,從而達到“意到、氣到、勁到”的境界。當然,這需一個較長的習練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一種平和的心態,多學習,不斷加深對太極拳拳法拳理的正確理解,對動作多揣摩。“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漸進。”長期練拳,在意識和運動相結合作用下,使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得到鍛鍊和調節,感官功能也同時提高。

陳式太極拳習練時外形的特點是“開胯屈膝圓襠”。這樣使“下盤”更易穩固,從而提高肌體的血液迴圈,增強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使練拳的人會感到精神倍增。當然,陳式太極拳對膝關節的負載力較大,中老年人特別要注意,不要追求低拳架表現而造成關節損傷,而應該先練高架子,適應後再將拳架適當練低些,但以適中舒適為宜。

“立身中正、虛實分明”也十分重要。不能為追求外形的花俏而手舞足蹈、東搖西歪,這都是感覺偏差所致。拳法中個別動作要有傾斜,但也要求斜中寓正,這樣才能使“任督”二脈氣血暢通,有利於身體健康。

“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螺旋運動”,是陳式太極拳又一與眾不同的特點。這種拳法風格和習練方法,因可達到較大的運動量和較強的力度,在演練時,會形成一種跌宕起伏、抑揚頓挫、有張有弛,又綿綿不斷、滔滔不絕之感覺,這十分符合人體生理活動規律,通過這種運動可促進氣血執行和調和。而肢體的螺旋運動,能促使全身關節節節貫串地推動,對內臟也起到按摩作用,四肢百骸的連動促使周身經絡暢通,從而達到健身強體的作用。

結語:以上就是打陳式太極拳時,我們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練習太極拳,必須有始有終,持之以恆,不會的地方要及時問,不然犯下的小錯,日積月累會釀成大錯,希望每一位太極拳友,都能打好太極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