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中醫的十三綱要裡面有氣血虛三個要素,是對一個人體的狀態進行描述的,它們在表現出來的症狀和發病機理上還是有些區別的。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方法/步驟

氣:氣滯,症見憂鬱、惱怒、胸脅不暢、脘腹脹滿;氣逆,則症見胸悶堵塞、呼吸短促;氣浮,則症見心悸、驚惕、神思不安;氣陷,則症見萎頓睏倦、四肢無力、腹內常有下墜感。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中醫對於氣分病是極為重視的,《內經》說:“百病皆生於氣。”氣滯宜疏利,氣逆宜肅降,氣浮宜鎮靜,氣陷宜升提。一切血病往往由氣分引起,或雖不因氣分引起而須從氣分治療的,均宜密切注意。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血:血熱,見妄行溢位之症;血寒,多見凝滯之症;血瘀多見瘕積、月經閉阻。血不固攝,多見吐衄、崩漏不止。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血宜循行通暢,血病則不是流溢妄行,即是凝滯不行。行者當止,宜清涼,宜固澀;不行者當通,宜溫和,宜散瘀串其有氣虛不攝或氣滯瘀阻者,宜參用益氣攝血或理氣去瘀法。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虛:精虛,症見腦鳴,脊背痛,腰痠,腳軟;神虛,為心悸,失眠,恍惚,健忘,不能思考;氣虛,為音低,呼吸短促,常感胸悶、疲勞,自汗,消化遲鈍;血虛,為頭暈,脫髮,爪甲不華,面色暗淡,形瘦,膚燥,月經量少色淡,或經閉不潮。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虛證當補,精虛補腎,神虛補心,血虛補肝,氣虛補肺與脾。也可簡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少氣,自汗,食減,大便溏;陰虛為骨蒸,怔忡,盜汗,遺精、經閉等。補陽宜甘溫益火,補陰宜以甘涼滋水為主。

中醫氣血虛病的常見症狀和發病機理是怎樣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