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偏方治療?

偏方

升麻3克,青皮6克,黃芪10克,木香3克,蘇葉、大腹皮各10克,烏藥6克,柴胡、川芎、菖蒲各3克,蔓荊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方解:本病是由於在大氣壓力下的變異環境中,鼓室內氣壓與外界氣壓極不平衡,由此而發生的中耳損傷,而出現耳痛、耳鳴、憋氣和聽覺障礙。方中升麻、柴胡,同樣是升清降濁,但後者更有除頭痛,治耳聾的作用。青皮、蔓荊子疏肝散結、破氣止痛,而後者更有抑制腦鳴的特點。蘇葉散發風氣、順氣化痰。大腹皮協調寒熱失和、疏瘀滯、開鬱結。川芎行氣開鬱、上行頭目、破瘀血、生新血。還有兩味畫龍點睛之藥,用黃芪以益氣,氣盛則更能反映出諸藥的作用;用菖蒲以開竅,航空性中耳炎,正是竅閉的典型病例。

蛀竹屑粉30克,五倍子(焙焦存性)、枯礬各15克,硼砂3克,青黛9克,川黃連、輕粉,冰片各3克。

用法:先將蛀竹屑粉、五倍子、枯礬、青黛、硼砂、黃連共研細末,再入輕粉、冰片同研細末和勻,貯瓶備用,勿洩氣。同時,在吹藥前,先將患耳內膿液拭淨,急性用洗耳方(芙蓉葉15克,苦蔘9克,煎水取汁)洗耳;慢性用藥棉棒,蘸氯黴素眼藥水入耳腔內轉動拭耳後,再取本散少許(約0.1克左右),均勻吹入患耳腔內。先洗後吹藥,每日吹4~6次。

方解:故方中君以蛀竹屑粉,消炎祛溼,排膿止痛,本品為民間治療膿耳(即化膿性中耳炎)之有效單方,其消炎解毒、祛溼排膿之功頗著;臣以川黃連、青黛清熱瀉火解毒,且青黛尤善清肝膽之火毒,川連為近代治中耳炎的常用有效之佳品;硼砂、冰片、輕粉芳香通竅,消炎解毒,祛腐排膿;佐以五倍子、枯礬祛溼排膿,止痛斂瘡。諸藥配伍為用,共奏清熱祛溼、祛腐排膿、解毒斂瘡之功。

澤瀉、茯苓各15~30克,石菖蒲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方解:方中澤瀉有利水滲溼之功,使清氣上升而除頭目諸疾;茯苓健脾利水;助澤瀉去痰溼;石菖蒲味辛性溫,辛者串通九竅,溫則化痰去痰溼,能助茯苓、澤瀉化痰祛濁;且石菖蒲的開竅作用可能對咽鼓膜起到擴張作用。氣道得通,水溼祛除,則耳能聞五音矣。

柴胡、白芷、梔子、赤芍各15克,冬瓜仁、蒲公英各30克,澤瀉20克,龍膽草10克,甘草6克(10歲以下兒童劑量酌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方解:本病之起,多因內有肝膽鬱火,或因胎遺熱毒,外因時邪內犯,邪毒侵耳所致。治宜瀉火解毒。方中以柴胡、龍膽草清肝瀉火;蒲公英、甘草、梔子清熱解毒瀉火;冬瓜仁、澤瀉利尿洩毒;白芷、赤芍祛風涼血,通竅止痛。諸藥協同,共奏瀉火解毒、利水通竅之功。熱去毒解,則耳疾可愈。

銀菊茶

組成:銀花10克,菊花10克。

用法: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化膿性中耳炎,屬肝膽火盛、邪熱外侵型,起病較急,耳內疼痛,並見耳鳴,聽力障礙,耳內脹悶感,伴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涕流。

豆豆飯

組成:白扁豆50克,郁李仁15克,黑大豆50克,粳米250克。

用法:將扁豆、黑大豆浸泡,郁李仁去皮研碎,與粳米一起煮至五成熟,過濾,上籠蒸熟,稍溫即食。

功效:健脾滲溼。

主治:化膿性中耳炎,屬脾虛溼困、上犯耳竅型,耳內流膿,經年累月,時重時輕,流膿量多而清稀,無明顯臭味。

鴿肉木耳湯

組成:肉鴿1只(約重500克),水發黑木耳100克。

用法:肉鴿宰殺去內臟,加水發黑木耳,放湯燉酥,調味後佐餐用。

功效:補腎培元。

主治:化膿性中耳炎,屬腎元虧損、邪毒停聚型,耳內流膿,閂久不愈,量不甚多,或汙穢或成塊狀,頭暈神疲,腰膝痠軟,遺精滑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