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美容練功的要訣?

Tags: 要訣, 氣功, 意念,

導語: 氣功美容的功法名目繁多,而且各種功法都有自己的要求與特點。但歸納起來,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要素,即調心練意、調身練形和調息練氣以及其他幾個基本守則。掌握和靈活應用這些要素,應用氣功進行美容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調心練意

  調心練意就是指在練氣功時的意念鍛鍊,通過自覺地調控心理活動,平伏妄心雜念,集中注意力,順利達到入靜意守神靈的目的。

  調心練意可存神以養氣聚精,精充氣足神旺則臟腑安和、氣血調順、元氣充沛,使人精神振奮,形體矯健,肌膚悅澤和容光煥發。因此,調心練意是氣功美容效果好壞的關鍵,其基本要求就是以一念代萬念,讓思想處於一種安靜的“入靜”狀態,不為物慾名利所驅,不讓煩惱瑣事所牽,做到心中坦然,真正進入“恬淡虛無”的境界。但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練者只需做到清心寡慾平息雜念即可,以後逐漸過度到“意念歸一”的境界。以下介紹幾種調心練意的具體操作方法:

  1)放鬆法就是有意識地放鬆身體、使注意力集中而排除雜念,達到心安神寧的目的。做法是在練功前自然擺放身體姿勢,以舒適、輕鬆、安穩為準。然後將意念集中在身體某一部位不發聲地默唸“鬆”字,默唸時注意掌握輕重快慢的程度,過快過重令頭皮發緊不適,過輕過慢又易使人入睡,放鬆法一般按先兩側再前後的規律依次進行,即先放鬆身體兩側的頭側、頸側、肩、上臂、肘、前臂、手和指,其次放鬆身體前部的面、頸、胸、腹、大腿前、膝、小腿前、腳和趾,最後放鬆身後的枕、頸、背、腰、大腿後、膕窩、小腿後、腳和趾,上述每部位意念集中的時間為1~2min,待該部位放鬆後再將意念轉下一部位,但若有某個部位鬆感不明顯時,切勿急躁,而應自然按序放鬆下一個部位。

  2)暗示誘導法就是默誦一些對自己心身調適有益的簡單而健康的字句,如“定心寧神可養顏”、“鬆靜”等;也可反覆默唸數字“1、2、3……”或反覆默數自己的呼吸次數至百又反覆,周而復始,默誦的速度不宜過快,語調應輕柔舒緩,上述方法可幫助儘快集中意念而入靜。此外,周圍環境如單調的鐘表“滴答”聲,柔和的微風吹樹葉聲和流水聲以及有節律的氣功師誘匯入靜的字句或錄音,都可幫助入靜。

  3)憶想法在雜念紛繁不易入靜時,反覆回憶追想簡單的一首詩,一件事或一個動作,也可使意念不由自主地集中起來。想象暗示也可起到很好的入靜與美容效果,如《備急千金要方》提出的想象入靜法:想象空中五色分明的太和元氣,如雲霞霧,似水滲地,透皮達肉而浸沐筋骨肢節五臟……並謂久練之可使人皮毛潤澤,耳聰目明,身強體健而青春永駐。值得借鑑和研究。

  4)視物法指在練功時,雙目微張,注視眼前自己喜愛的賞心悅目的物品,如花草、金魚等,要求專心致志地注視直至景物模糊而入靜,此法較適於煩躁不安,難以集中注意力的人。另外,有的功法如“採日精”、“吸月華”等,也是通過注視初升的朝陽或夜間明月,加上想象和意念導引達到練功目的。

  5)意守法又稱凝神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將意念守在身體某些特殊的部位和動作姿勢,如俞穴(丹田、湧泉、氣海等)、經行部位、內臟(又稱“神光反照”,“內視”)等,以及假想抱球接球的姿勢等。意守的目的是達到雜念不起,初學者的意守是“有意之調”,逐步練習後可達到“無意而調”的調心練意最高境界。

  (2)調身練形

  調身就是在練功時有意識地調節姿勢,控制身體,採取符合自然、舒適生理習慣的相應體位和形態,以便於入靜調息,因為在練功時要維持一種姿勢動作必須全神貫注,所以形體姿勢與動作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練功調心調息的效果,可以說,姿勢動作是氣功練功成敗的關鍵,進行氣功美容鍛鍊首要問題就是掌握要領擺正姿勢,所謂形正則氣順,氣順則意靜,意靜則體鬆筋柔,百脈和調,有益形體容貌的健美。氣功美容調身練形常用的方式有如下幾種:

  1)坐式要求“坐如鐘”,穩定踏實。具體又可分為三種

  ①盤坐式(又稱盤膝坐),此式易集中意念而入靜,可端坐在床炕或較大方凳上的舒適軟墊上,兩小腿交叉成八字形、足心向外壓於大腿下,此為“自然盤”;若將一側小腿交叉置於對側小腿上,足背貼於大腿上,足心向上為“單盤”;若兩小腿交叉置於大腿上,足心朝上為“雙盤”。盤坐時要求口眼微閉或舌抵下齶,頭正頸直,含胸撥背,沉肩垂肘,雙手合十置腹前,也可掌心朝上,左手貼在右手掌上,拇指相對或虎口交叉互握。

  ②平坐式:就是平坐於適當高度床凳軟墊上,屈膝成90°角,雙腳分開如肩寬平踏實地,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下置大腿上。

  ③靠坐式:在平坐式基礎上背部輕靠於沙發或椅子的靠背上。

  2)臥式要求“臥如弓”,臥具平直而硬。

  ①仰臥式:面部朝上平臥,目脣輕閉,四肢自然放鬆伸直,掌心向下或五指微屈成虛拳置身體兩側,雙腳自然分開或一腳跟壓在另一腳解溪穴上,也可雙腳屈起雙手交叉置小腹上。

  ②側臥式:側身躺成弓形,常用右側臥位,枕與肩同高,頭部稍向胸收,不可緊壓耳門,目脣輕閉,上側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置髖部,下側臂自然彎曲掌心朝上置頭旁枕上,軀幹放鬆,下側腿自然伸直,上側腿屈成120°角左右疊放在下側小腿前,足部著床。

  ③半臥式:在仰臥式基礎上用枕頭或棉被將上半身及頭部墊高,以自然舒適為度。總之,臥式適合體弱者,但易入睡而影響功法與體力的長進。

  3)站式又稱站樁,要求“站如鬆”,腳踏實地。雖形式多樣,但基本要求為:雙腳分開同肩寬,雙膝微屈,收臀直腰,鬆腹含胸撥背,沉肩墜肘垂臂,掌心向內,十指分開朝下自然微屈,平頭直頸,上瞼輕垂,目露一絲光,注視鼻尖或平視前方或含光內視,口脣緊閉,舌頂上齶;若十指前伸掌心下按稱“下按式”;若雙手屈肘於乳臍之間呈環抱狀,如按水中浮球者亦稱“下按式”,若足尖稍向內扣,兩臂擡起與肩平,肘略低於肩如抱樹幹狀,同時雙掌指相對如握球狀,如此足圓,臂圓和手圓稱為“三圓式”。

  4)走式要求“行如風”,常見的如行步功,步行功和華佗五禽戲等。雖方式各異,但總的要求基本相同:練動功或行步功時全身放鬆,含胸撥背,將注意力集中於下丹田或命門處,同時步伐與呼吸應調節一致,遵守起吸落呼的原則。這些氣功鍛鍊的走勢也可在平時走路時練,行走時雙腳平行以保持身體穩定,足跟著地以腳趾用力往下抓而蹬步,甚至可以快步如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