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服用益生菌的那點事?

從中班開始,女兒總是會隔三差五的肚子疼,我把這種疼痛理解為一個具備江南水鄉基因的女孩對北方氣候的不適應,就像我自己一樣來了北京近10年還是每年秋天覺得咋咋呼呼的不適應。

工具/原料

益生菌

腸道

方法/步驟

從中班開始,女兒總是會隔三差五的肚子疼,我把這種疼痛理解為一個具備江南水鄉基因的女孩對北方氣候的不適應,就像我自己一樣來了北京近10年還是每年秋天覺得咋咋呼呼的不適應。

最初帶著女兒在北京的武警總醫院看過,西醫說沒事,就是季節性的,吃點益生菌調節腸胃就好了。

中醫說,這些都是經絡不通造成的,學習學習小兒推拿,幫孩子推拿調養脾胃就行。

於是,我西醫的遺囑也遵照了,中醫的建議也參考了,在這種學習和碰撞中,我把自己搞的像個專家一樣

說是專家有點太擡舉自己,從行為上來說,我更像個新世紀的女俠。你看在這種對孩子的關愛上,這還不夠找了專門學習營養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從事營養研究專業的朋友諮詢學習。我尊中醫,醫生說經絡不通,得學會推拿,於是我買穴位掛圖,拿先生開練然後再轉戰到孩子身上。

偶爾那麼幾次,在這種中西醫的碰撞中和雙管齊下中,女兒肚子不疼了,這大概是不同學術方向醫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開的對結果的相同追求的過程,所以最近網上上的積水潭醫院某位醫生大言不慚的詆譭和諷刺中醫,在果斷取消關注、罵了句FUCK,對其工作的積水潭醫院也開始產生了些許質疑。

但是生活還在繼續。

像女兒一樣,每年到秋季或者開學季就會腸胃失調的孩子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天氣,有的是因為陌生的環境、有的是因為南北飲食差異,反正不管是哪種原因我們都得去解決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工作也忙再加上孩子的學習生活,搞的天昏地暗,固有很有朋友以“女俠”來形容如我這般的80後的媽媽。

大概的形象是這樣的:上班很忙、回家也很忙,洗衣做飯孩子的吃喝拉撒講故事做小報都得親力親為,每天跑步著前進,一副國務總理的忙碌的樣子。

比如女兒如今服用益生菌是混合著果汁一起喝,一週服用2次左右,我並沒有每天服用,作為一名生物學的專業人士,我還是相信孩子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腸胃功能紊亂之後藉助益生菌進行調節,而這些菌群當在體內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時,則不需要過度調節。

比如我通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也學會了一些中醫推拿的方法,偶爾給孩子保健推拿按摩,她就得很舒服,這就很好。

這些自學成才和努力的過程,不斷的樹立起我在孩子面前超能女俠的形象,在這種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默默的看著孩子成長。

這樣的一種態度,就足夠了。

相關問題答案